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硬插進來,而我為此道歉”——觀看《她和她的她》,時時想起這句話,以及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當中,林奕含為讀者佈置的那座修辭迷宮,既耽美,華麗且駭人。兩部作品遙相呼應,往往使讀者和觀眾陷入一種面對施暴者時的無力感。
ADVERTISEMENT
《她》以受害者林晨曦的視角,逐步揭秘一段已經被自己所遺忘的慘痛往事,疑團重重的劇情鋪排,可謂一出優秀的懸疑劇。其中的時間線因為林晨曦的解離狀態而出現多重反轉。當觀眾才要投入某個時態,鏡頭卻突然從當下的現實抽離,叫人無從辨清虛實,呈現了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患者的無所適從。
Netflix將《她》英譯為“她的碎片”(Shards of Her)。記憶是碎片,被戕害的身心亦復如此。作家蔡宜文評《房思琪》時如此寫道:“任何關於性的暴力,都是整個社會一起完成的。”根深蒂固的社會觀念仿若巨輪,碾碎一個個純潔的女性靈魂。林晨曦被教師性侵後,其師母選擇包庇,甚至將性侵事件扭曲成學生妹勾引教師的戲碼;為了維護“大團圓”的社會風氣,林爸爸更加傾向和解,息事寧人;及至在校園議論性侵事件的學生,都是林晨曦的靈魂之所以破碎的直接原因。
女性必須“完美”
《她》的理化老師謝志堅,讓人想起《房思琪》中滿口“溫良恭儉讓”的李國華。《房思琪》劍指臺灣的升學主義讓學生和家長過度崇拜教師。他們都因為“優良教師”的稱號而免於社會質疑。處在不平等的權力困局,受害女學生只能啞忍。同時,社會又苛求受害女性必須“完美”,比如“穿著性感活該被強姦”、“一個人獨行是引人犯罪”等想法,都弔詭地使得受害者成為第一個被檢討的對象。劇中,林晨曦因為驚慌失措而不懂拒絕,卻被父親質疑“當時為何不反抗”,大有責怪之意。
此劇還有一段特別有意思的對話。林晨曦前去謝志堅老師家補習之前,其母親提醒她路上注意安全,因為社區內有變態狂和流浪漢出沒。殊不知性侵案往往都是熟人所為。既定印象、社會汙名,都是人們懶於觀察和思考的產物,所以“優良教師”不可能會侵犯學生,精神病患被侵犯一定只是幻覺等,都鞏固了“強暴是社會性謀殺”這一觀點。
《她》的鏡頭同時延伸進入現代職場,揭示社會中的厭女現象。懷孕請假的女人被標籤為“薪水小偷”;結婚與不結婚都會成為上司的話柄;女職員被物化,參與飯局;豔照事件中男人永遠是獵人,女人則是獵物……迴歸本質,呼應主題,如果社會不懂得匡正傳統觀念中的厭女思維,世上就還會有更多破碎的房思琪和林晨曦。
《她》與《房思琪》的結局稍顯不同,前者的受害人從黑暗的回憶走向光,勇敢撿拾那些割傷自己的記憶碎片。林晨曦聯合顏聖華一起對付施暴者的橋段甚為解氣。於是想起《房思琪》的名句:“忍耐不是美德,生氣才是。”面對“以和為貴”,“大局為重”的東方社會,受害者要跨出那一步,為自己爭取公道,所需的勇氣是無法被估量的。
女性要提高警惕
然而有多少人那麼幸運,能順利穿越森冷的黑暗,迎來生命的另一個白晝?師母發現林晨曦被其丈夫性侵時,為掩蓋罪行和求救聲而播放的經典名曲〈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或許可以成為侵犯少女罪的註腳。那些燦爛的花蕊,為何在含苞待放的階段就被強摘,提前飄零?難道和人類自古以來面對的戰爭、饑荒和種族問題一樣,答案只有風知道,而交給風去解答的詰問,是註定無法解開的。
所以我們還是必須努力。《她》和《房思琪》有知識傳遞的作用,而這肯定超越警訊節目裡“女性要提高警惕”等淺薄的提醒句。文藝作品能夠揭露性侵案的社會脈絡,權力結構和等級觀念,透射虛偽表象下的事實真相。雖然所發揮的效應緩慢且柔和,但相比起客觀的統計數據,有血有肉的林晨曦和房思琪,更能喚醒當今社會以更全面的角度,重新反思性侵案的成因,從而規避悲劇的發生。
更多文章: 黃愛玲/《有種好男人》離地有餘,可愛搭救 鍾徵嚴/《星期三》少女Wednesday的成長煩惱 王晉恆/《四樓的天堂》專屬現代人的身心療愈之劇 黃愛玲/我們有擺脫“文明社會”的勇氣和能力嗎? 鍾徵嚴/《真相捕捉》當眼見不再為實 王晉恆/《泰洞救援》信仰作為災厄中唯一的光 魚兒水中游/《臺北女子圖鑑》一座沒有面包 只有愛情的城市 顏書韻/《First Love》初戀以青春之名悼念 黃愛玲/《超能使者》“超能力”救不了的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