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焦点

|
发布: 7:00am 23/02/2023

焦点

摸鱼

摆烂

佛系

安静离职

职场消极文化

躺平文化

消极怠工

安静解雇

建设性解雇

【安靜離職/02】安靜離職是Z世代的產物?不溝通才瘋魔

报道:本刊 陈星彤 摄影:本报 林毅钲、刘永发

你又是否知道,“安靜離職”之所以在TikTok上掀起廣泛討論,是源自兩代人對待工作態度看法不一?而這也恰恰反映出,何以現今管理者和年輕員工之間的想法差距越來越大,往往出現留不住人才的窘況。

ADVERTISEMENT

報道:本刊 陳星彤
攝影:本報 林毅鉦、劉永發

一名中年男子拍攝一支TikTok短視頻,抨擊安靜離職的工作心態。他說:“因為你只要做一點點所以儲蓄只有一點點,如果想要買車買房,就不要想著安靜離職,做更多吧!”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名1970年生社媒用戶的發言,引來Z世代和千禧一代的不滿。有的抨擊他倚老賣老、有的則以物價房價高漲為由,父母輩的努力已不適用……當兩代人的看法不再一致,人力資源顧問公司MYwave總執行長許曉琳表示:“溝通是關鍵。”

數碼時代致人事變化太快

她表示安靜離職的概念在職場存在已久,但隨著科技等因素導致生活節奏變快,現代人更容易對日復一日的工作內容產生倦怠感。她坦言,確實有許多老闆來尋求幫助,大多都是以“員工紀律問題”為投訴理由。但她往往都會灌輸管理層一個概念,即:這並非員工單方面的責任,有時也是管理層的問題。

許曉琳表示:“員工覺得沒有突破,或在與管理層溝通後得不到好的回應,久而久之便會有安靜離職的心態。”她強調,現代人渴望探索新知識、開發新的技能,不想在一個崗位上原地不動。因此,她都會建議企業提供培訓課,“積極的員工會想了解自身的職涯發展,讓他們上新技能課非常重要。”

許曉琳認為員工出現安靜離職的工作態度,企業在管理人才方面也必須迎合社會趨勢而調整。(圖:受訪者提供)

留住人才 管理層要學會溝通

另外,雙方維持良好的溝通也很重要,才不會讓員工覺得投訴無果、產生無力感,最終選擇躺平。更重要的是,大企業內老闆的想法也必須傳達給中間管理層,這才達到溝通的效果。因此,許曉琳認為與其要求員工受訓,倒不如先安排主管接受訓練。

“員工多數時候遇到問題不敢發聲,管理層也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無法對症下藥。”她表示一間公司里人人都有各自的責任,惟有攤開心胸暢談才可以往更好的方向發展,“我都會要求老闆們與員工進行溝通訓練,而你的確會在他們身上看到改變。”

隨著居家辦公成為一股新趨勢,這也成為求職者或者員工向主管要求的條件之一。許曉琳認為混合辦公的模式無疑是給員工方便的好辦法,“有的人希望早下班載小孩,公司從中幫助允許他調整,前提是員工也必須負責任把事情做好。”

而大部分公司為了更公平地判斷員工的勞動,改以KPI(關鍵績效指標)判定一個人工作績效,“我給你彈性上下班時間,改用工作成績來評斷,在工作過程中你要花10小時還是1小時完成,是你的本事,老闆只要看到那個成績。”

職業上的成就靠表現

許曉琳亦不排除有以薪水和利益而選擇做分內事的員工,惟她坦言,一家正常運作的公司必然在賺錢後會獎勵一份給大家,“你的薪水從哪裡來?當然是從公司賺來的,若公司在上升期,你就應該跟著拼,才會拿到該有的回饋。”

TikTok用戶@chefkoumbis405分享年輕時的經驗,抨擊“安靜離職”的工作態度。(網絡照片)

從打工一族的身分到創業當上管理者,馬來西亞研究、普詢和科技中心(CREATE)總執行長黃穎欣以過來人的身分坦言,惟有努力才可以達成成就。她不否認有的人志不在工作,旨在維持三餐溫飽。但若想在職涯上達到成就者,保持躺平或安靜離職的態度絕不會受到上級青睞。

“請假是員工的權利沒有錯,但若公司在上升期,全團隊在拼搏奮鬥時你說要請假2個星期,你在大家心中靠譜嗎?”

好比冠病疫情期間,行動管制令讓許多人停下腳步,“我朋友是企業老闆,他的助理搬到他的家一起奮鬥,這3年我也帶領員工一起衝刺,做了很多突破。我相信憑藉努力,仍可以拼出一個春天的。”

網絡浪漫化日常瑣事

對於網絡上充斥“躺平”、“安靜離職”的名詞影響員工心態,黃穎欣藉此提醒大眾,不要忘記社交媒體上看的內容都是為用戶“量身定製”的,“網絡編輯的職責就是賣內容,同時網絡把很多現實都浪漫化了。”

對此,許曉琳也略有感觸,“一家企業發10個月花紅傳遍社交媒體,別家公司的員工看了也會不平衡。其實靜下心來想,是業務性質不同的關係。”

而詢及人人嚮往的“工作生活平衡”(Work Life Balance)是否可以達成,黃穎欣表示:“在挪威、瑞士、德國這些奉行工作生活平衡的高收入國,在工作的時候真的很努力工作,沒有停過。”她分享某一次與澳洲人合作的經歷說:“出席嘉賓人數突然有變動,但我一整個週末都聯絡不上澳洲的負責人,活動週二就要舉辦了。”

黃穎欣焦躁了整個週末,殊不知週一的早上10點就收到對方負責人一字不漏的回覆,“對方可以一口氣回答我整個週末的問題,也可以在我給他的截止日期前把事情做完,但我們是否真的可以做到他們這樣呢?”

黃穎欣贊同“吃點小虧不打緊”的說法,這也是累積人生經驗的途徑之一。

企業文化影響員工心態

她也強調企業文化與員工出現“安靜離職”心態有直接關聯,“要看領隊如何帶隊,如果老闆或高層是很好的領導者,那麼員工也會感染上級的士氣。”此外,一個公司若提倡高效率完事,把閒聊的時間集中在工作上,就可以減少組內加班的次數。

“當然不排除有些公司團隊還沒湊齊,所以工作量比較大,老闆也不可能關掉部門,所以在找到新員工前的加班是無可避免的。”

同時,黃穎欣認同“職場如戰場”的說法,她不諱言稱好上司可遇不可求。與其在職場遭遇不順遂,選擇“安靜離職”的心態,她鼓勵打工一族想辦法為自身解困,“一份工作不可能綁著你一輩子,不合適可以離開。最重要的是你有什麼想法、想要什麼,以及想不想要奮鬥。”

●“安靜”風暴另一波:安靜解僱

職場上掀起一系列的“安靜”風潮,而這些網絡流行潮語不完全只是針對員工的工作態度“誕生”。後來,更有專門形容管理者冷對待員工的“安靜解僱”(Quite Firing)出現。

簡單來說,安靜解僱即安靜離職的對立面,指僱主透過一些方式,如不讓員工升職加薪、參與會議或指派高難度的任務等,以阻止員工在職場上有新的進步或發展。而在遭遇一連串冷暴力後,員工感到不被重視自動請辭。

主管用來對付安靜離職員工

履歷顧問公司Resume Builder調查顯示,大約三分之一的管理者會使用安靜解僱,對付奉行安靜離職的員工。其中更有10%的受訪者拒絕為這群人升職或加薪。對此,美國《哈芬登郵報》整理出5個最常出現的安靜解僱跡象:

一、只要有事找主管討論就“消失”,減少或拒絕與員工單獨面談。

二、把屬於你的或答應過你的任務轉交他人。

三、同事得到升職或加薪機會,主管卻說不出你沒有的理由。

四、被放在不合理的“績效輔導計劃”中,而該計劃主要輔導績效明顯落後的員工。

五、工作量驟減,甚至降職或只給員工分配簡單的工作。

其實,安靜解僱在法律上確實存在,並與我國一個法律名詞“建設性解僱”(Constructive Dismissal)的概念不謀而合。

隨著網絡的普及,黃康賢認為年輕打工族更懂得維護自身權益。

如何判斷被建設性解僱?

商業律師黃康賢解釋,若員工因僱主違反僱傭合約的重要條款被迫離職,或許就構成建設性解僱。雖然在我國的勞工法令中並沒有特別針對建設性辭職作出定義,提供具體說明,但在《1967年勞資關係法令》第20(1)條中規定,僱主若無正當理由和藉口,不得無故終止僱員合約。

“無論是普通工人或其他工會的成員,在沒有獲得僱主給出的合理理由下被解僱,可以向總幹事提出書面申請要求復職。”

黃康賢闡明滿足建設性解僱的條件時指出,首先,員工必須證明僱主違約,“舉例來說,員工遭僱主欠薪、降職或調去另一個與工作內容無關的職位,以及性騷擾。”因為僱主一系列蓄意違約,成為員工辭職的理由。在這之中最重要的一點為,員工必須在當下投訴僱主不合理的條件,且在辭職的60天內前往勞資關係部投訴。

“員工當下的反應和行動最關鍵,過往的案例記載,員工在僱主提出不合理要求後1個月才離職,法庭會認為你當下接受了這個安排,因此不構成建設性解僱。”

員工成功率44.4%

根據人力資源管理學術研究協會(HRMARS)發表題為“建設性解僱:從馬來西亞工業法案中汲取教訓”的論文中提及,在311件涉及薪資、工作崗位等建設性解僱案中,僅有138件(44.4%)對員工有利。其中15宗(10.9%)成功復職、119宗(86.2%)獲得賠償,另有4宗(2.3%)判決待定。

按數據看來,黃康賢律師坦言員工就建設性解僱提出上訴的成功率不高,“這裡建議員工必須在辭職信中強調,因為僱主違約選擇離職。”他以過去上訴失敗的案例稱,一名僱員除了沒有當下就違約提出投訴,在辭職信中以升學為緣由,遭到法庭駁回。

由於上訴過程繁瑣,黃康賢建議員工先與人事部溝通,惟2周內得不到回覆,才考慮辭職、採取法律途徑。

延伸閱讀:
【安靜離職/01】職場消極文化當道!安靜離職你知多少?
相關稿件:
【善用人力/02】你被機器人打敗了!機器人有你的勞動力沒你的毛病
【消費新模式/02】要善用“先買後付”規劃財務 Z世代不當窮忙族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