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是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开始什么都称一下。
什么是一点点一丢丢?什么是两颗蛋?一点点是0.5克还是1克?一颗蛋是A蛋还是B蛋?这些在餐馆里,如果一直只是靠一位师傅还好,反正他自己拿捏到就好。可是只要有多过一个人,一切都要算得清清楚楚。不然客人就会说,今天怎么比之前咸?今天怎么那么甜?
ADVERTISEMENT
我们曾经聘请过一位我们大家都很认同的厨师。这厨师很会用本地香料调味。原本只是请他来帮忙构思能让我们满意的菜单,再把食谱交给其他同事们。结果他要求留下来继续帮忙,我们也就聘请他来一起工作。不一起工作还没发觉有什么不对劲。
一起工作下来,才发现这厨师虽然天才,可是也是独裁,没有办法把食谱写出来,这食谱在他的脑袋里,就算他想教人,也没办法从脑袋里拿出食谱给人看。派几位同事与他一起工作,大家也没能写出食谱。一把面粉、一丢丢盐、几滴酱油,就算同事们跟着这样做,做出来的食物就是不一样。
所以秤在饮食里扮演么重要的角色。就拿我做雪糕,用的是新鲜蛋黄来说。A蛋B蛋C蛋的蛋黄重量可是有差距的。6个A蛋可以拿到100克的蛋黄,可是换做C蛋就得用上7颗。于是我就这样在心里记录下蛋黄重量,买材料的时候,才知道需要买多少蛋才能做多少雪糕。
东西越称越多的时候,就开始什么都要称过。比如,一匙糖是多重、一杯米又有多重,一杯米和一杯茶叶的重量可是不一样,因为杯是体积,不是重量。
称过就不会不公平
渐渐地,心里想知道的越来越多。想知道一份意大利面是多重,一个人份的麦片是多重。接着是自己有多重,喝过水、上过厕所、吃过饭的重量都不一样,奇怪的是有时候睡个觉起来也会不一样。
我想我不小心患上什么都要称一下这个病。同事觉得好笑,有时候会突然问我,那你煮什么什么的时候,有没有称?有啊,如果是用摩卡壶煮出来的咖啡,大概是230克,一杯的重量大概在115克,于是分成两杯咖啡的时候,称过就不会不公平。
近日里,我开始感到自己什么都要称过,好像很有问题,又解释不出来为什么。然而,在我遇见新同事的时候,我好像也找到答案了。
新同事说他很想学习煮咖啡,很想去拿一个咖啡课程。我问新同事,咖啡课程教你什么?大概多少钱?我没有做咖啡课程,因为到目前为止,就算每天在做几十杯到整百杯的咖啡,都不觉得自己已经很厉害。
新同事说价位是4个数字,课程说教到会为止。接着新同事问我,教到会是什么意思呢?教到会是教到多会?会煮一杯不难喝的咖啡?用什么咖啡豆可以煮出很好喝的咖啡?会煮出可以拿去比赛的咖啡?
对,我想我为什么喜欢称东西,因为那是一个绝对。20克就是20克。对于无法确定什么是对还是错、黑还是白、会还是不会、富还是穷、爱还是喜欢的东西,我感到不安。
后来我让新同事先学习洗咖啡机器,告诉她每一个机器的结构和如何维持干净才不会影响咖啡的味道。这一项,我相当肯定咖啡课程没有教。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