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兴高采烈地去一家餐厅吃饭,结果因为该餐厅的食物和服务水平远低于你的预期;甚至觉得货次价高,让你愤怒不已,于是回家就在网上给差评:“太难吃了!骗钱!”
ADVERTISEMENT
不料过了几天,忽然接到通知,得知自己被餐厅以“诽谤罪”起诉了,就因为短短的一行差评。
难道消费者连表达真实感受的权力都没有?要怎么做方能保障自己说话的权力,又能避免官非缠身呢?
报道:本刊 叶洢颖
摄影:本报 黄玲玲
相信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网络购物、餐厅用餐或消费购买其他服务时难免“踩雷”,比如:
●收到包裹时,兴致勃勃拆开包装发现货不对版,或者货物已经损坏。
●满怀期待地到某知名餐厅与亲友聚餐,食物却难以下咽。
●入住酒店或月子中心,发现卫生极其糟糕或提供的服务远低于预期。
在没有网络的时代,即使扫兴、愤怒,也许只是在前台投诉,此后再也不光顾,仅此而已。
但是进入社交平台时代,人们具备立即反馈的地方,于是能第一时间不假思索地将不满宣泄出来,图文并茂还附带视频,“想红就让你红!”
只是,没有经过修饰的词汇和充满情绪化的表达,逞一时口舌之快极有可能自找麻烦。(全文阅读)
延伸阅读: 【网络公审/01】网络挞伐路霸好解气 免吃官司,报警才是上策! 相关稿件: 【打分年代/01】5颗星背后无尽辛酸 服务提供者不易为 【大型工程基建安全/01】大型基建工程原来是这样的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