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代之間是家族和親情的延續,而不應該是物質的交換。越來越多丁克族的出現,或許已經反映出了年輕人對親情綁架的恐懼吧。
原本應該是家人相互支持愛護的行為,現在在更多的情況下,卻被親情綁架了。孝道成了具有爭議性的課題,有些國家甚至為此而立法,這在道德上雖然談不上什麼問題,但仍難免讓人感慨,究竟是孩子出了問題,還是父母是時候調整自己了?
ADVERTISEMENT
日前一名剛剛步入社會工作的女生申訴,因為拒絕與父親聯名貸款購買公寓而被責怪“沒用”,讓她煩惱不已。
顯然這事件對堅持傳統觀念,具有舊思維的一代而言,孩子幫忙承擔家裡開銷是理所當然的。這些人未必就是六七十歲的,很大程度取決於其教育和成長背景。但對孩子們這一代人來說,長輩這種想法的堅持,就是一種變相的親情綁架了。
當然,在進一步探討前,必須要釐清一點,這裡談的“親情道德綁架”並不涵養對父母應有的贍養義務,而是涉及父母對孩子有物質方面的需索。
對這則新聞,應該是可以代表年輕一代的網民,基本都傾向該名女生,認為父母不應為了買房子,而強迫孩子“負債”(房貸);較為中庸者則認為,若有關房屋是父女或母女聯名則還可以接受,另一方面也算是可以滿足父母的願望。社會經驗較豐富的則建議事主,可以自己剛巧也要房子,藉此打消父母要求聯名購買房子的念頭。
不過上述事件只是一個方面。其實也有不少啃老族也是相對的對父母進行親情綁架,買房買車甚至結婚,無一不尋求父母的“津貼”。雖然說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但就如前所述,這種父母對孩子和孩子對父母的“愛”,都是超越物質的精神支持。也難怪會有人將錢形容為萬惡的魔鬼,因為現實中太多親情敵不過金錢的例子了。
隨著時代變化,人們很有必要在這種傳統親情和金錢物質上,做出重新的衡量,建立一套新的親情價值觀了。雖然這些“親情綁架”的現象大部分發生在東方社會,可是很多的古代精句卻又已經對後人做出了付囑,諸如“兒孫自有兒孫福”、“授人以漁”之類的,或隱晦或直接的,都告訴了父母親要給孩子受教育學技能,但現實中長輩仍然擔心孩子生活,而選擇“授兒以魚”。
這種物質上給予的觀念,也很自然的產生了父母也對孩子有同樣的回饋要求,這便是新聞中女生情況的發生的根本。也許要在短時間內改變這種傳統觀念不容易,但從女生這一代起也為時不晚。父母給孩子教育的同時,也給自己準備養老錢,在免去物質上的要求,兩代間的親情也就會來得更單純一些了。懂得放手讓孩子飛出去,也就會少一點啃老族或草莓族。
兩代之間是家族和親情的延續,而不應該是物質的交換。越來越多丁克族的出現,或許已經反映出了年輕人對親情綁架的恐懼吧。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