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電影的宗旨是喚醒每個人對正義的渴望和良知,對抗不公。
如果讀者還未觀看《毒舌大狀》,我先聲明,本文有劇透。
ADVERTISEMENT
此賀歲檔港片已經衝破一億港元票房,受到全球華裔影迷的鐘愛。
故事是說了一名大律師(庭審律師)在一場刑事辯護因敷衍疏忽,導致當事人被判入獄多年。然而他良心發現,用了幾年的時間為其翻案,併成功在重審中獲得無罪開釋。
我考獲英國大律師執業執照(大律師),並在英國共和聯邦司法制度的馬來西亞時常做刑事辯護。這個電影主角的精神深深吸引了我,並且重新激發了當初讀法律的初衷。無論你是不是律師,都建議你觀看這部電影。
雖然電影製作方已經儘可能還原一個庭審的情況,但其中很多細節,因為情節需要達到戲劇化效果,而更改了很多原本法庭上的程序。
馬來西亞刑事法庭和香港的最大差別,是我們沒有陪審團。馬來西亞的推事庭、地庭和高庭,都是由推事和法官兼任陪審團的職責。
其中一個原因,是馬來西亞的種族區分較深。倘若某族群的被告,遇上另一個族群為主的陪審團成員,那麼可能就會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對被告一方不公。
接下來,要糾正一些有關此電影在英共和聯邦國家刑事法的一些錯誤。
在該電影,辯護方一直被要求“證明”被告的清白。馬來西亞、英國、香港都好,刑事法的辯護方向都不是以“證明”清白為主,而是對檢控方的證人和證據提出“合理疑點”。
也就是說,只要有充足的“合理疑點”,即使沒有證明清白,也必須無罪開釋(除了一些特殊的刑事案如危險毒品法令等等)。我在該片完全沒注意到關於“合理疑點”的說辭。
第二,該片的主題是庭審。在庭審,都是律師和檢控方盤問及交叉盤問證人。在盤問和交叉盤問環節,都不是律師一口氣陳述整個案情的時候。盤問和交叉盤問,應該是一問一答。如果不是,那麼法官應該立刻制止。
接下來,證人上庭的次序。刑事與民事不同,分成兩個部分,一是表面罪名(prima facie/prosecution case )。表罪成立後,才進入辯護環節(defence)。
在表罪環節,只是傳召控方證人,由辯護律師交叉盤問。當陪審團決定,表面罪名成立後,才開始傳召辯方證人,被告是第一個被檢控官交叉盤問的證人。
有人問,電影裡提到“leading question/引導性問題”指的是什麼?
引導性問題,即是已經有答案的問題,讓證人回答是或者不是。例如,今天下午5時,你在星洲日報總部,是不是?
非引導性問題則譬如,今天下午5時,你在哪裡?
當證人是由控方傳召,那麼他只能被檢控官盤問一些非引導性問題,辯護方則可以交叉盤問,問引導性問題。反之,辯方證人可以被檢控官交叉盤問引導性問題,而辯護律師只能盤問非引導性問題。
雖說如此,整部電影的宗旨是喚醒每個人對正義的渴望和良知,對抗不公。因劇情所需更改香港刑事法程序,並不會對該片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這是一部連律師都感觸良多的電影,希望推薦給所有讀者。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