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德里22日綜合電)去年,一名6歲的印度女孩遭槍擊身亡後,她的父母作出了捐獻她器官的艱難決定,這在印度是極少見的。儘管印度人口預計今年將超越中國,成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但在器官捐獻排名上卻是全球第67位。
去年4月,羅莉·普拉賈帕蒂在家裡熟睡,父母就在隔壁的廚房準備晚餐。
突然,砰的一聲巨響,女兒開始尖叫起來。父母跑到房間裡時,羅莉大聲叫喊著他們,隨之不省人事。這時他們才發現羅莉右耳後有血流出來,原來一顆流彈飛進了屋裡,擊中了羅莉。
羅莉被緊急送院治療,但很快便被醫生宣佈腦死。諾伊達警方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案件仍在調查中,目前還未找到任何嫌疑犯。
印度捐器官者少之又少
羅莉的父母懷著悲痛的心情,毅然決定捐出女兒的器官,這在印度是少之又少的。羅莉成了全印度醫學科學研究所(AIIMS)年紀最小的捐獻者。
她的父親解釋,要做出這個決定並不簡單。他說:“我們想到女兒的器官可以救人一命,這是應該做的事情,所以作出了捐獻的決定。我們女兒的生命在接收者的體內得以延續,她依然活著。”
羅莉的兩個腎都移植給了14歲的德夫·烏帕德哈亞。德夫的父母告訴BBC說:“我們經歷了一個奇蹟。”
他們等待合適的腎等了4年,羅莉的腎讓德夫重獲新生,大大地改變了他們的生活。
羅莉的肝臟捐給了一個6歲男孩,她的心臟瓣膜捐給了一個1歲和另一個4歲的兒童,而她的眼角膜移植給了2個成人患者,分別為35歲和70歲,使他們恢復視力。
與尼古拉斯故事有相似處
羅莉的死與尼古拉斯的故事有很多相似之處。
1994年9月,7歲的尼古拉斯與家人在意大利旅遊時,他們的車被歹徒射擊,擊中了尼古拉斯。警方懷疑歹徒認錯了車。
男孩的父母,瑪姬和雷格,決定捐出他的器官。自此之後,雷格為推廣器官捐獻的運動而竭盡全力,希望鼓勵更多人願意捐出器官。
1993年,也就是尼古拉斯被槍殺的前一年,意大利每百萬人有6.2人捐獻器官;到了2006年,這一數字上升至每百萬人有20人捐獻器官。
這一升勢的部分原因是意大利在1999年轉為施行“選擇退出制(Opt-out)”,即如果沒有明確表達反對,所有成人都是潛在的器官捐贈者。但最重要的因素也許是,意大利向民眾灌輸捐獻器官可以救人一命的概念。
“尼古拉斯效應”大大提升了意大利器官捐獻率,希望這一轉變也會在印度上演。
醫生以“尼古拉斯”告知器捐影響
在印度,古普塔醫生是推廣器官捐獻的先鋒。他用尼古拉斯的例子來告訴羅莉父親,捐獻器官可能帶來的影響。
柳葉刀神經病學委員會的數據顯示,印度每3分鐘就有一人死於頭部損傷。古普塔醫生說:“這裡有很多潛在的器官捐獻者。”
印度有超過14億人口,但自2000年起,印度每年平均只有700到800人捐獻器官。古普塔醫生進行了調查,發現宗教、年老家庭成員的觀念等是阻攔器官捐獻的幾個因素。
“我相信每個人天生都有能力去作出改變。我的貢獻只不過是滄海一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