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社會對“福”情有獨鍾,視之為最吉祥,最受歡迎的字。在民間,許多與福有關的俗語圍繞在生活之中,一般人喜歡將人的肥胖稱為“福相”,交好運叫“福氣”,好消息稱“福音”,好地方叫“福地”。也有在慶生賀壽常聽到的祝賀:“福如東海”、“福壽雙全”、“福慧雙修”、“福星高照”、“福壽康寧”等。
生活中接觸最多的福莫過於過年期間,隨手拈來就有“春滿乾坤福滿門”、“新春福旺鴻運開”、“萬事平安幸福年”、“富貴平安福滿堂”等貼在門牆的春聯,燙印大大個福字的紅包封,貼在門楣上、大廳、廚房或家某個角落的福字,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美滿生活的嚮往。
ADVERTISEMENT
辭海中對“福”的原生義解釋:“祭祀用的酒肉”。稱為“福”的祭祀供品也稱為“福物”、“福食”。《周禮‧天官‧膳夫》:“凡祭祀之致福者,受而膳之。”祭祀後把酒、肉等祭品分發給人稱“致福”或“歸福”。
古代春秋兩季祭祀社神地主公,祭祀過後一起分享祭品,將祭祀的牲禮分發眾人,稱為“分福”,大夥一起吃肉喝酒,稱為“享福”。
在檳城,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街區設大仕爺祭壇拜拜,祭祀後的祭品分發會員,稱為“分福分”。亦有一些街區,會員參與中元祭祀慶典,稱為“參福分”,與古代春秋兩季祭祀社神分享祭品的“分福”或“享福”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福”字,一邊是個“示”字,在古意作神祇解,《說文解字》也把“示”字解為與祭祀、祈禱和宗教活動有關,同時收錄了許多與福同義或相關的從示之字,其中有“祥”、“祜”、“祉”、“祚”,皆釋義為“福”也。福字另一邊由上至下,一、口、田,“田”意指耕種,農作,意味著有田並且勤力耕耘,不愁沒飯吃,自然有福。
民以食為天,吃得飽,又吃得好,山珍海味,自古以來無數人夢寐以求可以享有的“口福”。
《韓非子‧解老》提及“全壽富貴謂之福”。《書經‧洪範》亦說:“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指的是五福;一長壽、二富裕、三康寧、四好德、五善終。回看祖輩先賢初到南洋落戶之際,生活赤貧,渴求“有房住、有工作、有衣穿、有飯吃、有娛樂”,豈不是當年祖輩寄望能夠擁有基本生活的另一類“五福“?
“福”被視為諸事皆吉的統稱,但是《老子》第58章道出一點:“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壞事往往就伴隨在好事旁邊,好事往往也就潛隱著災禍,福與禍是相對立,但也互相依存、互為因果、互相轉化。《荀子‧勸學》曰:“福莫長於無禍”,意指無禍就是福。有謂“禍福無門,唯人所召”,這是春秋魯國人閔子馬勸說公彌時所說的一句名言,是禍是福,取決於個人的德行與素養,人謙卑,行事謹慎,不狂傲自大,吉人天相,很多時候自然可以避兇趨福。
生活中,許多因素並非人們可以掌握,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福,祐也”,“祐”具有賜福、庇佑的意思。“福”有一口田,老輩人相信福由心造,“種福田”積德,可以祈福得吉,就如出自《國語‧晉語六》的“厚德載福”,有德才有望獲得上天保佑,消災降福。
相關文章: 鄭錦華/說好話過好年 鄭錦華/燒心香過新年 鄭錦華/哪種蠟燭最受歡迎? 鄭錦華/你用哪些水果拜拜? 鄭錦華/當重陽節遇上九皇爺誕 鄭錦華/九皇爺誕盛行的吃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