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靠資歷和經歷皆尚淺的衛生部長扎麗哈恐怕也未能在短時間內解決這燙手山竽,但也唯有衛生部釋出誠意和祭出有效和實際的解決方案,才能讓人看到惡性循環有被終止的曙光。
ADVERTISEMENT
“你們的孩子啊,千萬別讓他們當醫生,從早做到晚,太辛苦了。”那是數天前到醫院探病時,一位至親語重心長對我這麼說。在病榻中的她,從早到晚眼見熟悉的身影在她眼前穿梭,即便本身已受病痛折騰,仍為多名照料她的年輕醫生的辛苦感到心疼。
用人滿為患來形容政府醫院的情景是絕對極度貼切,放眼走道或等待區,盡是黑壓壓的人頭。走入女性病房,乍見有數位男病患置身其中,你錯愕以為自己走錯了病房,但實際上你沒有錯,那是院方不得已的安排,在求一個床位儼然已是奢侈的情況下,能擠出一個床位著實太不容易了。
病房的窗戶是打開的,天花板的風扇不管如何努力在轉動,卻怎麼也驅散不了大熱天悶熱的空氣,別說生病的人已是心情浮躁,得應付龐大工作量,甚至已是超出他們所能負荷的醫護人員,還得按捺住自己的性子,即使做不到從容,但至少得展現耐心儘可能承接病人和家屬焦慮和不安的情緒,還有面對連番的詢問,甚至是質問,談何容易?
除非是對工作抱以極大的熱誠,視這份職業為志業,否則在高壓的工作環境中,又有多少人能堅持下來?就說醫生吧,當中大部分的年輕醫生也許還只是個“合約醫生”,這個無形的緊箍咒直逼他們不得不為自己的前途重新思量。留下,一旦不獲聘為正式醫生,意味前途沒有保障;出走,是相信路在腳下,還是深嘆路在何方?
“相信你也知道合約醫生面對的種種問題,所以我選擇離開……”,年輕的醫生即使曾有在專科病房服務多年的經驗,從合約轉正這條路卻走得坎坷,幸好還有個經營診所的親人到了含飴弄孫的歲月,就這樣在上天的巧妙安排下他順勢接管了親人的診所。當得知眼前病人的我是在媒體領域工作,是本能還是壓抑太久,醫生忍不住對初次見面的我,傾吐起自己的遭遇。然而,比起其他同路人,這名年輕醫生的行醫之路尚能以另一種方式持續走下去,也還算是幸運吧。
我在社交媒體平臺也讀到了一些實習或是合約醫生在分享他們的心情故事,還有徘徊在十字路口不懂是否該繼續堅持下去的矛盾心情,我不會認為身披白袍,有著醫生光環的他們,所有的抱怨和訴苦都是一種矯情的表現,更不是一群吃不了苦的草莓族。當你目睹他們忍受長時間工作的操勞,不止是身心的疲憊,稍稍能做到換位思考,對他們的處境也許就會有多一份的同理。
最近也聽聞一個真實的個案,一名靠政府獎學金完成學業的年輕醫生在政府醫院工作一兩年後毅然決定丟信,不惜履行賠償承諾也要飛奔他鄉工作,理由是在異鄉工作不僅有前途,也更有“錢”途,也能找回生活本該有的品質和素質。
近日傳出醫護人員醞釀罷工以換來政府正視他們訴求的消息,從表面來看,罷工當然不會是解決問題的最好管道,但若不是陳年問題一直不能得到妥善的解決,問題永遠像惡性循環般週而復始,這些在醞釀罷工或是已萌起拂袖離去的醫護人員也不會出此下策了。這問題歷經多任衛生部長也似乎未能有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不僅是讓作為當事人的醫護人員感到沮喪,連帶病人因為得不到更妥善的照顧而遭殃,醫護人員得不到善待的負評以及大馬醫療體系陳年痼疾的問題也會直接拖垮大馬政府的形象,形成“三敗”俱傷的局面。單靠資歷和經歷皆尚淺的衛生部長扎麗哈恐怕也未能在短時間內解決這燙手山竽,但也唯有衛生部釋出誠意和祭出有效和實際的解決方案,才能讓人看到惡性循環有被終止的曙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