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做義工的友人,針對一個長期身處窘境,需要被幫助的媽媽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她說與其我們一直幫她解決錢的問題,倒不如就介紹她到兒童之家工作,讓她煮飯給孩子們吃,反正孩子們也需要一個媽媽。一個閃電似的直覺告訴我這是可行的。不是因為這個媽媽需要錢(為錢就不該兒童之家工作),而是這個媽媽需要一個有熱情、不放棄的理由去獲得工資。她很明顯不太看得起錢,不適合自己做生意。她太隨心所欲,給自己在今天要不要付出勞力賺錢這部分製造太多彈性。所以很應該去打工,被規範在規律的工作裡受薪,這樣比較穩定,比較能解決她長期“邊做生意邊不夠錢”的循環。
根據科學研究,我們其中一種快樂激素叫腦內啡(endorphine),它扮演天然止痛藥的角色,幫我們隱藏痛苦(也許幫助我們苦笑的是腦內啡)。值得感恩的是,它在我們遭遇痛苦不適的時候會分泌出來,支持我們熬過去;值得多加留意的是,它同時也在我們幫助別人後分泌出來,讓我們感受到喜悅與滿足。正所謂“助人為快樂之本”的這個道理,根本在科學上確實存在的理論。對我來說,腦內啡的存在簡直就是在給我們一個天大的貼士:幫助別人的快樂是有利於自我補償的(compensation)。怎麼說呢?簡單來說,當我們歷盡山河,什麼狗骨、夜粥、苦頭都吃盡餓了,我們打開心的去幫助別人(不管你的苦完了嗎),我們就能享受腦內啡的終極大餐,一個大圓滿的交響曲!痛苦的時候來拜訪你的腦內啡,你也許不注意它,但當你有一天去幫助別人的時候,你才能跟它“似曾相識”的重遇。此刻飄出一句:誒在這快樂的時刻,在哪裡見過你?它會回答:你痛苦的時候。然後痛苦的自己和快樂的自己就能相擁一個了。內在的滄桑感、無力感、荒蕪感消解了、補償了、痊癒了,即使是那麼一點點也不錯。
ADVERTISEMENT
也許這聽起來像是一廂情願的給科學研究配新的情節。但是“助人為快樂之本”不是理想化的高尚情操,而是一個可以被利用的方法。也是一種我沒有但我希望你有的邏輯。一個最普遍不過的為人父母經典情結-— 我小時候沒有的,我希望我的孩子有。這也是一種為人父母者奔向“彌補自己”的快樂通道,某程度是一種“自我完成”的追求)對孩子的付出,也會帶來腦內啡輸出,父母也因而感覺幸福美滿。
自從參與了《溫情家築》的籌劃與拍攝,我很感恩一直有機會遊走在有資源的內容製作和需要資源的個案之間。工作夥伴李欣怡曾經說,這有點像走在兩個世界之間,觀察學習著人性。有機會“借富濟貧”,走訪處境不佳的個案並帶“人生有希望”的告示牌出現在他們面前是很有滿足感的。然而看的個案多了,看他們被幫助後的路有沒有走好等等,真的會發現他們能得到的幫助全是眾緣和合。緣份過了,人生的路還長,他們得靠自己的力量去面對,去改變。
謝謝不當機的腦內啡,呼喚著大我馴服著小我。
更多文章: May子/跪下來求什麼 ? May子/隔機觀火 May子/大掃除尋寶 May子/過年孝敬誰?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