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採訪生涯裡面,我鮮少碰到大新聞事件,倒是遇上“集會年”。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採訪淨選盟集會,相信這是許多記者、民眾的共同經驗和回憶。過後,我又有機會採訪茨廠街916紅衫軍集會。那一次特別難忘,我左手抓手機拍攝,右手舉高腳架上的攝錄機,俯拍集會情景。當時我還不幸被水炮車水柱射中。當然,溼身了還是繼續完成任務,拍攝視頻,再把片段傳回給同事製作。
幾年後,我轉換跑道,投身撰寫長篇課題報道。這個挺考驗策劃能力,需要收集人脈資源和實地考察。而撰寫報道過程也會有一場心理自我對話,不斷篩揀素材,確保去蕪存菁,用近萬字去敘述一個課題。對我而言,每一次專題報道都要經過多重煎熬才能生產出來。
ADVERTISEMENT
在副刊偶爾會有“福利”,去年適逢《風雲》漫畫家馬榮成來馬,我便有機會採訪這位大人物,並在今年2月份端出《港漫再現》報道。我自覺很幸運,年輕時曾是港漫愛好者,看過《神兵玄奇》、《大唐雙龍傳》、《風雲》等薄裝漫畫,誰會想到若干年後有機會與馬榮成近距離交流?
與他會面時,對方絲毫沒架子,任何問題他都OK。坐在沙發上,感覺像是一位前輩在分享他的漫畫創作經驗。作為記者,我有時覺得早年作品做得不好,便問他是否有這樣的感覺?他也毫不隱瞞地說有,“我以前在那些週刊刊出的(作品),我重新翻看是有很多缺點。”
早年,他有重新修改作品,推出合訂本,但隨後卻不再出版。我問其原因時,他坦言,無論是文字、畫面都得修改,這些太花時間了。如果真的要重新繪製,恐怕需要十多年,擔心無法完結。但,從讀者角度出發,馬榮成這個決定對於有購買合訂本讀者而言,也會變成一種缺憾,同樣是無法得到一個完結。
遇到《風雲》作者,我不禁地問他是如何構造這個故事靈感?他直言,當時就在一間公司工作,便將辦公室鬥爭變成一個創作素材,再配合董半仙給他的“風雲”批命,整個武林故事便自然誕生。還有一個有趣的點,他在刻畫人物時,不會輕易扼殺或決定一個角色的命運。在連載漫畫時,有時角色性格態度太過深刻,在劇情裡面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連作者都無法改變角色的個性,反而是有關角色帶領他去發展故事路線,比如他要天下無敵,他就會告訴你想要挑戰哪一位。
“不會沒有靈感,只是沒有好的靈感。”他一臉微笑,向我拋出了這個很巧妙的答案。毫無疑問,我將這句話列入我的精華語句。如果你在創作上遇到瓶頸,不妨參詳,或許會帶你走出困境。
更多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