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許多城鎮的舊區,因建設為導向的城鎮發展思維,讓這些原來充滿魅力和生活氣息的地區開始走向凋零。原生居民老齡化、原生產業與時代脫節、社群關係轉弱,讓這些地區的閒置空間越變越多……除了靠旅遊業具備的優勢而翻生的案例,我們還有什麼辦法可尋?
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1樓計劃”(Rés do Chão,可參考resdochao.org),是由4位年輕建築師和1位人類學家發起,針對里斯本老城區內幾條街道的底層(1樓)空置店面,進行活化的都市再生工程。
ADVERTISEMENT
這些本來充滿生活氣息的區域,因為城市中心的轉移,導致近半的1樓空間呈現閒置狀態;於是“1樓計劃”的成員找到原來想要出售店面卻找不到買家的業主,協助他們翻修店面後再託管,為他們找到能夠刺激街道活力的店家、品牌進駐,以租賃支援的方式媒合想要開店的年輕人和苦無對策的業主。在他們的爭取下,業主也在翻修期間暫緩徵收租金。
作為整合的單位“1樓計劃”,駐點即是當地其中一家翻修、活化後的空間,並將之改造成共享辦公室和快閃商店;共享辦公室提供給參與“1樓計劃”的店家使用,成為吸引各種提供有趣商品或服務的青年創業極大的誘因。1樓店面因鄰近街道,擁有舉辦各種活動、吸引人潮的優勢,這些充滿活力的“1樓計劃”成員雖然是新住民,卻不忘串聯原有店家,在製作宣傳區域的小冊子上也將他們納入成為宣傳重點,重新建立起原來已經逐漸潰散的社群生態。“1樓計劃”的活動甚至延伸到路面的停車位,利用公共空間深化區域範圍內的社群關係,也讓居民和外來人口增加接觸的機會。“1樓計劃”結合不動產、建築設計和社群活動,為里斯本的老城區帶來新的希望。
當然,這一切還要感謝里斯本的市政府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就將改善居住環境的措施,由供給新建社會住宅,轉變成翻修原來住宅的政策。市政府針對翻修的業主提供65%補助,控制住老城區人口外移的速度。實際上,根據傳統工法翻修所需的費用,比新建社會住宅的費用還便宜一半,可想而知,這也極有可能成為全世界各地政府,為了跟發展商合作而捨棄這種方案的原因之一。
馬來西亞大城小鎮的舊區都是具備城鄉發展初期特色面貌的建築空間,如果閒置空間的業主願意釋出一定善意,將店面提供給具備活化、策展、串聯等能力的團隊託管,協助年輕人在這些地方創造出跟地方特色結合的事業,就有機會創造街區再生、活絡社群、產業升值、推動地方經濟的多贏局面。
絕大多數的城鎮舊區無非就是由1樓做生意、2樓住宿的南洋店屋組成,對於經歷過疫情時代、WFH洗禮的現代人而言,工作和生活的界線逐漸模糊的共生狀態──1樓工作、2樓生活似乎也變成一種新的可能。租金相對廉價的2樓空間,如果改造成作為給創業青年的住所不失為一個選擇。前人留下的實體建築空間是文化古蹟,當年的生活文化在今時今日能夠以另一種重生的方式再現,等同於繼承了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傳統和現代、舊和新,重來都不是對立面,就像時尚,永遠留給復古存活的空間。一座城市、一個街區的再生,永遠不是隻有推倒、重建一條路。站在地方發展三叉路口,我們要思考的是──比誰是最新、最厲害的這條發展路途,沒有永遠的贏家;但站在最在地、最悠久的地基上,我們絕對有條件成立一個被仰望的座標。
延伸閱讀: 卓衍豪/巷弄商圈 卓衍豪/從產業DNA看見地方希望 卓衍豪/走出歷史課本,跟“狼牙修”文明相遇 卓衍豪/讓“困境”變成“解方” 卓衍豪/傳承:傳統茶餐室的創生之路 卓衍豪/“地方標準”年代的美食創意 卓衍豪/如果新村是一個品牌 卓衍豪/地方創生,東西大不同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