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5日综合电)中国总理李克强星期日上午宣读完任期内的最后一份政府工作报告,全场响起持续近37秒的掌声。
李克强已经在去年10月的中共二十大后卸任政治局常委,他的总理职务也会在本次全国两会后交棒。
ADVERTISEMENT
在当天的人大开幕会,李克强上台作政府报告时,人民大会堂内掌声持续近1分钟,在宣读全过程中亦伴随多次掌声。李克强以53分钟宣读完了政府工作报告的摘要内容。这是他10年总理任期内的最后一份政府工作报告。
他在报告最后以“奋斗铸就辉煌、实干赢得未来”结尾作别,现场掌声雷动。李克强也鼓掌回应,接着走向主席台及台下各一次鞠躬,走回座位落座前再向台下深鞠一躬。
由直播现场可见,李克强精神饱满信步走回座位,在近一个小时的报告时间里,语气流畅快速而稳重,未流露特别感情。
最后政府工作聚焦总结
李克强担任总理后发表首份工作报告是在2014年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与本年相比,当时的李克强朗读报告的力度更强,语速更快一点,语气多了几分激情,身体更随着语气出现比较大的晃动。
值得注意的是,因适逢政府换届,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多聚焦在总结过去5年的政府工作,对于2023年目标仅略带过,整体报告时间也缩短,不少地方并未按照原稿宣读,而是只挑重点一带而过。
中央社报道,随着李克强卸任,中共政坛将全为“习派”,曾被寄予改革厚望的李克强裸退,一个时代黯然结束。
最弱总理未尽经济转型
李克强被认为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弱势的总理,原本应该主掌中国经济,但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上任10年以来,以往的“集体领导”变成“集权”,外界早已不说“习李体制”,而称“习核心”。
李克强的角色因此尴尬,因为经济决策非他说了算。习透过2个小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深改委),把传统上被认为是总理的经济大权夺去,令国务院仅是一个听令办事机构。
在强人政治之下,李克强难以实践中国经济转型,这是未尽之业。在他上任之初,曾经一时为人乐道的“李克强经济学”,即不推出刺激措施、去杠杆化以及结构性改革,核心为向市场放权让利;在方向盘不在他掌握之下,经济政策显得有些矛盾。
中国对房地产、互联网等的大力监管,在防疫清零政策上的坚持,都令中小企业大受打击,产业链断链,消费者信心下降,2022年GDP成长率仅3%。
对比去年最后的总理记者会上,李克强曾说,“相信在习近平的领导下,中国经济一定能够爬坡过坎,实现今年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
团派退出中国政坛视野
中央社指出,有一种说法是,“李克强是守住后邓时期的发展策略”,他真的有这样的权力吗?也许这是中国民众对“人民的总理”的一种精神寄托。去年一时之间,“李上习下”甚嚣尘上;最终证明,只是不攻自破的传言。
曾几何时,中国民众一度认为,这一批与习同属经历过文革时代的“领导人”,会带给中国无限希望。因为李克强等党内较开放的党员,是恢复高考后的初代大学生,是务实、开明、较为多元的政治菁英。
李克强或许没办法如他的前2任总理温家宝与朱镕基一样,前者曾在言论上说出中国需要政改的事实;后者则在经济体制上大刀阔斧进行革新。
但是,他至少讲了一句真话,“中国有6亿中低收入及以下的人群”,这句话是在习近平要完成脱贫攻坚前一年说出,但从现今中国经济面对的挑战来看,都意味深长。
被视为改革派之一的政协主席汪洋也在4日做最后一次的政协报告。同为团派的两人,在中共二十大都未连任常委,也不是中央委员会成员。本届两会后,团派基本退出中国政坛视野。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