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1日綜合電)荒漠種草不出奇,“海底種草”有聽過嗎? 這裡的草,指的是有“海洋之肺”稱號的海草床。
為了改善近海海底海草退化,維護海洋生態,中國不少地方正在積極探索“海底種草”。
ADVERTISEMENT
香港01報道,海草床、紅樹林、珊瑚礁,是地球上三大典型的近海海洋生態系統,其中海草床具有極高的生態價值,有“海洋之肺”的美譽。
全球三分一海草床正消失
海草床是重要的海洋漁場,為海洋生物提供食物來源、棲息地和育幼場所。據報道,一個足球場大小的海草床,可以容納8萬條魚和1億個小型無脊椎動物。
海草床同時又是重要的碳庫,1平方公尺的海草床,一天就可以透過光合作用產生10升氧氣,儲碳效率比森林更高,對於緩解氣候變化有重要作用。
但是由於海洋開發,例如近岸工程產生泥沙沉積、汙染物排放、近海養殖的無序發展等,全球三分之一的海草床正在消失,中國的海草床也發生嚴重退化,換句話說,近海海底正在變成一片荒漠。
近年來,環保問題受到中國官方和社會的重視,海南、山東、廣西等地,紛紛成立保護中心,透過“海底種草”拯救“海洋之肺”。
海底種草具挑戰
地面種草已經不易,遑論是在海底種草。如何把植物固定在海底、栽種什麼品種、如何提高成活率,這些問題需要一一解決。
具體來講,“海底種草”的第一步是培育幼苗。科研人員在各地建立了保育基地,模擬海草生長的環境、溫度、水質,然後選出成活率比較高的草種進行培育。
海南高隆灣海域水流較急,漲落潮差較大,生態環境不穩定,工作人員先選擇幾個品種在光灘進行試種,持續監測成活率、生長狀況。最終選中了成活率56%以上的泰來草和88%以上的海菖蒲,再進一步到開放水域移植或播種。
而在山東榮成、長島等地的修復區,工作人員從2013年起反覆試驗,找到更適合當地的品種鰻草。
經過培育的鰻草,可以生長到一個成年人的高度,具備大面積推廣的可能。
反覆試製作“海底土方格”
第二步就是海底種草。為了避免人工種植的海草還沒生長到海床上就被海底洋流沖走,在海南文昌高隆灣海域,工作人員反覆嘗試,參照陸地上的“沙漠草方格”,研究製作“海底土方格”。
“海底土方格”簡單來說,就是先製作種植方格,用托盤把海草固定住,然後再由潛水員一點點移植到海中;等到海草底質修復穩固後,再拆除托盤和支架,讓海草幼苗形成連片的海草床。有人形象地將這個過程形容為是“為大海植髮”。
冬天天氣轉冷,海草的生長速度就會減緩。為了提高成活率,廣西合浦的科研人員專門建立了室內基地,降溫時將幼苗移植到室內,助其度過寒冷冬天之後,再把它們放生到自然環境中。
探海底、制方格、選草種……在各地科研人員和漁民的努力之下,中國正在海底種出一片片草原。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