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減輕貧困大學生的開銷,可以考慮針對性的減少學費、每月補貼、免費膳食等其他方法,而不是實行這種“過度溺愛”的“半邊虛擬”公立大學制度,進而犧牲大學生失去必要的學習和成長機會。
ADVERTISEMENT
為什麼要讓大學生在一半的學期中,在家遠端上課?
這是高教部長給出的3大理由:(1)大學課程改為3年後,大學生1年半在家上課,可減少膳食和住宿開銷;(2)減少高等教育基金PTPTN貸款,也減輕償還貸款壓力;以及(3)舒緩公立大學住宿和設施不足問題,可開放更多大學名額。
顯而易見,高教部探討這些,主要是考量減輕大學生經濟壓力,這符合“慈憫施政”方針。
和同時搭配實體課和遠程教學的“混合學習”(blended learning)不一樣的是,這種“一半大學時間在家裡”的“半邊虛擬”模式,是指連續三或四個學期遠程學習,然後再回到校園連續上幾個學期實體課直到畢業。事實上,除了部分可完全在線學習的課程,比如電腦科學、信息技術、心理學、商業管理等課程,許多學科都需要進行試驗課或實體實踐(包括醫學、牙科、工程、理學、法律等系),那這些學生顯然無法享受這種“福利”。
但一半大學生涯都完全無需到校、都在線上度過,真的可行嗎?筆者不這麼認為。
其一,即便是前述看似“可完全遠程學習”的科系,其實還是需要到校上實體課。遠程學習缺乏老師和同學們的真實互動和反饋,所獲指導和支援遠不如實體課,結果影響學生們的學習效果和興趣。想要省錢卻連學習效率也省了,值得嗎?
其二,大學生之所以上大學,除了因為職場的學術和技能需求,還有一個許多人常忽略的因素:構建人脈。通過大學的校園生活、社交圈子,尤其是社團活動,大學生所結交的,很多時候是一生一世的好友,也可能是事業或生意上的貴人。把大學一半生涯轉到線上,等於把人脈構建機會砍斷一半,值得嗎?
其三,把大學一半時間關在家裡上課,等於剝奪大學生學習人際關係處理的大半經驗,畢業後的大學生還懂不懂社會人際法則?為了經濟因素,把學生變成只會讀書、交作業、考試的書蟲,值得嗎?
其四,把大學生一年半的時間交回給媽媽照顧,也就剝奪了他們學習獨立的機會。短短的三、四年黃金歲月,本來就是讓大學生學習獨立的大好機會,因為要減輕學生經濟負擔而放棄更寶貴的人生體驗,值得嗎?
其五,過去兩、三年長時間使用電腦的經驗告訴我們,種種眼睛疲勞、頸椎、腰椎、手腕、睡眠等問題,是附加代價。另,疫情裡多次封城和行動限制,被全球多項研究發現和大學生焦慮、抑鬱等各種精神疾病有關聯(比如大馬的研究發表在2021年5月《PLoS ONE》期刊);雖然目前尚未有研究可證明“長期遠程學習損害學生心理健康”的因果關係,但政府實行“半邊虛擬大學”改革之前,是不是也該慎重考量這些身心健康風險?
其六,一些大學生其實不適合念大學或某些科系,卻因種種因素(例:政策偏差、能力不足、家庭壓力)而“被逼”為之;這些人自我約束和紀律一般較差,在家上課專注力比不上在校上課(有老師和同學督促和鼓勵)。為減輕未來貸款壓力而犧牲學習,值得嗎?
其七,三年前突如其來的瘟疫,所有教授都被逼學習使用各種線上教學方法、工具和平臺;但有些公立大學(尤其較小型的)直到現在也還沒做好軟硬體準備,線上課程質量無法媲美原本的實體課程。這種犧牲,值得嗎?
其八,許多學生來自鄉下,這些地方是不是都有合適的網絡環境、硬體設施和技術設備?學生會不會又再面臨需要爬樹、上高坡接收網絡信號的窘境?為了省住宿費而搬回鄉下面對這些網絡問題,這值得嗎?
想減輕貧困大學生的開銷,可以考慮針對性的減少學費、每月補貼、免費膳食等其他方法,而不是實行這種“過度溺愛”的“半邊虛擬”公立大學制度,進而犧牲大學生失去必要的學習和成長機會。
“慈母”多敗兒/女,肯定不是國人所樂見的。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