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一位女性當家庭主婦,不應該是社會眼光所致,而是一位女性在平等自由的前提下,自願作出的選擇。
今天的馬來西亞華人社群,男尊女卑的心態逐漸被淘汰,尤其是中年和青年一代。
ADVERTISEMENT
當我為年長者擬遺囑時,還是會看到兒子獲分配比女兒更多的遺產。反之,中年人的遺囑,則多是一視同仁,或者全部由配偶繼承。
“女大當嫁”、“女兒不入學堂”、“家庭主婦”等傳統思維也逐漸在華裔社群中消退。也就是說,社會對職場女性的有色眼光逐漸消失。國家銀行前後有兩位女性總裁,馬大和國大曾有兩位女副校長,2018年馬來西亞第一次有了女性副首相。
同時,我們也樂見女性開始在某些傳統男性行業立足,如工程師、建築師、企業家等等。
但是,有些傳統思維模式還是殘留在我們的文化和行為中。這些封建思想殘留物,很多人還是認為是合理的。就是這些“合理化”男尊女卑的觀念,令到很多當代女性無法真正的與男性競爭。
很多企業,在同等資格下,還是會比較偏向男性。從聘用、升職、加薪等,都是男性優先。當然,企業老闆也是有其“資本主義”的考量,即男性不會懷孕,所以比起女性的有薪產假,男性佔有低成本高效率的優勢。
還有一些數據顯示,和男性比較,女性會比較情緒化。我個人非常反對這一類的調查數據,畢竟是人都會有情緒。
每朝每代,只要有貶低女性的思想,都會有其相應的“理由”。古代人最重要的生活條件,是打仗和耕作。這兩個續命條件,都是以肢體能力為考量,而男性佔了這一方面的大優勢。
誰主宰了軍權和糧食,誰就站在權力之巔。男性霸佔了這兩者上萬年,以父系氏族建立社會基礎。今天,還是有偏向男性的說辭,如以女性的“有薪產假”或“情緒化”來合理化男性優先的觀點。
今天,社會主要的職業,不再是以人力農耕和軍隊為主。以往農耕和軍隊的體力活,已被機械取代;而操縱機械者,是男是女沒啥差別。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人擺脫不了已經深入文化的行為。例如,子隨父姓。馬來西亞華人,包括女性本身還是認為,孩子全都隨母親姓氏,是比較難接受的。
法律上一些男尊女卑的規定,反而對女性有利。如被判入獄的女性無須理短髮,沒有鞭刑;或者在性騷擾上,“女性騷擾男性”仍是社會比較難理解的情況。
此外,也有很多政策,以提升女性地位為主,如設立婦女家庭部(沒有特設男性的部門)、女性企業比例目標、針對女性的貸款等等。
然而,一些偏幫女性的政策,也有可能帶來負面影響。一個靠自己實力在企業或集團當上領導的女性,可能會被視為偏幫政策的受益者。在社會學,這稱為“反面平權行動”(Adverse Affirmative Action)。
男尊女卑的徹底消失,不應該是由“成果”來決定其績效,而是“機會”。舉個例子,一個有偏幫女性政策的企業可能會有30%女性主管的固打。但是,這30%的女性主管,在平等的前提下,可能不比很多更有資格的男性競爭者強。
加拿大著名心理學家喬丹·彼得森教授(Jorden Peterson)認為,鼓吹男女平等,應該是機會均等(Equality of Opportunity), 而不是結果平等(Equality of Outcome)。
一個完全沒有男尊女卑的社會,社會相信的是平等的機遇,不看性別,而是個人選擇。在這個社會,可能在杏壇、會計業還是女性較多,企業、工程相關職場還是男性為主,但這是男女就業者在平等機會下的自由選擇。
看山是山,再看不是山,之後看還是山。文化和傳統應該完完全全徹底摒棄男尊女卑。即使一位女性當家庭主婦,不應該是社會眼光所致,而是一位女性在平等自由的前提下,自願作出的選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