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報告焦點
ADVERTISEMENT
★29%參與者是月光族!24%每月儲蓄少過500令吉。
★只有13%滿意去年的財富表現。
★大部分人傾向於傳統型的投資工具。
★35%認為今年的財富會增加。
★90%不再求延緩還貸援助。
★開源節流為理財上策。
新年新希望,大家都想揮別去年的種種不利,展望2023年兔年能增財納福。去年底,《投資致富》和星洲網進行了一項“財富問卷調查”,有2433名讀者踴躍參與。結果顯示,儘管參與者大都在高利率和高物價中渡過,但仍對新一年財富設下目標,做好下行風險準備,懷抱期望,謹慎向前……
逾80%不滿意財富表現
參與問卷調查的人,過半是上班的中年人士,應該有相對較穩定的收入,但是其中42.80%或1042的人對去年的個人財富表現並不滿意,另外有44.39%或1080人覺得“尚可,沒有太好也沒有太壞”,只有12.80%或311人滿意去年的財富表現。
至於個人最大的財務問題,主要是從去年延續至今年的通貨膨脹和利率走高,其餘因素是債務增加和投資失利。
有鑑於此,“錢不夠用”是他們大部份人的心聲,有29%或714人是零儲蓄的月光族,另24%人每月儲蓄少過500令吉,意即高達53%的人儲蓄額度頗低!
此外有16%或385人儘量每月儲蓄500至1000令吉,也仍有21%或518人能較寬裕地每月儲蓄2000令吉以上。
大馬人投資理財“很傳統”
大家都明白“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的道理。縱使儲蓄不夠多,仍有多達63%或1526人表示有進行理財或投資,想辦法管理財務或增進財源。
他們主要採用的理財策略,是傳統的開源節流(1365人複選此項),即省錢加上增加收入來源。
同時有1078人認為,精明地投資和調整資產組合才是上策,與開源節流並駕齊驅,希望因此有更佳效果。
主要投資股票或基金
第三受歡迎的策略是積極儲蓄增加定存(941人),也有748人以日常工作和創業增加收入為理財策略。
只有348人表示沒有特定的理財策略。
投資,是除了打工和創業以外的增財機會,但投資工具有多種,接受問卷調查的讀者,主要選擇的工具是股票或基金(1391人),其次是購買保險(1068人),可見基本上參與者都傾向較傳統的工具。
回酬穩定且屬於長期投資的公積金,是排在第三位的工具選擇(845人選此項),特別適合沒有時間理財,或不想花精神研究工具的人士。購置產業也是部份人的投資選擇(575人)。只有178人選擇新穎的加密貨幣為投資工具。
90%不再暫緩還貸
2020年時,政府促請銀行給予遭受疫情衝擊的客戶暫緩還貸款的方案。自動還貸計劃,已經陸續在2021年結束。到了2022年,貸款者還是能個別向貸款機構申請展延還款,銀行會根據客戶的情況斟酌處理。儘管這是一項特別優惠措施,卻會導致日後的還款期限加長,或增加整體總還款額。
去年是否仍有很多人申請延遲還貸呢?根據這份問卷調查,高達約90%或2189參與者表示沒有再申請暫緩還貸,這個數據比去年的70%有不小的差距。
逾半收入足以恢復還貸
這表示大家的財務狀況都穩了嗎?超過一半或1297人表示,延緩還貸計劃結束之後,他們的收入足以恢復還貸。另外有511人表示會動用存款或公積金還貸,只有少數或186人申請其他類型的援助。
大馬物價已有“保護層”
根據這份調查結果,財福人生教育培訓學院創辦人兼理財師——楊子佑認為,高物價和通脹,基本上是全球的問題,大部人因此受影響,尤其我國是食品進口國,當全球物價高,加上馬幣兌美元走低,人們日常購買飲食時,會深刻感受到支出增多。
理財師:長期補貼不健康
“跟其他國家比較,大馬人算是幸運。一些重要的日常開銷如汽油、雞肉、食油設有頂價,有政府補貼,很大程度上緩衝了通脹。很多國家政府並沒有提供補貼,通脹率相對更高。”
不過他指出,長期補貼其實是一種“柺杖文化”。政府保護收入低的中下層人民是應該的,但過於控制物品價格,沒有針對性地貼錢,長久會衍生不健康狀況。
“應該由市場的供需來決定價格,才能反映出物品的真實價值。有能力購買者支付市價,而政府可以省下部份支出,用來幫助真正需要援助的低收入群。
而且,當物價走高,人們會更珍惜物質,不會造成資源浪費。”此外,減少不必要的輔助,相信能推動人民更積極開源。
楊子佑說,大部份國人都有房貸,很多人沒有儲蓄的習慣,當通脹來襲、利率走高,就很快覺得手上的能用現錢變少。
他說,疫情中仍有不少企業保有盈利,可是受到打擊的更多,儘管行情在恢復中,重傷的仍未痊癒,資金調度有限,連帶支付的薪水和紅利也趨向保守,生活縱然無大礙,卻一時看不到資金增長。
“顯然2023年的通脹仍會是在高位。政府發出的各種疫情援助陸續減少或停止,對中下層人士是挑戰。”
搭上通脹“順風車”增富
一直擔心通脹,並不能解決問題。參與調查問卷者都表示,有去研究各種投資工具。楊子佑希望大家瞭解一件事,“通脹是每年必然發生的事,只要不是惡化的高通脹,溫和的通脹率反而能讓我們跟著‘漲風’增加財富。”
他解釋,當一切物品價格變高,相應地,手上的資產價值會變高,例如房地產價格、租金收入、產託價值、儲蓄利率等等。若你是商家,所提供的服務和產品價格也會調高。
“在投資方面,舉例來說,有能力把高原料價格轉嫁給客戶的企業,其股票價值照理也會走高。搭上通脹順風車,就是這個道理。”意思是在迎著逆風時,人們其實可以逆向思考,應用現狀中的可取之處,找到出路。
2023年個人錢財目標與方案
最想增收入減債務
生活離不開財務,首先要設定目標,確認想要的事物,然後才能做好規劃。
這份問卷調查顯示,2023年大家最想達到的財務目標,首兩項是增加收入或儲蓄(1758人),以及減少債務(1158人),可見大部人暫無特定物質目的,首要任務是增加現金和減少欠債為妙,以獲得財務安全感。
買屋或買車(639人選此項),購置人生重要資產,是第3大目標選項。也有609人以退休或休閒為花錢目的。只有非常少數的23人沒有為2023年設標。
想靠投資獲利提高就業收入達標
設下目的,就要採取行動。但顯然大家都不認為日常收入能支撐財務目標,大部份(1423人)想靠投資獲利來達成。其次是提高就業的收入來達標,有1182人選此項,也許是努力工作升職加薪,或另謀高就。
不過有775人覺得無需有任何動作,“順其自然”就是方式。另外有479人決定要增加生意量,賺錢達致財務目標,另外只有138人選擇貸款融資方式。
最擔心通脹及政府減補貼
儘管有目標,卻要慎防其他因素干擾。2023年,大家最擔心的財務課題,依然是去年的通脹和物價高漲,以及政府的補貼減少(1810人選擇此項),同時有1154人擔心國行再升息,導致房貸等債務增加。
去年政府表示會推出針對性補貼機制,以更公平地幫助有需要援助的群體。新機制將如何影響各個群體,尤其是規模不小的中等收入階級,仍是未知數。
也有1088人擔心今年會失業或減薪,擾亂了原先的計劃。只有258人表示“不擔心,隨機應變”,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年代,以平靜的姿態應對萬變。
42%認為今年會更好
國強則民富,一個國家的經濟成長,與人民的財富息息相關。去年大馬國內生產總值(GDP)強勢反彈。參與調查者如何看待2023年大馬經濟?
大部份人覺得國家經濟不錯,有42%或1024人認為經濟會比去年好,另30%或738人估計經濟將和去年一樣,只有27%或671人不看好經濟走勢。
回顧反思了2022年的財富,並設定了2023年目標和方案之後,新一年財富水平是否會按計劃增加?樂觀的是,參與問卷調查的人,有34.60%或841人預計財富會增多,另19.60%或478人表示財富水平將和去年一樣。
有33%或802人表示“不確定”,最後只有12.80%或312人看淡,認為今年的財富會減少。
持續投資突破限制
總結這份調查問卷,讀者們大都認同投資獲利是可行的理財和增富策略,但是同時大家都秉持開源和節流的經典保守做法。理財師楊子佑認為,節流雖好,但是對於增加財富的幫助始終有限。
“在現在的社會里生活,很多消費和支出無法很大程度地削減。但讀者們選擇的‘精明投資,調整投資組合’,其實是不錯的積極方式。”
他認為,唯有持續且適當地投資(stay invest),才能踏上如今高利率和通脹的順風。
“投資有數種。實體的投資,就是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工具。可以透過研究和上課學習,也可以尋求專業持牌投資經理的協助。前提是要了解本身的意向和能力,不要盲目聽從消息和貼士!”
他建議,投資不一定要甚麼都會。可以先從熟悉的領域開始。例如對房地產比較有研究的人,可以從買房開始,實戰和深耕。當累積了一定的資本之後,才多元化到其他相關工具,如房地產信託、房地產股票。
挑戰自己跳出舒適圈
第二種投資是無形的,即投資在本身的知識和能力。楊子佑說,不管是打工一族、創業者,還是企業老闆,都要時刻加強能力和眼光,才能看到賺錢的機會。
“上班族其實可以在原有的職場上多做和多學,別怕辛苦,你的努力其他人一定會看得見,最後換來升職加薪的機會。我以往親眼見證過不少這樣的案例。”
而企業家積極自我增值,會找到調整業務的策略。尤其在新常態下,往往轉型、加強技術或網絡知識,就是一番新機遇。他說,大家要在思維、格局、角度,或人脈上有所加強,最後會有望轉換成財富。
從危機找到新機
所以他說,要增富就不能呆在舒適圈,別忘了經常“挑戰”自己,學習和跳出原有框框,才能突破現況。
“我瞭解到,不少商家在疫情間因為善用科技和新趨勢,結果生意市場擴大,財富增多。我也是在疫情間開啟了遠在菲律賓的線上教學班。”
“危機兩個字,是連在一起的,有‘危’就有‘機’。遇到風雨時不要負面,善於整頓或轉變,就有新機。”
總結
無論甚麼時代都會有人致富,市場一直存在,讓人們去探索。很多人也許不祈求大富大貴,只求本份地生活,按部就班增富就足矣。2023年或者又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許多不利因素仍未消散,然而全球經濟重開,有利的消息也陸續有來。做好最壞的打算,展望最好的結果,總是沒錯。在所及的範圍內,盡力達成目標,就是最好的一年。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