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兆远15日讯)社交媒体力量无远弗届,先是通过脸书攀上关系,接着成立了“同乡群组”,最终还促成了“寻亲”与“寻墓”的好事,让一群原本只想通过成立“同乡群组”来传承方言与籍贯文化的马泰古田同乡,在无心插柳下促成了“认祖归宗”的美事!
若追溯回西马福州古田人的迁徙开垦史,马泰同乡本是一家,当中的因由,就是如今分布在泰国各地的福州古田人,本就是从曼绒县的爱大华与实兆远两地,迁居至泰国的古田人后裔。
20年代从实兆远迁往泰南
曼绒的古田人是自1903年开始,从中国南来实兆远开垦,而实兆远的古田人,则是从1920年代开始,从实兆远迁徙至泰南洛坤府(Nakhon Si Thammarat)的那汶(Natbon)与曾里(Chandee)开垦,以致泰南的这两个小镇,也有著泰国“小福州”之称。
虽然,马泰两地的古田人有着“血浓于水”的亲人或同乡关系,但因年长一辈都已离世,因此两国两地的古田后辈,早已失联多时。
脸书聊天聊出惊喜
两国两地的古田人之所以能够联系上,靠的除了是脸书的全球化功能之外,先辈传承下来的古田方言才是当中的关键。
马泰同乡手机群组其中一名管理人李生锦受访时说,马泰两地古田同乡的联系源起于两年前,先是有本地的古田同乡林华成在脸书上,看到泰国同乡张赐丁在脸书上分享返回中国古田探亲的贴文后取得了联系。
他说,在与张赐丁取得联系的同时,恰好曼绒古田会馆秘书陈祖德创设了一个“说古田话”的手机群组,并鼓励把分布全球各地的古田同乡都拉入群,目的就是推广说古田话,好让一些国家或地区,不擅长说古田话的同乡可以学习。
“就这样,先是通过脸书认识了张大哥,接着在群组里认识了越来越多分布全球各国及马来西亚各州的古田同乡,慢慢的谈着聊着,就聊出许多‘原来是亲人’的关系了。”
他说,通过群组,除了让许多同乡找回“亲人关系”之外,也协助马泰的同乡找到了他们失联已久的亲人,这也算是意外的惊喜了。
泰2姐妹凭旧照找回谊姐
为数9人的泰国古田同乡,日前就结队来到了他们的“第二家乡”爱大华,获得了爱大华的“群组同乡”设宴欢迎,当中,除了有邀请曼绒古田会馆的元老与领导出席同欢之外,更有来自柔佛永平、居銮及吉隆坡的“群组同乡”,为了与泰国同乡一聚,也都赶来了爱大华。
凭着一张照片及一个名字,就为泰国同乡黄玉雪及黄玉云姐妹,找回她们失联30年之久的谊姐戴瑞清(80岁),也找回两姐妹祖父墓碑的爱大华居民林华成说,当黄氏姐妹从电话里知悉,她们完成了已故父母的遗愿后,都感动得哭了。
林华成说,黄氏姐妹的父亲黄乾兴是从爱大华迁居泰南那汶,并在当地创立了“泰华山”真空教道堂,而她们要找的谊姐,就是当年已故黄乾兴住在爱大华时上契的谊女。
他说,两姐妹告诉他,她们的父亲曾在爱大华亚比匡的南华山道堂学艺,因此他就从南华山道堂著手,几经询问后,终于有了线索,最终凭着两姐妹提供的一张旧照片,让80岁的戴瑞清确认了,她就是泰国两姐妹要找的那一位谊姐了。
“我跟太太凭着两姐妹提供的墓园手绘地图,猜测两姐妹祖父的墓园应该就是位于二条路的中华墓园,但多次前往墓园寻找,却都找不着,一直到最近,再次前往仔细搜索后,终于找到了两姐妹祖父的墓碑,算是完成任务了。”
黄玉雪:开心可完成先母遗愿
日前在爱大华与失联30年的谊姐戴瑞清相认的黄玉雪(62岁)说,她的父亲在30年前已离世,当年谊姐还赴泰南出席丧礼,惟没有留下印象。
“我妈妈在数年前离世,她老人家在临终前留下遗愿,要我们后辈寻回谊姐及找回祖父的墓碑。我们一家非常开心,能通过一个同乡聊天台完成了先母的遗愿。”
黄玉雪全程以古田话接受记者访问时说,他们一行9人都是泰南古田人的后裔,如今已迁居到曼谷及安马力等地。
第三及第四代不谙家乡话
“我们都知道先辈是从马来西亚的实兆远迁居到泰国的,而我们因属于泰国的第二代,加上父母当年强制在家里只能说古田话,因此都还能说自己的家乡话,而到了第三代及第四代的泰国古田人,则大部分都不会说家乡话了。”
她形容,在“同乡群组”里,除了来自泰国的同乡之外,其他的同乡基本都不认识,但却能每天在群里,像亲人一样的的聊个不停,可能这就是家乡话的“威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