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歲的陳紫愛(Wendy Chin)是一名文化愛好者,但在旁人眼裡,她更像是一名冒險家。大多時候,她隻身一人前往陌生國度,花上至少一個月融入當地生活,探索他國鮮為人知的文化故事。同時,陳紫愛對大馬特有的歷史文化或建築也深深著迷。在沒有外出的日子,她也會開車北上南下,希望更瞭解這片土地的過去。
至今,陳紫愛走訪逾60個國家,更將旅途中所見所聞集結成書。她認為,過去發生的一切勢必會隨時間流逝,唯有靠文字記載才得以保存。
ADVERTISEMENT
認識陳紫愛,是在一場城市導覽活動。猶記得那是一個細雨的早晨,沒帶傘的我與她共撐。閒聊中,她說起過去數十年,獨自背起行囊探索中亞、南非的故事,激起我的好奇。活動結束後的一個早上,我們再次相約,繼續那天未完的對話。
世上定義旅行的方式千百種,陳紫愛從少年就喜愛到處走跳,但真正學會如何透過旅程“看”文化,還得從“馬來西亞古蹟保護機構”(Badan Warisan Malaysia)舉辦的“漫步吉隆坡文化遺產”導覽活動說起。
“當時的導覽員,也是建築師的Lim Take Bane熱情地講解吉隆坡舊時建築的特色,讓我深深愛上歷史文化。”陳紫愛回憶多年前的感受這樣說明。參與導覽活動不久後,她跟著去了中國西藏,認清旅行對她的意義。
在西藏發現原始純真
“西藏之旅為我打開另一扇門,”即便過了二十多年,陳紫愛仍記得在珠穆朗瑪峰上的紮營基地,她首次感受到高原反應,以及山上孩子不帶包袱的純真笑容。
“那邊一切都很原始,他們住的地方原始、上廁所的地方原始、小孩的笑也‘原始’。”有別於到遊客熱門景點,陳紫愛更傾向走入當地生活的旅行,“我回來後告訴自己,不要去發展太厲害和遊客很多的景點,這樣才能真的開拓視野。”
後來,陳紫愛在37歲時辭掉穩定的工作,轉成自由業者,只為有更多時間探索這個世界。看似不意外的選擇,但在追求自由風氣不如現在盛行的千禧年代,卻需要極大的勇氣。惟她笑說:“我這個人比較叛逆,不怎麼跟隨社會腳步。”
開啟一個人的獨自旅行
成為自由業者後,陳紫愛在時間分配上更有彈性。但在飛往秘魯參觀馬丘比丘的旅程間中,她與旅伴的步調不一而倍感壓力,“我比較喜歡探險、步伐也快,那時怕給對方壓力蠻辛苦的。”
人與人的配合本就不易,比起磨合,陳紫愛最終選擇一個人,“其實我也怕(一個人),但跟旅行團只去熱門景點,又可以看到多少文化?”
在下個旅程,她鼓起勇氣一個人探索位於歐亞的喬治亞和亞美尼亞。陳紫愛分享當下最真實的感受,“還記得前往伊斯坦堡轉機途中,我直冒冷汗,甚至告訴自己一下飛機就立即買機票回國。”
即便如此,她按捺住焦慮情緒,硬著頭皮探索未知。幸運的是,陳紫愛這之中遇見許多熱心旅人,“我前往高加索山脈地區遇到一對來自捷克的夫婦,隔天我們還一起去山中徒步。”陳紫愛笑言,這趟旅程讓她壯大了膽、認識更多的人,從此開啟獨旅之路。
“當時互聯網不普及、沒有智能手機,當地的指示牌都不是英文,現在回想起我膽子真的很大。”她說。
旅途中學會感恩珍惜
一個人的旅行少了人陪伴,但更能靜下心來感受周遭的人事物。
前往埃塞俄比亞南部原住民部落的路上,很多小孩追著車子跑,口中大喊礦泉水牌子“highland”。陳紫愛解釋說:“當地人沒有小型的裝水容器,得扛著至少一加侖的大水桶,來回幾公里才可以取得生活用水。”
壓扁的礦泉水瓶,綁上兩根繩子固定成了他們的鞋子。
“對他們來說外國人就是搖錢樹,小孩和我打招呼後會跟我要money。”此趟40天的埃塞俄比亞之旅,陳紫愛坦言文化衝擊頗大,“城市人都在追求物質,但這裡的人只想要生存。”
在一次阿爾及利亞的沙漠旅行,由於水源珍貴,因此陳紫愛只能用洗菜剩下的水洗手、用沙子洗碗。她深刻感受到水源的可貴,“在馬來西亞什麼都不缺、什麼都有,我學會了珍惜。”
旅途中,她也曾遇見由於戰爭失去家園的人們。六七十歲的老翁住在亞美尼亞,但仍惦記在戰爭中成為他國領土的故鄉,他說著思念漸紅了眼眶。另外,一次與一名伊拉克男子聊天,陳紫愛得知其以難民的身分逃到澳洲,開啟新人生,“但他在伊拉克還有家人,我想他從不去旅行的原因,是因覺得逃離家園尋找安逸,是對家人的虧欠。”
一次次的出走,她領悟生活的滿足感並非來自物資,簡單反而更快樂,“英文說 ‘wants and needs’(想要和需要),我覺得有needs就夠了。”
慢步調感受大馬風土民情
沒有外出探索的日子,她在西馬會自駕北上南下或到東馬徒步旅行,發掘被掩埋在時光洪流中的故事。
去年10月中,陳紫愛甫從婆羅洲歸來。除了沙巴和砂拉越,她途經汶萊與印尼,完成35天的獨旅。她強調,國外的風景遠遠抵不過馬來西亞的風土民情,“我很喜歡看老房子,也會好奇街道的命名的由來。”
好奇心往往帶來驚喜,好似在吉打旅遊,她因欣賞殖民期留下的住宅、停下車子拍照留念,竟被屋主邀請入內喝茶聊天。她亦會被小鎮上的古老建築吸引,走入當地店鋪一問究竟,竟意外得知前首相馬哈迪早年診所的所在處。
“故事都是這樣來的,我很喜歡在旅程中一面走一面問,很有收穫。”周邊的朋友都羨慕她的“獨家”故事,惟陳紫愛強調挖掘歷史非難事,更多時候是人們缺乏對生活周遭的敏感。
獨自旅行重新認識自己
每一次出遊,陳紫愛在旅程當天都會簡略記錄當下的心情以及遇見的人事物。問起為何決定將這些經歷集結成文字,她笑說:“每年我都會‘消失’兩個月,很多人好奇我的去處,卻搖頭說沒聽過這些國家,所以周遭朋友鼓勵我出書。”
在整理數十年旅程點滴,回憶湧上心頭,不禁讓陳紫愛感嘆道:“我也太厲害了吧,地圖上的阿根廷多大,可以一個人走透透。”
在她眼裡,性別和年紀從來就不是藉口,“我旅行時天亮出門天黑就趕緊回留宿處,偏僻的地方就不去了。”即便在陌生國度問路,她也與較年邁的當地人搭話,“隨時對周遭人事物保持敏感,一個人的時候自我警惕。”
此外,人們看事情常淪於表面,她為伊朗、印度等外人看來“危險”的國家“打抱不平”,“媒體很多時候只報道這些國家不好的一面,在我去過60個國家中,伊朗人最友善了。”
因此,陳紫愛鼓勵身邊的朋友背起行囊出走,在她看來,一個人旅行可以訓練敏感度和觀察力、發掘自己的另一面。她解釋說:“每次旅程不會都順利,在語言不通的他國解決問題,會發現你還有新的能力。”
歷史必須靠文字記載
我倆的談話來到尾聲。問起下個旅行地,她說要去馬六甲尋找葡萄牙後裔——克里斯坦人,從中瞭解他們的文化。至於會否有意將在大馬的旅途故事寫成書,陳紫愛不假思索地點頭。
她表示,早起曾閱讀本地文化歷史作家邱思妮的著作《喬治市街道》(Streets of George Town, Penang)得到啟發。書中記載檳城喬治市的街道背後故事,得以讓大馬的歷史流傳。“否則隨著時間流逝,這些故事就會被年輕一代遺忘,以後再也沒有人記得了。”她說。
相關文章: 李霖泰 熱血奉獻的一生 斜槓音樂人Colbie王思涵/我覺得自己是壁花,喜歡站在安全的地方 星雲大師 真情的告白:願生生世世為佛陀奉獻 資深輔導員王妤嫻談抗癌/不要幻想把痛苦拿走 跟訪詹宏志/我們讀什麼,決定了我們成為怎樣的人 林麗娟導演/藉電影與佛法修煉人生 女蜘蛛俠諾瑪麗雅西迪/衝破性別偏見,我要挑戰全球最高樓 經濟學家沈聯濤/低調做事,潛心研究金融危機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