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边缘评论

|
发布: 7:00am 19/02/2023

客家人

客家饮食

邊緣評論

安焕然教授

客家人

客家饮食

邊緣評論

安焕然教授

安煥然教授.馬來西亞的客家人

安焕然教授

應當意識的是,的認同邊界亦相當複雜而多重。他們既有祖籍地緣認同、同宗同姓氏的血緣認同,又有方言群認同和文化認同的邊界,相互交錯。而在傳統行業上,既有同業,亦有差異。

ADVERTISEMENT

說說馬來西亞客家人的簡史。客家人大概佔華人人口的20%。1911年以前排在馬來亞華人人口的第三位,惟至此之後人數日增。馬來亞獨立年(1957年)至1980年的四次人口普查,客家人數躍升至第二位。而在東馬兩邦,客家人更是主要方言群。在人數上,大概福建人下來,就是客家人了,可謂人多勢眾,與之相關的方言社團和鄉團也相當多。

英屬馬來亞時代,客家人並不活躍於海峽殖民地,而是往內陸尋找新天地。開礦,尤其是開採錫礦,很多礦工是客家人。甚至可以這麼說,有采礦的地方,就有客家人。並以馬來聯邦(俗稱四州府:霹靂、雪蘭莪、森美蘭和彭亨)的客家人最多(佔38.56%),這主要就是因為錫礦開採的關係,北自霹靂,到中馬的雪隆、森美蘭、彭亨,以及馬六甲部分內陸地區,基本上就是馬來半島的“客家帶”,其中尤以惠州、河婆、嘉應(梅縣)客家為多,基本上就是客家人的聚集和遷徙帶。而前述的中馬錫礦帶也是以盛明利等傳奇故事衍生的先師爺廟香火鼎盛的地帶,跟葉亞來等開採錫礦人有關聯。

然而,應當意識的是,客家人的認同邊界亦相當複雜而多重。他們既有祖籍地緣認同、同宗同姓氏的血緣認同,又有方言群認同和文化認同的邊界,相互交錯。而在傳統行業上,既有同業,亦有差異。而且早期馬來西亞客家人的聚集有地域之分,在傳統行業以及經濟實力上亦有落差。馬來西亞客家人的傳統行業主要是洋雜洋服、布疋、當業、中藥和打鐵等,這些從事客家傳統小型服務業和手工業的城市客家小商居民主要是大埔及梅縣客家人。

但客家人的大量聚集其實是在內陸山區,就馬來半島來說,如前所述以英屬“四州府”(霹靂、雪蘭莪、森美蘭和彭亨)的客家礦工人數最多(後來轉型為割膠、種菜)。所以今天中馬和北馬的內陸地區有很多以客家人為主的華人新村,其因緣即源於此。早期這些內陸郊區多是礦產開採區。而馬來半島另一個客家人聚集的州府,即南部柔佛的客家人之大量移殖,則更是要遲至20世紀20年代前後,除一部分是中國南來,再從新加坡轉進,不少亦是從柔佛以北的四州府如雪隆和森美蘭等客家人較多的地區,以及馬六甲的南下移墾。此外,也有從印尼勿裡洞原本是錫礦開採者的往北轉進。客家人內部也有城鄉的差別。以南馬柔佛為例,城鄉經濟力之強弱,尤其河婆、惠州客早期大抵聚居偏遠內陸郊區務農,割樹膠、種黃梨、養豬、種菜。所以馬來西亞的客家人是相當多元的,就客家組織來說,除了各地的客家公會,也有大埔、梅縣(嘉應州)、河婆、惠州(包括海豐、陸豐)、豐順、增城、鶴山、龍川,各有自己的會館或同鄉會(而以上這些地方也不一定全是客家人)。此外,還有廣西、福建永定的客家人。

簡言之,馬來西亞客家人的來源地域很廣,而且各有地方的差異性,相應的,其飲食文化在“大同”之中也有各自祖籍地緣來源的“小異”。但在冷戰緊急法令時期結束之後,隨著土地實業的開墾,郊區土地經濟價值的提升,很多原本居住在新村鄉鎮的客家人都成了有些資產的小園主,馬來西亞客家人的經濟力已大為提升。而隨之郊區城市化以及受教育機會的提升,鄉鎮新村人口往城市外流,原本純樸的客家飲食習慣也隨之有了變化,如今“客家飲食”在馬來西亞各個城市皆有飲食攤販市場化的趨勢,也是客家人身分認同象徵的集體記憶。惟這種標榜“客家飲食”的身份認同,是“原生”的,還是“打造”出來的呢?這又是一個很有趣的研究課題。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