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硬插进来,而我为此道歉”——观看《她和她的她》,时时想起这句话,以及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当中,林奕含为读者布置的那座修辞迷宫,既耽美,华丽且骇人。两部作品遥相呼应,往往使读者和观众陷入一种面对施暴者时的无力感。
ADVERTISEMENT
《她》以受害者林晨曦的视角,逐步揭秘一段已经被自己所遗忘的惨痛往事,疑团重重的剧情铺排,可谓一出优秀的悬疑剧。其中的时间线因为林晨曦的解离状态而出现多重反转。当观众才要投入某个时态,镜头却突然从当下的现实抽离,叫人无从辨清虚实,呈现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的无所适从。
Netflix将《她》英译为“她的碎片”(Shards of Her)。记忆是碎片,被戕害的身心亦复如此。作家蔡宜文评《房思琪》时如此写道:“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是整个社会一起完成的。”根深蒂固的社会观念仿若巨轮,碾碎一个个纯洁的女性灵魂。林晨曦被教师性侵后,其师母选择包庇,甚至将性侵事件扭曲成学生妹勾引教师的戏码;为了维护“大团圆”的社会风气,林爸爸更加倾向和解,息事宁人;及至在校园议论性侵事件的学生,都是林晨曦的灵魂之所以破碎的直接原因。
女性必须“完美”
《她》的理化老师谢志坚,让人想起《房思琪》中满口“温良恭俭让”的李国华。《房思琪》剑指台湾的升学主义让学生和家长过度崇拜教师。他们都因为“优良教师”的称号而免于社会质疑。处在不平等的权力困局,受害女学生只能哑忍。同时,社会又苛求受害女性必须“完美”,比如“穿着性感活该被强奸”、“一个人独行是引人犯罪”等想法,都吊诡地使得受害者成为第一个被检讨的对象。剧中,林晨曦因为惊慌失措而不懂拒绝,却被父亲质疑“当时为何不反抗”,大有责怪之意。
此剧还有一段特别有意思的对话。林晨曦前去谢志坚老师家补习之前,其母亲提醒她路上注意安全,因为社区内有变态狂和流浪汉出没。殊不知性侵案往往都是熟人所为。既定印象、社会污名,都是人们懒于观察和思考的产物,所以“优良教师”不可能会侵犯学生,精神病患被侵犯一定只是幻觉等,都巩固了“强暴是社会性谋杀”这一观点。
《她》的镜头同时延伸进入现代职场,揭示社会中的厌女现象。怀孕请假的女人被标签为“薪水小偷”;结婚与不结婚都会成为上司的话柄;女职员被物化,参与饭局;艳照事件中男人永远是猎人,女人则是猎物……回归本质,呼应主题,如果社会不懂得匡正传统观念中的厌女思维,世上就还会有更多破碎的房思琪和林晨曦。
《她》与《房思琪》的结局稍显不同,前者的受害人从黑暗的回忆走向光,勇敢捡拾那些割伤自己的记忆碎片。林晨曦联合颜圣华一起对付施暴者的桥段甚为解气。于是想起《房思琪》的名句:“忍耐不是美德,生气才是。”面对“以和为贵”,“大局为重”的东方社会,受害者要跨出那一步,为自己争取公道,所需的勇气是无法被估量的。
女性要提高警惕
然而有多少人那么幸运,能顺利穿越森冷的黑暗,迎来生命的另一个白昼?师母发现林晨曦被其丈夫性侵时,为掩盖罪行和求救声而播放的经典名曲〈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或许可以成为侵犯少女罪的注脚。那些灿烂的花蕊,为何在含苞待放的阶段就被强摘,提前飘零?难道和人类自古以来面对的战争、饥荒和种族问题一样,答案只有风知道,而交给风去解答的诘问,是注定无法解开的。
所以我们还是必须努力。《她》和《房思琪》有知识传递的作用,而这肯定超越警讯节目里“女性要提高警惕”等浅薄的提醒句。文艺作品能够揭露性侵案的社会脉络,权力结构和等级观念,透射虚伪表象下的事实真相。虽然所发挥的效应缓慢且柔和,但相比起客观的统计数据,有血有肉的林晨曦和房思琪,更能唤醒当今社会以更全面的角度,重新反思性侵案的成因,从而规避悲剧的发生。
更多文章: 黄爱玲/《有种好男人》离地有馀,可爱搭救 锺征严/《星期三》少女Wednesday的成长烦恼 王晋恒/《四楼的天堂》专属现代人的身心疗愈之剧 黄爱玲/我们有摆脱“文明社会”的勇气和能力吗? 钟征严/《真相捕捉》当眼见不再为实 王晋恒/《泰洞救援》信仰作为灾厄中唯一的光 鱼儿水中游/《台北女子图鉴》一座没有面包 只有爱情的城市 颜书韵/《First Love》初恋以青春之名悼念 黄爱玲/《超能使者》“超能力”救不了的剧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