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旅臺,重訪臺北故宮博物院,行色匆匆,只瀏覽了偌大世界級博物館的一小部分,幸好還有所收穫,不虛此行。
館內有個名為“閒情四事”的特展,2022年9月16日即已開始,為期稍逾3個月,12月18日結束。館方慎重其事,從臺灣國家圖書館和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及京都大德寺龍光院租借珍藏,參與特展,使特展更為豐富多元。我和內子美英及兩個驢友在最後那天下午1點半左右才來到博物館,只有短短三個多小時吸納館內無數文物,幸虧還來得及成為特展最後一批訪客之一員。
ADVERTISEMENT
稍受過中華文化薰陶的人士,應該都對這四件閒事不會感到陌生,即使普通人家的居室,都至少有幾瓶插花及幾幅水墨畫或水彩油畫點綴,有客上門必定以茶(或咖啡)招待,雅興稍濃時或許還會點上一枝清香,讓幽幽香氣瀰漫室內,增添些許家居溫馨。這能提升生活情趣的閒情四事,早已不再是有錢又有閒的人家的專利;閒情逸致,已成為平常百姓紓解生活壓力的安全閥。
然而,我們的老祖宗,又是怎樣對待這四件閒事的呢?
南宋人耐得翁寫了本《都城紀勝》,盡記杭州瑣事,分為14節,其中〈四司六局〉那節有云:“常諺曰: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不訐戾家。”
南宋(公元1127-1279年)距今已逾743年,這書的作者生平已不可考,只知其姓趙。〈四司六局〉裡的那句話,並非作者首創,他只不過引用了當年已在市井流傳的說法。“四般閒事,不訐戾家”的意思是:燒香、點茶、掛畫、插花這四件事,其實都很專業,千萬不要徵求外行人的意見。由此可見,七八百年前的古人,對這4件所謂閒事,一點也不馬虎,反而極認真處理。
為平淡單調的日常生活製造一些起伏和情趣,乃自古已有的心願。從傳世文獻、器物和書畫,可以看出12世紀宋代人插花時如何講究花器與花材的搭配,品香時蓄意尋找個人專屬味道,掛畫除了美化家居環境,更要創建一個獨特的優雅空間,而朋友相聚,人多時舉辦以點茶為主的茶席宴會,人少或獨飲時則以古意盎然的煎茶展現格調。
插花不一定要用花瓶,盆、筒、籃或盤都可派上用場,各種花卉與容器的完美結合及其和家居色調的搭配調和才是追求目標。南宋詩人楊萬里獨倡青瓷瓶插紫薇花;他清晨喝茶看花,為一天揭開序幕。
把宋代點茶術帶回日本
自古以來,品香已從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提升為一門藝術,與香事有關的香譜緊隨品香活動的普及而廣泛流傳,香爐、香盒、香盤等器具非但兼具實用和觀賞性,甚至成了文人間相互饋贈的禮品。南唐李後主最愛的床帳薰香,人稱“江南李主帳中香”,黃庭堅把這香的配方送給蘇軾,蘇軾高興之餘,和詩回禮。楊萬里認為,唯有青瓷香爐才能展現文人品味,而碧綠色的鼎型爐才是上選。
文人自古即有收藏書畫的喜好,把山水畫布置在家中即稱為“掛畫”。當然這並非文人雅士專利,附庸風雅的富貴人家也這麼做。12世紀文人趙希鵠認為,掛畫要有原則,室內最好掛3或4軸名畫,每隔3、5日就得更換;畫前最好擺張桌案,具有阻隔和保護之效;桌上宜放置香爐、琴或硯;氣候太熱或太寒都不宜掛畫。
中國乃世界茶文化發祥地,品茶方式隨時代嬗遞而演變,宋代可謂中國茶文化的鼎盛時期,全民無不以飲茶為時尚。喝茶不止於“喝”,還可藉由“點茶”來比試手藝,而應運而生的茶具如茶盞、水注和盞託等,都成了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道具,甚至有諸多專書面世,教導人們製茶、選器、點茶、品飲的守則。
宋代點茶的標準程序是:先將碾篩所得的細幼茶末倒入先以沸水燙溫的茶盞,加入少量沸水,以茶筅或茶匙攪拌成糊狀,再有節奏地“點”沸水於茶湯上,避免破壞茶麵,同時繼續攪拌茶湯,使之泛起湯花(泡沫)。宋人的點茶,和唐朝的煎茶及明清時期的泡茶,大異其趣。日本和尚到中國取經,把宋代點茶術一併帶回,成了當今的日本茶道。
吾等自命文人或附庸風雅之輩,既然缺乏精通琴棋書畫四藝的能耐,總可退而求其次,認真處理這閒情四事,使之真正凸顯個人生活品味吧!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