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财富再分配的框架下,高收入者很容易成为输家。但考虑到它可能带来的经济利益,以及缓解贫富悬殊问题,这不完全是一件坏事。
我看财案,除了看数据,我更注重政策背后传达的理念。对于大马新财案,它有三个中心思想,即发展、提升透明度以及财富再分配。
ADVERTISEMENT
发展开销再创高峰,占总开销近25%,总额高达965亿令吉,比前朝提出的财案多10亿令吉。在提升透明度方面,一些经前朝直接颁发的工程被驳回,政府将重新招标。
财案也为高收入者加税,中低收入者减税,对于接近退休年龄,公积金存款过低者,政府会拨款增加他们的户头余额。对于这些“抽 T20帮M40”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它凸显了政府的左派思想,落实财富再分配的理念。
自2008年金融风暴后,经济思维向左转,各国走向了财富再分配之路。财富分配法林林总总,有的明刀明枪,如美国拜登总统试图提出的“富人税”;有的暗度陈仓,如美国奥巴马在2008年的“减税”方案,让非纳税人也可以退税(Tax Refund),让纳税人的钱转移到非纳税人手中。
还有一些政策,无心插柳,达到财富再分配的效果。例如在疫情中,各国政府大肆派钱,救民救经济。但与此同时,它也在主导财富转移,把纳税人的钱,根据政府的意愿重新分配。
对于政府进行财富再分配,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自古以来,它已是一个具争议性的话题。大部分争论皆从“公不公平”和“对经济好不好”两个角度看。
支持财富再分配者认为,穷人比富人更需要钱,富人取之社会,政府取他们的钱帮助穷人,如美国哲学家John Raw所言,运气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待遇,一份耕耘不代表会有一份收获。唯有通过资源再分配,才能确保大家得到平等的待遇。
对于以上的言论,哲学家诺齐克(Robert Nozick)持反对意见,他提出了著名的 “张伯伦论点”(Wilt Chamberlain)。他假设篮球精英张伯伦参加球赛,100万粉丝到场,每人自愿给他两毛半入场费,他将得到额外25万的收入。
在这情况下,张伯伦的钱比别人多,但他不去偷,不去抢,钱落在他的手上,有何不可?从这角度看,只要人们的财富取之有道,政府不应该劫富济贫。
从经济角度看,反对财富再分配者认为,此举惩罚成功人士,鼓励懒人,对整体经济不利。在共产主义里,领导者充当财富分配者,但多年来,共产主义国家的经济远落后于崇尚自由经济的西方国家,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但也有经济学家提出,由于大部分消费来自中产阶级,财富高度集中在少数富人反而对经济不利。《二十一世纪资本论》作者指出,在资产增值比经济增长快的情况下,贫富悬殊会不断扩大,最后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政府实行财富再分配,能阻止悲剧的发生。
回到大马,大马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贫富悬殊的情况正在恶化。在2016-2019年间,基尼指数从0.399涨至0.407,跨进了“严重收入不平等”的门槛。
贫富悬殊的问题跨越种族,土著指数提升了0.004,华裔提升了 0.006,印裔提升0.029。当人们提出“华人有钱”论时,他们忽略了在种族群里,华人面临的贫富悬殊问题比土著更严重。
在疫情期间,人民面对收入下跌问题,大量的中等收入者(M40)的收入跌入低收入门槛,成为了新的低收入群体(B40)。
退休金方面,人民提早提取公积金应急后,高收入群体(T20)的公积金稳步上升,但M40倒退28%,B40更下跌了46%。允许提早提取公积金存款进一步加剧大马人的贫富悬殊。
在新财案的税务政策里,高收入者是唯一被增税的群体。在未来,政府也有可能通过“补贴合理化”,减少高收入者受益于补贴的机会。在财富再分配的框架下,高收入者很容易成为输家。但考虑到它可能带来的经济利益,以及缓解贫富悬殊问题,这不完全是一件坏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