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5日綜合電)中國總理李克強星期日上午宣讀完任期內的最後一份政府工作報告,全場響起持續近37秒的掌聲。
李克強已經在去年10月的中共二十大後卸任政治局常委,他的總理職務也會在本次全國兩會後交棒。
ADVERTISEMENT
在當天的人大開幕會,李克強上臺作政府報告時,人民大會堂內掌聲持續近1分鐘,在宣讀全過程中亦伴隨多次掌聲。李克強以53分鐘宣讀完了政府工作報告的摘要內容。這是他10年總理任期內的最後一份政府工作報告。
他在報告最後以“奮鬥鑄就輝煌、實幹贏得未來”結尾作別,現場掌聲雷動。李克強也鼓掌回應,接著走向主席臺及臺下各一次鞠躬,走回座位落座前再向臺下深鞠一躬。
由直播現場可見,李克強精神飽滿信步走回座位,在近一個小時的報告時間裡,語氣流暢快速而穩重,未流露特別感情。
最後政府工作聚焦總結
李克強擔任總理後發表首份工作報告是在2014年的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與本年相比,當時的李克強朗讀報告的力度更強,語速更快一點,語氣多了幾分激情,身體更隨著語氣出現比較大的晃動。
值得注意的是,因適逢政府換屆,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多聚焦在總結過去5年的政府工作,對於2023年目標僅略帶過,整體報告時間也縮短,不少地方並未按照原稿宣讀,而是隻挑重點一帶而過。
中央社報道,隨著李克強卸任,中共政壇將全為“習派”,曾被寄予改革厚望的李克強裸退,一個時代黯然結束。
最弱總理未盡經濟轉型
李克強被認為是改革開放以來最弱勢的總理,原本應該主掌中國經濟,但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上任10年以來,以往的“集體領導”變成“集權”,外界早已不說“習李體制”,而稱“習核心”。
李克強的角色因此尷尬,因為經濟決策非他說了算。習透過2個小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與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深改委),把傳統上被認為是總理的經濟大權奪去,令國務院僅是一個聽令辦事機構。
在強人政治之下,李克強難以實踐中國經濟轉型,這是未盡之業。在他上任之初,曾經一時為人樂道的“李克強經濟學”,即不推出刺激措施、去槓桿化以及結構性改革,核心為向市場放權讓利;在方向盤不在他掌握之下,經濟政策顯得有些矛盾。
中國對房地產、互聯網等的大力監管,在防疫清零政策上的堅持,都令中小企業大受打擊,產業鏈斷鏈,消費者信心下降,2022年GDP成長率僅3%。
對比去年最後的總理記者會上,李克強曾說,“相信在習近平的領導下,中國經濟一定能夠爬坡過坎,實現今年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
團派退出中國政壇視野
中央社指出,有一種說法是,“李克強是守住後鄧時期的發展策略”,他真的有這樣的權力嗎?也許這是中國民眾對“人民的總理”的一種精神寄託。去年一時之間,“李上習下”甚囂塵上;最終證明,只是不攻自破的傳言。
曾幾何時,中國民眾一度認為,這一批與習同屬經歷過文革時代的“領導人”,會帶給中國無限希望。因為李克強等黨內較開放的黨員,是恢復高考後的初代大學生,是務實、開明、較為多元的政治菁英。
李克強或許沒辦法如他的前2任總理溫家寶與朱鎔基一樣,前者曾在言論上說出中國需要政改的事實;後者則在經濟體制上大刀闊斧進行革新。
但是,他至少講了一句真話,“中國有6億中低收入及以下的人群”,這句話是在習近平要完成脫貧攻堅前一年說出,但從現今中國經濟面對的挑戰來看,都意味深長。
被視為改革派之一的政協主席汪洋也在4日做最後一次的政協報告。同為團派的兩人,在中共二十大都未連任常委,也不是中央委員會成員。本屆兩會後,團派基本退出中國政壇視野。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