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稍有留意兩性名字的演變歷程,隨著時代變遷和制度變革,取名趨勢出現了明顯的變化。不同時代取名各有所好,用字方式不僅反映時代背景,更能看出不同時代對子女的期望。或許我們早已習慣什麼是適合男生或女生的名字,覺得沒什麼好稀奇的,在分辨這些名字時,無須多想,也能輕易地猜出對方是男是女,錯認性別之虞較低,比方所有的“志明”一定是男生,而所有的“春嬌”一定是女生。
ADVERTISEMENT
漢字的數量逾萬,很難說出準確的數字。幾萬個字的排列組合看似可以拼湊出無窮無盡的中文名,然而父母挑來選去不外乎那幾個字,又不是隨機,而是有規矩可循的。回顧臺灣內政部《全國姓名統計分析》,男生常見的取名當中,尤以俊、豪、源、耀、傑等字居多。相較之下,女生名字的用字偏向雅、淑、婷、怡、芬等。這導致一些名字容易與別人撞名,無論是親戚朋友、公司同事、徵兵名單、婚禮請柬、甚至在社交媒體查找和添加好友時,系統列出的名字動輒可以找到超過十人或以上共同使用的名字,俗稱“菜市場名”。
時代記憶的名字
談及“志明”和“春嬌”,在民國四五十年代,屬於過去臺灣父母可能較常幫兒女取的名字,但是相較於“志明”的歷久不衰,以“春嬌”為命名的文化在現今早已過時,甚至此類名字會被譏笑為菜市場名。儘管如此,五月天曾將他們寫進歌裡〈志明與春嬌〉(1999年),余文樂和楊千嬅也拍了一部同名電影,可見這對名字,是許多人的時代記憶。他們象徵了正在戀愛中的男女,就像中國古代有梁山伯與祝英臺,西方有羅密歐與朱麗葉,而日本有大雄與靜香。
最早將這兩個虛構人物放在電視劇,是在民國50年代。當時臺灣電視收視尚未普及,廣播劇十分流行,以5至10分鐘的短劇,或長達1小時長劇播送,劇情不外乎是兩個年輕戀人相愛分手的老戲碼,劇中男女主角經常使用的名字就是“志明”和“春嬌”。
民國60年代後,臺灣娛樂事業開始轉型,進入了“歌廳秀”時代,“歌中劇”、“幽默短劇”等節目常是歌廳秀主要的表演形式,搭配劇情歌曲尤其常見,而志明和春嬌是短劇的常客。徹底把“志明”和“春嬌”形象化的,是張菲的中視綜藝節目《歡樂一百點》(1988年開始),而〈志明與春嬌〉是招牌單元,固定由張菲飾演男主角“志明”,每集邀請一位女來賓飾演女主角“春嬌”。每集設定不同的劇情,主要搬演兩人之間的愛情故事(偶爾有例外),最後總是志明受到挫折。《歡樂一百點》廣受歡迎,收視率相當理想,〈志明與春嬌〉的故事深入民心,兩人從此擺脫不了戀人關係,也賦予五月天阿信創作靈感。
不同時代的情感體現
最早把“志明”和“春嬌”作為歌名的創作人,不是五月天,而是陳昇。1992年,潘越雲臺語專輯《純情青春夢》中,與陳昇合唱〈春嬌與志明〉(陳昇詞曲)。歌詞內容大致是描述春嬌和志明高中時代的純純戀情,最後因為志明離家後失去音訊,春嬌只好另嫁他人,兩人的愛情無疾而終。整首歌以春嬌的角度描寫這段感情。然而,五月天〈志明與春嬌〉,創作方向以志明的心境描寫一段已經宣告結束的感情,因為春嬌不再愛志明,所以志明決定結束兩人的愛情。同樣是閩南語歌曲,拿兩首歌詞對照,我們可以看出兩個時代背景的人物處理感情的態度落差。陳昇筆下的志明與春嬌,比較含蓄被動,而阿信描寫的志明和春嬌,搭配搖滾曲風,感覺比較直率灑脫,甚至帶點憤怒、不甘心的情緒在裡頭。2017年,黃偉文把五月天版的〈志明與春嬌〉重新填詞,歌詞承襲了上一首歌的情感,只不過,春嬌已成熟,而志明還是那個18年前走過淡水海岸的少年,仍由春嬌用了七八年時間待他長大。
如今,全臺最常見的女性名字,隨著偶像劇的興起,雅婷、詠晴等名字獲得青睞,而在歌曲中,卻不曾看見有人寫〈志明與雅婷〉,看來,志明與春嬌是天生一對,無法被時代淘汰的情侶。
更多文章: 林佚/翻唱,須付的不只是口水 Tom Phan/不在媒體上的音樂新聞 林佚/中西合璧的新年歌 林佚/唱片裡的隱藏驚喜 Tom Phan/hyperpop的大馬場景(潮流是個輪迴?) 林佚/你不知道的新年歌詞演變史 林佚/亂世中的坎坷命運:被查禁的新年歌 林佚/少了年味的新年歌 Tom Phan/Herbal Candy《candies》一顆16分鐘的草藥糖果 林佚/讓聲音成就想像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