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衛生部,財政部和公共服務局也應正面看待這一系列問題,並設法增加衛生部的撥款和醫護人員的職位。馬來西亞醫療體系在危難中,有關當局必須及時對症下藥,不能再坐以待斃了!
ADVERTISEMENT
大馬醫藥協會(MMA)自1959年成立以來,不遺餘力地解決本地醫生所面臨的難題。近年來,該協會更成為了衛生部和本地醫生之間的橋樑。眾所周知,合約醫生事件不僅影響醫生們的前途,更讓公共醫療體系處於水深火熱當中。為了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大馬醫藥協會在今年2月22日與衛生部聯合主辦了一場市民會議。
這場閉門會議吸引了逾400名來自全國各地的醫生參與。筆者有幸成為其中一名出席者。醫生們之所以那麼踴躍出席並給於反饋,是因為他們十分在乎醫療體系的動態和發展。會議討論的課題涉及各個級別的醫生,包括:待命(on-call)時薪/津貼、醫護人員短缺、院內霸凌、以及醫療設施老舊等等問題。此外,在場的合約醫生們也再次強調,從合約醫生晉升正職醫生的遴選標準仍然是不明確及不透明的。
對於這些如子彈般的反饋,衛生部長扎麗哈醫生套用了醫生的臨床經驗,解釋說:一位醫生在為病患做出診斷之前,他需要抽絲剝繭,從病患或其家屬口中得到有關病患的完整病史。扎麗哈在處理這些棘手的問題時,反映了她身為一名醫生的專業。為了更進一步瞭解醫生們所面對的困難,她也對在場的醫生們提出許多疑問,並一一將醫生們提出的申述和建議都記錄下來。她也承諾將深入調查醫生們所面臨的問題,並提供“治療方案”。
然而,在會議結束後的第二天,扎麗哈卻在國會辯解說從合約醫生晉升正職醫生的遴選標準與過程是客觀、公平和透明的。扎麗哈這一聲明不禁讓許多醫護人員深感失望,難道她在閉門會議的承諾也只是張“空頭支票”?
與此同時,扎麗哈也在國會宣佈,在過去6年,我國共有3386名合約醫生辭職;在2017年共有110名醫生辭職;而在2022年,共有1354名醫生辭職。這代表在2022年,每天有約4名醫生辭職。由此可見,醫生辭職率相當驚人。針對此事,扎麗哈表示,醫生辭職的推拉因素繁多,需要一一審查,揪出其中原因。
醫療資源短缺已是老生常談。如果我國有足夠的資源給予衛生部改善現狀,醫護人員的命運是否可以被扭轉?好吧,我們就把目光投向首相安華宣佈的“昌明大馬財政預算案”,看看政府是否有以行動來證明他們確確實實要解決這些問題。
雖然衛生部今年是獲得第二多撥款的部門,撥款金額也比去年增加了12.1%,可惜,衛生部被分配到的資源還未達到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是非常遺憾的少。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我國需要實現“全民健康覆蓋”的資源,至少是GDP的5-6%;而大多數中高收入國家已經把GDP的3.2%用在公共醫療保健系統上。
不得不承認,預算案為衛生部安排的363億令吉確實是為了應付當下的燃眉之急。今年,我們將大力投資於通訊科技系統,以便能夠提升電子醫療。是的,儘管我們現在處於2023年,但許多醫院仍然以傳統手寫方式記錄病例。除此之外,東馬的醫療可及性急需改善。因此,為東馬添增流動診所是好的舉措。再來,12億令吉的撥款將用於加快修繕400間破舊的診所。筆者相信每一位馬來西亞公民都應獲得完善的醫療服務以及良好的醫療設施。
這筆錢從哪來呢?在預算案下,政府將向尼古丁產品和電子煙徵收國內稅,並將此“罪惡稅”的一半撥給衛生部。這可能將開啟我國未來對其他產品(例如酒精和糖)徵收罪惡稅的途徑,並將其稅收撥給衛生部,幫助承擔運營和開發費用。希望這些收入能提升2024年財政預算案給予衛生部的撥款。
衛生部是一個照顧人民健康與福祉的重要部門,其開銷極其龐大。因此,政府不應自行承擔所有醫療成本。我國可考慮策劃和應用成熟的醫療籌資機制(health financing system)來為衛生部增加收入管道。倘若我國要實現“全民健康覆蓋”,我們必須考慮收入籌集、資金池,或購買醫療服務的醫療籌資模式。此外,我們也可以通過國家醫療衛生福利計劃來幫忙病患支付醫療費用。
話說回來,政府在今年預算案撥款30億令吉,以永久編制和合約方式,委任1500名醫生、牙醫和藥劑師。然而,我國正面臨嚴重的醫護人員短缺,這數目是杯水車薪。
人力資源短缺意味著現有員工須承擔更多的工作量,病患等待就醫的時間更長,護理服務的品質也可能不如預期般理想,最終病患是最大的受害者。其實,除了衛生部,財政部和公共服務局也應正面看待這一系列問題,並設法增加衛生部的撥款和醫護人員的職位。馬來西亞醫療體系在危難中,有關當局必須及時對症下藥,不能再坐以待斃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