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播音員總給人神秘感,如此高調宣傳只怕你不敢。如今播音已經不只是播音,正確來說是塑造明星。個人的影響力可以提高收聽率;節目的成功也會帶動某某播音員的人氣。
ADVERTISEMENT
上星期的世界廣播日,有許多在電臺當職的友人紛紛回顧當初加入電臺的點滴,連我這個前DJ也不禁回想過去。
我一直都很納悶為何在電臺做廣播的人被稱作DJ。其實它有個正式的名字,叫播音員。彼時資訊科技不發達,在電視節目普及前,人們只能靠閱讀報紙及收聽電臺廣播得到資訊。相較於DJ這個名字,透過麥克風把聲音播送到各地的人,被稱為播音員比較貼切,也更能突顯其角色。
我在那個還沒有網紅的時候入行,一待就是12年。那時候聽眾還可以寫信到電臺參與點歌節目呢!我們如果想和聽眾即場互動的話,可以讓他們發送短信或者撥熱線到節目來。隨著年月更迭,我國廣播人歷經幾代後,這種形式已經顯得落伍,並且逐漸被摒棄。廣播高喊大改革,宣告進入了網絡+明星化時代。
早期做廣播的,戴上耳機播歌講話,節目結束或者完成錄音、剪接後回家便是,沒有演出、沒有見面會。來到中期,中生代播音員除了播音的活兒以外,還得兼顧策劃、表演、接洽、設計等等播音主要內容以外的工作。播音員不再是單一的工作,而是開始轉型朝著多元發展。
廣播生態在近幾年明顯改變。由於受到網絡的影響,如今做廣播的新生代要兼顧的更多。因為已經發展到網絡直播,所以做節目需要從單一的聽覺提升到視覺與聽覺享受兼具。以前我在電臺任職時,上班的妝容可以不必有太多顧忌,反觀現在做線上直播,鏡頭會不客氣地放大每一個細節,即使打扮不是廣播的重要指標,但也是節目吸不吸睛的要素,因此除了人的包裝,講話時的表情及舉手投足也不可輕易受到忽略。
加上受眾群如今要獲得資訊的管道實在太多。如若他想得到某方面的內容,他大可以隨便通過搜索引擎就可以搜出一大籮。為什麼非得要聽電臺節目?電臺有什麼可以留住聽眾的雙耳?
因為喜歡某某播音員?因為喜歡節目的內容?
喜歡某某某,可以是被外形吸引、被聲音迷住、被個人素養及學識所征服。而喜歡節目可能因為喜歡節目的質感,比如歌曲及talk set的編排、節奏、手法、包裝。但想要繼續爭取聽眾,最重要的便是傳達正確資訊。在假新聞大行其道的時候,電臺更加要嚴密把關。因為電臺身為一個傳播資訊娛樂的單位,是公信力、真實、責任與和平的標誌,因此任何時候都須對傳達的訊息負責。它,也就有了幫聽眾分辨信息的使命。
由於廣播界已經傾向崇尚個人,許多播音員為了更貼近自己的粉絲及刺激收聽率,都需要經營社媒,像網紅一般地出現在眾人眼前。每天一帖一圖,博取大眾關注。從前播音員總給人神秘感,如此高調宣傳只怕你不敢。如今播音已經不只是播音,正確來說是塑造明星。個人的影響力可以提高收聽率;節目的成功也會帶動某某播音員的人氣。
想延續個人廣播的生命力講求實力,素養、魅力及與其他新媒介共存的應變能力。只想說:這個時代做廣播的真的很不容易。我國多家中文電臺彼此之間多年來的良性競爭,造就了目前百花齊放的局面。新媒體的湧現衝擊著傳統媒體,聽眾收聽廣播的習慣已經逐漸改變。如何止住聽眾流失的傷口,會是一大挑戰。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