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老渡輪於2021年1月1日停駛,當時拉惹敦烏達碼頭兩週內迎來許多乘客,只為了與它說再見。不久後,當局宣佈檳城渡輪“復航”的好消息,2023年8月將迎來每艘耗資1600萬令吉、由荷蘭造船公司Damen Shipyards Group建造的4艘新渡輪。
ADVERTISEMENT
老渡輪維修成本太高、零件昂貴難尋,加上航行安全考量,以新取代舊看似合理。但正如前文提及,檳城渡輪服務乘客量少、面臨虧損並非一夕之間的事。或許我們可以從一貫的收費制度上看出端倪。至於那些高喊要渡輪復航的人們,又有多少用行動支持,掏錢乘搭,不讓它消逝在歷史的洪流中?
“舊渡輪引擎出問題買不到相關零件,當局換新渡輪的決定,我是可以理解的。”
針對坊間出現讓老渡輪持續運轉的聲浪,文化遺產保護推手、檳城古蹟信託會主席林玉裳這樣回覆。她進一步以古蹟為例稱,人們在修復老房子時,亦無法強求恢復像以往一摸一樣的樣貌,更何況渡輪是交通工具非建築古蹟。
“日日川行檳威海峽的渡輪是會磨損的,坦白說,這些老渡輪也不是當初商人柯孟淇帶來的蒸汽船。”就好比檳城升旗山纜車,最早期吹的是自然風,如今纜車除了有冷氣的,外觀也不復以往。
根據檳州港口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員沙瑟達蘭說法,新渡輪外形與檳城老渡輪相似,保留許多人熟悉的黃色船身。林玉裳認為若新渡輪同樣有著載行人、摩托或四輪車的能力,亦可延續舊有情感,“這是折衷的方式,不能說是欺騙。”她舉香港的電車為參考,“這些電車保留復古的外殼,其實也換過引擎,但旅客對香港電車的情懷依舊在。”
收費制度才是問題根本
根據2019年數據顯示,檳城渡輪每年開銷約3100萬令吉,但年收入下跌到700萬令吉,每年虧損2400萬令吉,當中渡輪保養及維修經費佔開銷一半。但除了技術問題,渡輪的收費方式或許也是虧損的癥結所在。
檳城渡輪服務於1957年開始啟用,從最早開始便是單向收費。行人或車子從北海到檳島分別收費是RM1.20和RM7.70,若離開檳城就如使用檳城大橋一樣不收費。
“從前渡輪是人們前往檳島唯一工具,反正你從檳城去到北海,還是會搭渡輪回來,這樣的收費系統是可行的。”但隨著檳城大橋落成,車子改用大道過路費為RM5.60,甚至比一趟渡輪費用便宜。
“誰願意花時間等比較貴的渡輪呢?當開車通過大橋進檳島的人佔多數,單向收費的渡輪又怎樣賺錢?”林玉裳不諱言稱,除非當局設想其他收入填補渡輪運營的虧損,否則新渡輪難免會面對一樣的問題。“單向收費本身就不公平,10年前大橋建好時,又有誰去探討這部分呢?沒有人。”她說。
完善最後一哩路,提升乘客量
除了渡輪的技術和收費問題,如何提升乘客量也是維持渡輪營運的重點。林玉裳認為,我國在公共交通規劃上,並沒有將銜接性(connectivity)這個關鍵處理好。她表示,國外碼頭等候區大多毗鄰購物商場及餐廳,乘客在等船到來之餘可以有其他的休閒活動。
或先不論檳城碼頭是否有商場,但凡乘搭KTM到北海欲改搭船到檳島的遊客,必然會因為銜接性不足面對問題。林玉裳以停靠在瑞天鹹碼頭的快艇服務為例,“坐火車來檳城的人,必須要走一段沒有遮蔽的路,當遊客拿著行李搭快艇時,那些行李都要丟到上面,非常不方便。”
此外,當局一方面鼓勵海內外遊客到訪檳城、使用渡輪,一方面是否考慮增設足夠的停車位,讓不想開車的民眾停車?“這就是我說的,大馬常常忽略交通的銜接性,沒有去注意the last mile(最後一哩路)。”林玉裳說。
空喊沒用,情懷需要用行動支撐
目前僅保留暫時運載摩托的Pulau Angsa,也因為迎接新渡輪必須升級碼頭,於2022年末永久停駛。
老渡輪停駛已成了不爭事實,但不乏有聲音認為應保留渡輪原貌。但所謂情懷,或許是一樣東西看久了、順眼了,總是希望它一直都在。只不過,日常乘坐渡輪的人又有多少?
林玉裳巧妙地與如今極具挑戰的報業為例說:“就像有一天報紙真的沒了,大家才說可惜,但現在買報紙的人又有多少?渡輪也一樣,真的保留的話就要去坐,不然渡輪不能支撐又說可惜,有什麼用呢?”
每當有外地朋友來訪,林玉裳必會帶他們搭渡輪,在甲板上感受海風輕拂的快感、欣賞檳威海峽的美麗。閒來無事,她也會在週末搭渡輪到北海享用午餐。
“所以,我覺得很多事情需要行動,而不是空喊口號。”她言語堅定地說。
相關文章: 【渡輪復來/01】檳城渡輪復航,檳城人舊情懷回來了? 【渡輪復來/03】漫畫家甘承耀|以紀實漫畫,記載消失的風景 延伸閱讀: 【身體力行/01】樂活瑜伽,聆聽身體的聲音,痛不需抗衡,而是共處 【身體力行/02】從功夫覺察身體——力使不出來都是刀 【身體力行/03】身體是演員的工具,身體自由了,才能釋放情感與情緒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