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华人很会怨天尤人并不是整体的面貌,一部分人虽然还是处在那种状态中,另一部分人却也开展积极的行动步伐,通过各种努力来摆脱由历史遗留下来与政治现实生存环境造成的束缚。
妹妹在微信传来一篇题为〈马来西亚华人,是个怎样的存在?〉文章,作者是大马留学中国的华人子弟。文章以大马华人三种存在状态为主题书写,第一种是尴尬的存在,第二是独立的存在,第三为悲壮的存在。在谈论中,妹妹形容为那是一篇大马华人典型的怨天尤人心态之酸文。值得商议的是,马来西亚华人真的很会怨天尤人吗?
ADVERTISEMENT
一般上,大马华人有哪些怨言呢?常常听到的是,不外乎有四个主要的不满。其一,土著至上的经济政策。一些本来由华商主导的行业,在国家干预以及源源不绝的天然资源收入的扶持下,官联公司已经做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的华商只能靠自己壮大,鲜少获得政府的大力支助。
其二,扶弱为主轴的教育政策下,其他族群的子弟,在国家全力注入资金的大学里头只有有限的学额。在大专私立教育还没有全面发展的时刻,一些华裔子弟也成为了那政策的牺牲品。
其三,中文的使用不获得官方承认,比如华小只获得半津贴、独中统考不受到承认、中文创作的文学和电影不受到国家的同等对待等等。其四,官方以土著文化和伊斯兰为主导的政策,其他族群的文化保存和宗教发展,只能自生自灭。
活在以上从小就听到大的不满论述之中长大,难免一提到国家,就会马上重复那些论调。确实无法怪他们的,一些人真的在某些政策中受害过,比如同样是做生意,在特别贷款的供给,就完全处于劣势。或者获得了同样的政府考试成绩,上不了心中理想的国立大学科系,其他人却可以轻易获得。
因此,无可否认,大马华人的怨天尤人是事出有因的,情有可原。那是一种华裔对平等的集体追求的挫败和沮丧,同时也是对这个国家的鞭策和期许。
长久处于怨天尤人的处境下,也不是办法。以上四种主要的埋怨,在随着局势的发展和变化下,有必要修正,或者保有它们并非一成不变的积极心态。在印象中,虽然整体的国家政策依旧,然而,现实中的人们也懂得以各种方法来回应其中的不公,并逐步修正不利的处境。
一些华商与土著商人结合,共同经营事业。有了这样的基础,他们也可以获得政府合约和资金来壮大自己。对教育政策的回应,部分能力许可的华裔很早就把子女送出国外就读大学,而留在此地的则选择私立大专教育机构,直接报读理想的科系,无需依赖公立大学。
而中文创作者也走出本地市场,拥抱更大的中文市场。我们的一些歌手很早就选择这样的策略,比如梁静茹、光良、黄明志等等。统考生也获得世界各地的大学招收,一些知名大学也为他们提供奖学金。
对于宗教政策的偏差,大马佛教界通过里应外合的策略,自身信仰的改革和加强,来建立更健全的宗教教育和宣教体系,获得群体的精神生活提升和个人的心灵富足。基督教组织也老早就自力更生,建立信仰群体,并有自身的政治网络来维持权益。
所以说华人很会怨天尤人并不是整体的面貌,一部分人虽然还是处在那种状态中,另一部分人却也开展积极的行动步伐,通过各种努力来摆脱由历史遗留下来与政治现实生存环境造成的束缚。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