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学者观点

|
发布: 7:50am 19/02/2023

黄大志教授

母语

學者觀點

大马教育文凭考试

教育部副部长长林慧英

华小华文教师

中学华文

黃大志教授.學生為何不愛考華文?

黄大志教授

將管控SPM華文科考試成績的課題,與國家利益掛鉤的論述,其實並沒扯遠,而是宏觀的將它們緊密聯繫起來,方便國家決策人理解華人多學習自己母語,同時學好國語,從國家利益看,是一舉兩得的事。

ADVERTISEMENT

教育部副部長長林慧英說,“學生不愛考華文,華小招不到師資”。據知要當華小華文教師,大馬教育文憑考試(SPM)的華文成績必須考獲至少優等(C6或以上)。現今全國每年報考SPM華文科的人數已經降到4萬人,僅佔華裔總考生的一小部分,長期下去,除去不少有優異華文科成績的畢業生不願意當老師之外,符合資格教華小華文科的就更少了!

“學生不愛考華文”的說法,更準確的說,應是“學生不敢考華文”,因為華文科成績偏低會影響學生的總成績。這話怎說?對大部分從華小升上國民中學的華族子弟,如繼續選修華文,校方安排的是非正課時間。如安排在星期六,學生得在休息日回學校上華文課,由於不方便一些家長就不鼓勵孩子上華文課,而寧可安排孩子去補習“更重要”的科目。

即便有這種不方便,堅持繼續修中學華文的學生和家長還是可以忍受的。但最令人不可接受的應該是SPM華文科成績的“非客觀批改”。說的更清楚一點,就是坊間傳聞的調高華文科A等成績的分數;譬如說,拿A1本來是75分,就可能調高到85分,令考生卻步不敢考!

據知早在1970年代後期中五學校文憑(SC/MCE)改為SPM之前,所有考卷,除了華文科,均在英國批改。華文科在大馬本地批改,天經地義,因為本地華文老師的中文根底遠比英國人強,英國劍橋考試委員會有自知之明,不會接受華文科在英國批改這樣不理性的安排。華文科本地批改,直接將成績呈交給大馬教育部,這就應該給予教育部“調整”的空間,英國劍橋考試委員會不可能過問。SPM落實之後,教育部接管了所有科目的批改管理權。

半個世紀下來,大馬語文政策應走向何方,這才是關鍵所在,同時也應是國家最高決策者重新將之定位的時刻。從國家利益視角出發,考量的關鍵問題主要有兩項。

第一是政治考量。華族公民繼續學習和使用自己的母語華文,是不是真的妨礙國民團結了?答案顯然不是。不過華教人士和民眾也務須意識和強調的是,華人子弟認真學好國語馬來文是應盡的義務和責任,因為要達到國民團結,種族之間的良好溝通與相互信任是前提,更何況華人和友族之間還有宗教的隔閡。再說,有了紮實的國語基礎,也方便華族子弟參與國家政事,為社會辦實事。

另一方面,若國家領導人認為華人的華文水平好,就越會趨於親近中國,甚至比自己的國家還親,這也不對。筆者理解,大馬一般50歲以下的華人,基本已沒有上一代華人的“僑民意識”,大馬就是他們的唯一家園。決定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是國家利益,而非血緣或語言,也非民意。舉個例子,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末期,美國決定參加歐戰而支持英法打擊德國,純粹出於國家利益考量而非民意,即使美國民意是較支持德國的,因為當時白人人口中,德國和愛爾蘭人後裔的人數超過英國和法國人的後裔。愛爾蘭後裔反對英國,是因為當時愛爾蘭要擺脫英國獨立,卻遭到英國武裝鎮壓。

第二,中國經濟地位崛起,華文的國際商業地位日益增強,估計具有紮實華文基礎的大馬國民將在經濟領域作出更大貢獻。華文好,對國家利益無損,反而有益,何樂而不為呢?但有一事筆者想提醒,享受這好處的華商,應尋求可靠能幹友族商業夥伴,共謀共榮。

以上將管控SPM華文科考試成績的課題,與國家利益掛鉤的論述,其實並沒扯遠,而是宏觀的將它們緊密聯繫起來,方便國家決策人理解華人多學習自己母語,同時學好國語,從國家利益看,是一舉兩得的事。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