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读家

|
发布: 12:05pm 07/03/2023

昂山舒吉

占领中环

读家说书

抗争

乌俄战争

军事政变

+ 读家

温敏

战争

香港

示威

抗议

缅甸

乌克兰

反送中

俄罗斯

【讀家說書】別忘了他們仍在抗爭中

整理:本刊 白慧琪

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經屆滿一年了,卻仍不見終點。2021年緬甸爆發軍事政變,抗爭運動不斷被軍事鎮壓。

這兩年發生的國際大事都有一個共同點——對抗獨裁政權,為自由而戰。

ADVERTISEMENT

近來是幾件國際事件的週年。不知道正在讀著此文的你,是否因此才被提醒,“啊,原來已經一年、兩年過去了……”抑或,內心真的忘了這些抗爭還在“現在進行式”。

2021年2月1日,緬甸軍人發動軍事政變,國務資政、總統溫敏等人被捕,民間隨即爆發大規模抗議,但不斷遭到軍方鎮壓。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全面開打,至今仍未停火。緬甸和烏克蘭各自對抗著一個獨裁政權,他們都在為自由而戰。

回首這些年,全球籠罩在2019冠狀病毒病大流行疫情之下,每個人都自顧不暇。現在稍稍緩過來了,希望有餘力的你抽點時間關注,不漠視世界其他角落正在發生的事。

◢不能“去人化”看待抗爭運動

2021年緬甸軍事政變爆發之際,【讀家】整理一些有關緬甸歷史的書籍時,用了一張抗爭者的照片——紮起馬尾的鄧家希,一手撐在腿上,一手拎著護目鏡望向前方。當時緬甸街頭的場景與2019年反修例運動時相似。這批網絡世代抗爭者透過網絡串聯,從臺、港、泰“奶茶聯盟”取得靈感。無奈的是政變剛滿1個月,軍政府暴力鎮壓,3月3日當天就有38人身亡,鄧家希是其中一名犧牲者。

同年5月,臺灣中山大學社會系訪問學人孔德維主編出版了《花開明天:2021年緬甸自由運動》。此書集結臺灣和香港多位學者,彙集9篇文章,探討緬甸抗爭運動的成因以及國際連動。他們的觀察角度包括歷史學、人類學、區域研究、國際關係等,也收錄抗爭現場第一手圖文資料。

孔德維在導論中提到,當年3月27日,在網絡上看到緬甸多個城市的示威與軍政府鎮壓畫面,邊境村莊更有逾千人越境逃往泰國。同一天,他獲得緬甸友人傳來運動死難者的名單與照片,當下就決定透過出書義賣籌款,支持緬甸抗爭。他馬上邀請港臺兩地不同學界和媒體界朋友,從各自專業角度書寫觀點,所有寫作工作在7天之內就完成了。

他也在導論中開宗明義提醒,不能“去人化”看待這些抗爭。“如果‘人’真的單能以其過去生活細節數據與他的種族、階層、學歷等資料被完整理解,何以花費鉅資以‘大數據’研究國民行為的多個東亞政府,均無力預測2010年代臺、港、馬、泰由年輕人領頭,整個社會參與的大型自由運動?”

孔德維提醒,如果日後的史家單單以經濟數據與政治利益思考今天的事情,低手很可能會作出示威者因利益分配不均、或是收取了西方國家利益而參與反政府活動等草率的結論;高手也可能會將運動歸因於全球化現象、地緣、族群政治等等結論。然而,這些論述都很可能忽略了在歷史場境中的個人往往有其主體意識,行動可以出於自身的價值體系而非簡單的“受CIA煽動”或“收了錢”足以解釋。

◢一代接一代  貢獻青春與生命

《緬甸,最後一搏》(Myanmar: the last stand)正是配合緬甸反軍政府運動2週年推出的作品,由長期關注緬甸的法國紀實漫畫編劇斐德希克·德波米(Frédéric Debomy),以及香港漫畫家柳廣成共同製作。故事以單篇為段,堆砌出緬甸人的抗爭現況。

此書的導讀由前《緬甸時報》記者劉忠恩書寫。他寫到,“對於在民主國家成長的人來說(尤其是能夠相對成功過渡到民主的東北亞),政變近乎無法想像,但這卻已經是緬甸的第三次。”

比馬來西亞還早,1948年獨立的緬甸,馬上面對與其他民族間的內戰。1962年,緬甸軍方發起了第一次的政變,把國家帶向赤貧。緬甸民眾於1988年發起8888民主運動,2007年再有番紅花革命,縱然屢屢被鎮壓血洗,他們仍一代接一代前仆後繼地在這條路上貢獻青春與生命。“最終在2011到2020年換來了曇花一現的有限民主,但那終究是軍方施捨的,2021年說拿走就拿走。”

此書的作者斐德希克在《博客來閱讀生活志》專訪中提到,2003年曾編寫漫畫合集《緬甸,恐懼成為了習慣》(Birmanie, la peur est une habitude)。之後他一直在想方設法讓大眾認識緬甸的問題,還曾任法國緬甸資訊協會(Association Info Birmanie)會長。作為緬甸民主運動一分子,申請入境緬甸簽證時並非次次順利。

“如果緬甸軍政府讓我這種人入境,我想有兩種原因:一是跟蹤我看可以逮捕哪些人,二是直接逮捕我這個人,利用我來給法國民主施壓。這都不是我想要冒的風險,我也不想讓其他人承擔這種危險。”

是以此次,斐德希克並沒有回到現場,《緬甸,最後一搏》的內容多數是他親自採訪到的緬甸人處境,加上報章媒體資訊。若引用報章雜誌受訪者,就會替他們匿名處理,面貌都是想像的。因為他認為,沒有照片更好,他們不會被逮到。

◢烏俄戰爭 不見終點

同樣在2月,俄羅斯攻打烏克蘭,烏俄戰爭屆滿一年,仍不見終點。別忘了,去年在全球引發的糧食安全危機,馬來西亞鬧“雞”荒,追根朔源就是受到這場戰爭的影響。

香港作家鄧小樺在戰爭爆發後主編了《戳穿黑色的寂靜蹤跡:烏克蘭戰爭、文藝歷史與當下》。此書分為3部分:圍繞著國族問題的烏克蘭當代文藝景觀、烏克蘭當代詩人作品選譯,以及港臺詩人創作回應戰爭。

鄧小樺在編者序中自白慚愧,在戰爭新聞湧現時,才開始較多地接觸到烏克蘭豐厚的文藝歷史,以及當代爭取自主與自由的文藝實踐。而編這本書的意義在於,以文藝築一道戰壕,堅守希望,炮火廢墟中閃爍自由與尊嚴。

鄧小樺在編者序中介紹了《濁水漂流》導演李駿碩的文章。他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喜劇演員的個人身份,與他在戰爭期間震動世界的表現連接起來分析。李駿碩指出,在現實中澤連斯基的行動,沒有背叛他自己在嬉鬧劇中的臺詞:“不會離開烏克蘭”。“娛樂虛構作品,竟有機會反過來導引現實中人的抉擇與行為,這原來是一個文藝事件。”

◢獄中度過香港翻天覆地的變化

提到抗爭,想順道介紹香港社會學者陳健民的《受苦與反抗:陳健民·獄中書簡》,這是今年3月臺灣聯經出版社的版本。陳健民因2014年佔領中環運動,於2019年4月被判入獄服刑。因此,2019年反修例運動最熾烈的時候,他是在監獄中度過的。

他在入獄服刑期間,面對外頭香港社會翻天覆地的變化。2020年出獄後,他把獄中的書寫集結出版《陳健民獄中書簡》(香港進一步出版社)。陳健民寫到,“是那些因運動被捕的年輕人和被國安署以‘莫須有’罪名關押的老朋友,希望以我坐牢的經驗,協助他們安住當下、不被高牆鐵窗摧毀他們的意志。這是出版《陳健民獄中書簡》(香港版)的首要原因。”

“我便帶著《獄中書簡》和許多等候審訊的被告和一些已被關押的被告的家人會面,讓他們對於獄中生活有較充分的心理準備,減少過度的恐慌。在那些聚會中,看著一些被捕者幼嫩的臉孔和在旁眼泛淚光的家人,感觸良多。”

唯2020年7月香港國家安全法落實之後,出版社也決定暫停業務。所幸時隔兩年多,此書得以在臺灣重新出版。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