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護生

發佈: 2:27pm 11/02/2023

寵物

狗狗

露營車

Bobby

環島

護生

旅程

波仔

黃慧嫻

【我和波仔有個約定/上】不讓生命留下遺憾,帶著承諾,一人一狗環島遊

報道:本刊 張露華 攝影:本報 陳敬暉、受訪者提供
不让生命留下遗憾,带著承诺,一人一狗环岛游
波仔經歷兩次重病後,黃慧嫻覺得不可以再等了,解封后馬上帶著波仔出發去旅行。

我們常說要珍惜眼前人,想做的事情馬上做,不要留遺憾。對黃慧嫻與(小名或大黑)來說更是如此。

黃慧嫻在波仔病危時,對它許下承諾:“如果這次你打贏了這場仗,我就帶你去旅行!”這是黃慧嫻一直想做的事,但總是因為各種事情而忙碌,想著以後時間多得是,所以一直沒有付諸行動。

ADVERTISEMENT

可是一顆腫瘤驚醒了她,讓她明白行樂要及時,於是去年她帶著波仔一人一狗遊山玩水,給波仔也給自己一個難忘的

波仔,是黃慧嫻收養的狗,外表看起來像德國牧羊犬,卻是實實在在的米克斯或菜狗。

她笑說,當初是被獸醫騙才收編波仔。9年前的一個下午,她在公寓樓下發現一隻約兩個月大的狗在趴趴走,車輛來來往往也不會閃避,鄰居說是被人丟棄在公寓樓下。

“我怕它被車撞到,就先救起它。當時它身上有皮膚病,就帶它去看獸醫,準備治好後再送養。去到獸醫診所後,我也很坦白跟醫生說醫好之後要送養。也許他怕我會遺棄它,所以就跟我說這隻狗不是大型犬,最大也只是12公斤左右,公寓也可以養,所以我就把它留下來,誰知越養越大隻,變成現在的三十多公斤的大狗!”

在收養波仔之前,她是怕狗的,養了波仔後克服了心理障礙,連帶家裡三代都非常喜歡波仔。

不让生命留下遗憾,带著承诺,一人一狗环岛游

不让生命留下遗憾,带著承诺,一人一狗环岛游
黃慧嫻希望在波仔餘下的狗生中,帶給它最多與最大的歡樂。
主人承諾:如果你好起來,帶你去旅行

黃慧嫻是軟件程式員,喜歡到處旅行,出門時就把波仔交給家鄉的爸媽代為照顧。2021年,她去尼泊爾旅行,如常把波仔帶回家鄉,但在旅途中卻接到媽媽電話說波仔被車撞傷,加上狗蝨症復發不肯進食,而且突然失明,獸醫驗血後也找不到原因。直至照了超音波後才發現,它的胰臟長了一顆腫瘤,也蔓延到肝臟,估計剩下半年至一年半的時間。

醫生也推測波仔是因為視覺神經破裂而失明,那是狗蝨症的後遺症,加上有胰臟癌,所以不主張動手術,只用藥物控制。

黃慧嫻表示,她經常長途旅行,有時甚至一去就兩三個月,而波仔的狗蝨症是2019年她去日本時感染的,媽媽告訴她波仔不肯進食,回國後馬上帶波仔去檢查,才知道感染了狗蝨症。

“我老家是在店屋樓上,每次回家時波仔都會衝下來接我。那一次它病得非常嚴重但也硬撐下來接我,看到這情況我就知道很嚴重。其實當它不肯吃的時候,媽媽已經帶它看醫生,但醫生說它發燒而已。”

當她回國後,看到波仔情況越來越嚴重,帶它到其他獸醫診所就醫,才知道是感染了狗蝨症,情況很嚴重。

當時她就對波仔承諾:“如果你好起來,以後旅行我就帶上你”。

也許波仔真的聽到了主人的呼喚,慢慢痊癒了,卻遇上瘟疫,一關就關了3年。去年波仔又再次病倒,黃慧嫻覺得不能再等了,於是當政府宣佈解放後,她就馬上安排行程,帶著波仔環遊西馬半島。

不让生命留下遗憾,带著承诺,一人一狗环岛游
沿途黃慧嫻遇到很多人,包括友族同胞都不會因為她帶著狗狗旅行而口出惡言,反而要求與波仔合照。
不让生命留下遗憾,带著承诺,一人一狗环岛游
黃慧嫻要帶著波仔走遍全馬。
不让生命留下遗憾,带著承诺,一人一狗环岛游
黃慧嫻與波仔上山下水,甚至到無人島夜宿一晚。

環島89天,度過最美好的時光

“出發前我上網搜尋寵物友善酒店,但我要去的地方沒有這類酒店,所以要求做燒焊的叔叔將我的車改裝為露營車,方便我跟波仔露宿及煮食。”

去年10月1日,他們從吉隆坡出發,期間有稍作休息,斷斷續續走了89天,帶著波仔看遍美景,吃盡美食,度過了他們最美好的時光。

她表示,開始計劃用 4個月時間環島,但出發之後發現時間不夠,所以再延長兩個月到半年。新年回鄉休息後,2月再度出發,走東海岸3號公路,半島最後一段路。目前他們已經走過北馬及東海岸彭亨州。

她表示,這趟旅程充滿未知數,但她是揹包客,已經習慣自己規劃行程,加上要顧及波仔健康問題,所以在規劃行程時也花上不少心思。

“我把行程寫在社交賬戶上,一些外州朋友知道後就說要陪我們走一程,抵達他們的地方時一起去玩,有的則邀請我們去他的家住,不過大多數我們都是夜宿在車上,有適合的營地就入住,沒有的話就找一個住宅區的路邊或者學校外面。”

不让生命留下遗憾,带著承诺,一人一狗环岛游
黃慧嫻把車改裝為露營車,睡覺、煮食都在車上解決。
不让生命留下遗憾,带著承诺,一人一狗环岛游
黃慧嫻到吉打某個稻田區時,被當地居民邀回家作客。

最難忘的風景:熱情的陌生人

黃慧嫻難忘的一次經歷,就是去到玻璃市稻田區時,她跟波比在散步,突然被一名居民邀請回家吃飯。

“當時我們在稻田裡走著,一馬來居民看到我們,就叫住我,問我吃飯了沒,叫我去她家吃飯。我說我帶著狗方便嗎,她說可以啊,一起來啊,當下真的非常感動。”

她感恩一路上被很多喜歡狗的人接待。在出發之前,她的確曾經擔心過波仔不被歡迎,所以她都會往郊外地方走,但沿途遇到的人,包括很多友族同胞都對波仔非常親切,讓她不禁覺得是自己想多了。

她選擇的路線都是有山有水的大自然地方或者鄉鎮,很少進入城市。當中她覺得北馬吉打和玻璃市最美,這趟旅程讓她發現原來大馬有很多美麗的地方。

“特別是我們到吉打時,當地人介紹我們去無人島Pedu Lake,我們在島上紮營,真的太美了!”

不让生命留下遗憾,带著承诺,一人一狗环岛游
“主人很忙,我還是先睡個覺再說!”
相關文章: 
義工夫婦與殘障狗Black:救它就要照顧它!
感謝無私助養11殘障毛孩 “我們過得很好!”
榴槤園裡的眾生緣,浪浪安身的天地
愛心校長,打造七彩繽紛的毛孩樂園
大愛無私收養浪浪,每隻浪浪都有悲慘的身世
去一趟超市,救回一家八口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发布: 7:00pm 29/03/2025
走进那一座日本文学的高墙——早稻田大学村上春树图书馆巡礼/颜书韵(金马仑)

回来一个多月了,每每回想起走进早稻田大学校园的那个早上,我的脑海都会油然浮现出村上春树图书馆外,那成排灿光熠熠的银杏并木,在深秋准备入冬的清透晨曦下闪耀着格外动人的金黄色泽。

而我是次的行程,其实是专程走访那群夺目的银杏树背后,由近年来名气愈发响亮的日本建筑大师畏研吾亲自操刀设计的“早稻田大学国际文学馆”,又名“村上春树图书馆”(村上春树ライブラリー)。

从来不敢说自己是村上的忠实书迷,因为接触他的作品数量不算多,也未有把大师的历年书目如数家珍地一一拜读完毕。我读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是2004年的《黑夜以后》,相较于他名声大噪的《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等,《黑》算是不太为人所熟知,却在我心中留下了重要位置。

而我真正热衷的村上文字魅力,反而是他写的杂谈和纪行随笔,记得当初读到《寻找旋涡猫的方法》时,那种信手拈来的笔意教我震撼,接着我便和许多人一样,掉进了村上筑构的文学隧道,着迷于他总是奇幻又写实的独特世界观。

据说畏研吾正是以“隧道”为灵感,将设计语言贯穿整座图书馆。村上春树图书馆坐落于村上毕业的母校早稻田大学内,是2021年秋天早大设立的国际文学馆,村上亲自捐赠了诸多私藏著作、手稿、翻译作品以及他热爱的古典爵士乐黑胶唱片(据说有两万张)等,让图书馆名副其实,并免费开放,书迷能在此近身感受村上勃发不辍的创作力与细致优雅的生活品味。

穿过周末早晨的清寂校园,第一个映入我眼帘的,就是缠绕在长方形建筑物外头如扭曲隧道般的木制镂空顶棚,一路从正门口蔓延至建筑侧边的B1出入口,形成一道行云流水的视觉效果。站在宛如意识流裂变的正门口前,我想起《1Q84》的青豆,或许穿过这道拱门就会舍弃身后的现实,踏进拥有两个月亮的世界吧。

图书馆内的温馨木质格调与建筑外的极简白墙形成两种对比。馆内藏书丰富,有按照时间轴排列村上作品的实体Discography,顺着书架上的年序慢慢游移,从他初试啼声的处女作《听风的歌》到2023年出版的最新长篇小说《城与不确定的墙》循序渐进,仿佛也把作家的半生走了一遭。

通往村上文学世界的隧道

图书馆的访客不多,阅览室里分外安静,而我必须频频压抑住自己随时想要惊呼的冲动才行,因为每走几步,当我看见自己拜读过的村上作品静静立在书柜上时,总会兴奋得像看见橱窗里摆卖着最新糖果的孩子,对身边的你悄声指认着,说出“这本是我读过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原来原文版封面和中译版是一样的”诸如此类的读者共鸣。

村上图书馆搜罗了各种村上译本,因此在这里,除了能够瞧见日语原文书的封面,也有机会欣赏来自各国的装帧设计,而我熟悉的台湾时报文化出版的繁体中文版亦陈列其中。

看着那些同样搁在我老家书柜上也许早已泛黄的熟悉封面,或是当我小心翼翼从架上取下来轻轻翻阅时,我或许就像《刺杀骑士团长》里的主人公,无意识地走进了摇着响铃的洞窟,坠入了村上的隐喻时空,同时也回溯了20年前的我自己,那个伏首案前陶醉在小说里的纯稚少年。

一楼图书馆的中心位置设有通往地下一楼的阶梯,挑高至二楼的天井再度具现了畏研吾“隧道”的主题元素,将两边墙体书架的木板延伸向上,彼此衔接,在室内形成一座巨大的镂空拱道,既壮观又柔美,可说是村上图书馆最具标志性的设计。

我沿着楼梯往下走,看见两边墙上继续展示着更多村上亲自翻译成日文的著作——村上除了写小说杂记,偶尔也翻译英语作品——然后一边忍不住这么想:这不就是一条通往村上春树文学世界的隧道么?这条隧道连接了无数读者和作家的过去与未来。那一年我没有在某种机缘下捧起那本《东京奇谭集》的话,我可能今天就不会来到这里,不会因一本书而试图走进这座文学的高墙……

于是我站在了这里,被一本本夹收着过去幽影的书作所包围,每轻轻触碰一次,就会像《城与不确定的墙》里的“梦读”触碰古梦一样,抖落了大量时间的尘絮。在这里你会终于忘却自己旅人的身分,在爵士乐轻柔的乐声中和自己轻声细语,宛如创作者在纸页前总是忘我地织缀天马行空的自由。

地下一楼除了咖啡厅和一台以前村上在国分寺经营爵士咖啡馆“彼得猫”(ピーターキャット)时用过的三角钢琴,还有一处复刻了村上春树写作书斋的角落。北欧风格的沙发与波斯地毯占据了大半个房间,一边的矮柜上摆了一对原木盒(Bandsaw box),另一面墙则做成了黑胶唱片展示柜。

写字台就在沙发后方,电脑前的笔筒插着每一根都削得刚刚好的铅笔(非常村上!),可以想像村上大叔先是站在唱片柜前挑选一张想听的黑胶,然后拿到书桌后方的唱机播放,再坐到电脑前开始写作的景象。

我幻想着我在遥远赤道土地上读到的那些角色那些场景那些物语,便是在这样的空间里一笔一画诞生出来的,想像年届76岁的村上仍在勤奋不懈地用文字砌砖造墙,如他风雨无阻的每日跑步一样,风雨无阻地在文学的跑道上迈步前进。

于是我逐渐明白,有些事値得你日复一日慢慢打磨,尤其在这个迅捷不迭的网路时代,比如谈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恋,或是写一部自我完满的长篇小说;而写作与恋爱,于一位文学信徒而言,不过是同一件事情罢了。

等到我步出暖气充沛的图书馆来到寒气逼人的早大校园,便愈发肯定东京的冬寒是越来越浓了。那一排银杏并木依然花枝招展地炫耀着这个金秋的最后一抹神采,偶尔快步走过一两位学生或是教授模样的人,裹着大衣,藏着双手,绕过我眼前的校舍转角,消失在视线之外。而我,回头望了最后一眼那漂亮得惹人怜惜的银杏,便也准备离开校园,暂且告别身后的高墙,遁入俗常琐碎的光晕里。

ADVERTISEMENT

點擊 可閱讀下一則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