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栏

|

文化空间

|

古晋笔记

发布: 7:00am 13/03/2023

砂拉越

货币

古晋笔记

蔡羽

古晋

日军

沦陷

砂拉越元

Sarawak Dollar

香蕉钱

蔡羽/變成廢紙的香蕉錢

作者:蔡羽
蔡羽/变成废纸的香蕉钱
日治政府發行的香蕉錢。

日本投降,二戰結束,留下了不少爛攤子,其中一件就是一夜間變成廢紙的香蕉錢。老人家說,很多人忍痛把家裡一袋一袋的香蕉錢扔掉或者燒掉,欲哭無淚。

香蕉錢是日治政府在新加坡、馬來亞、、北婆(沙巴)和汶萊所發行的鈔票,先後發行了多種面額的鈔票,因10元面額的紙鈔正面印上了一棵香蕉樹而得名。

ADVERTISEMENT

話說1941年太平洋戰雲密佈,砂拉越在9月隆重其事的舉行了布洛克統治百週年慶典後,拉者梵納‧布洛克夫婦就和部分歐籍官員前往馬來亞遊玩,而後前往澳洲避難。很多砂拉越人也感到形勢不對,城裡人紛紛避走海口區或鄉下,古晉、詩巫等主要城市的店屋大門深鎖,大擺空城。該年12月,日軍先後佔領砂拉越各處,並於平安夜當天在幾乎沒有遇到多大抵抗的情況下,佔領首都古晉,砂拉越宣告全面淪陷。

蔡羽/变成废纸的香蕉钱
戰時的渣打銀行被橫濱正金銀行接管。(圖:Changing Land Scape of Kuching by Ho Ah Chon)
掌控金融體系,香蕉錢問世

日治時期,除了在軍事上推行的系列措施,也出手操弄金融體系。當時,砂拉越有3家華資銀行,即聯昌銀行、廣利銀行和華達銀行;而外資只有英資渣打銀行一家,以買辦形式經營。古晉淪陷後,華資銀行的資產全數被凍結,倒是華人的典當商還獲准營業至隔年。1942年7月,東京的橫濱正金銀行(YOKOHAMA SPECIE BANK,三菱日聯銀行的前身)接管渣打銀行的業務,並在砂拉越其他城鎮開設分行,宣告日軍全面掌控砂拉越的金融體系。1944年,日治政府迫使一批馬來和伊班社群頭人和一批華商持股設立共榮銀行(KYOEI BANK)。

在貨幣方面,戰前砂拉越使用本身的貨幣,一般稱為“砂拉越元”(),與當時流通的新加坡幣和馬來亞幣等值。砂拉越元自1858年由白人拉者政府發行,最初僅發行硬幣,大約要到了20世紀初期才開始發行紙幣,最小面額是1/4分硬幣,最大面額則是100元紙幣。

蔡羽/变成废纸的香蕉钱
戰前最大的日資企業日砂商會株式會社開具的共榮銀行支票。(圖:Masa Jepun by Bob Reece)

隨著新加坡在1942年2月15日淪陷,日治政府宣佈在新加坡、馬來亞、砂拉越、北婆、汶萊推出貨幣,也就是我們熟知的香蕉錢。初期,香蕉錢的幣值等同於馬來亞幣。儘管日治政府並沒有禁用其他的硬幣——包括砂拉越元,然而隨著市面上流通的硬幣出席短缺後,人們被迫只能使用香蕉錢。必須一提的是,稍有遠見者當時囤積手上的砂拉越元。

香蕉錢是以紙幣的形式問世,最初在1942年推出面額1元、5元、10元以及1分、5分、10分和50分的紙幣。隨著戰事吃緊,日治政府需要投入更多資金,便開始大量印製鈔票,甚至在戰爭後期推出面額100元和1000元,沒有序列號的鈔票。可想而知,這個違背市場機制的做法只能導致香蕉錢嚴重貶值,通貨膨脹的問題急劇惡化,偽鈔情況也非常惡劣。其時,民間已經出現嚴重的物資短缺現象,生活苦不堪言。據說到了這個時候,一粒雞蛋要價50元,民眾經常必須揹著一麻袋的香蕉錢去搶購有限的物資。

蔡羽/变成废纸的香蕉钱
日治政府控制物價的通令。(圖:Masa Jepun by Bob Reece)
戰敗消息流傳,買地保值免淪廢紙

日本即將戰敗的消息在坊間流傳時,人們將信將疑。此時,聯軍的戰機不時出現在古晉上空,進行轟炸任務,然而卻很少看見日軍的攔截,更加深了日軍即將戰敗的傳言。稍有判斷力者,或者收到內幕消息者,都感覺到一旦日軍戰敗,香蕉錢可能會淪為廢紙。有先見之明的,趕緊用手上的香蕉錢換取物資或者地皮。

比如黃炳成先生的回憶錄《築夢椰林下》就有這樣的記錄,“且說父親在獲得楊某的面授機宜後,便開始尋購土地,3天后,他用500元香蕉幣,在端必臘買下了一塊麵積約10畝的農地……洞悉日軍將投降內幕消息的人似乎還不少,因此很多人急著買地皮來保值,以致海口區的地產交易驟然間熱絡了起來。”

Bob Reece撰寫的《日治時期》(MASA JEPUN)也提及,朱寶興(Choo Poh Hin譯音)帶著一大筆香蕉錢到古晉,用了數千元買了很多貨,然後再花了120元吃了一頓咖哩飯。

朱氏的兒子F.S.Choo撰寫的《孫悟空的孩子》(CHILDREN OF THE MONKEY GOD)一書,指出當年香蕉錢的信用盡失,人們甚至不敢再使用,寧可採用易貨交易(物物交換)來買賣。

日本宣佈投降後,澳洲聯軍接管砂拉越,在9月12日宣佈香蕉錢正式作廢,砂拉越元也恢復了原有幣值,這個宣佈對很多手持大批香蕉錢的人來說猶如五雷轟頂。《日治時期》就記錄砂拉越加帛省一位達雅人,為日本木材公司沒日沒夜的工作,因為香蕉錢的匯率遠高於英鎊和砂拉越元,積攢了上千元的儲蓄,結果因為聯軍的宣佈而化為烏有。

這個案例確實令人感到難過,但它並非特例,後來儘管許多人曾經爭取解決香蕉錢作廢造成損失的問題,但都無功而返。香蕉錢成了貨幣歷史上,一堂慘痛的課。

蔡羽/变成废纸的香蕉钱
1945年9月,澳洲聯軍操步進入古晉市區。(圖:Masa Jepun by Bob Reece)
延伸閱讀:
蔡羽/依岡兄弟的三馬拉漢日本園
蔡羽/砂拉越也有港主制度
蔡羽/二戰前的日本情報網
蔡羽/古晉老街經歷過的日本手
蔡羽/一個火車司機的老照片
蔡羽/金色石隆門的苦難和淚水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7:00am 31/03/2025
蔡羽/《木麻黄树》

1874年出生的毛姆,被誉为“故事圣手”,小说产量丰富,曾经是全球版税最高的作家,超过20部作品被改编为电影,其短篇小说《木麻黄树》有我们熟悉的雨林世界,故事情节也引人入胜。

蔡羽/《木麻黄树》
鲁巴河的“梦娜”涌潮现象,几乎要了毛姆和赫克斯顿的命。(图:蔡羽)

1921年,一艘船只航行在婆罗洲的大河上,乘客有著名的小说家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及其秘书兼同性伴侣赫克斯顿(Gerald Haxton),砂拉越第三代白人拉者梵纳为他们安排几位囚犯负责掌舵。突然之间,船只遇上滔滔的涌潮,结果不幸翻覆,船上各人意外掉落水中,并且在涌潮之间苦苦挣扎,试图游向岸边。

眼见毛姆就快支持不住,濒临溺毙,赫克斯顿不断从旁给予鼓励,要他千万不要放弃划动,最终他们在几名水手的协助下,顺利爬上一块漂浮在河面的床垫,然后划到岸边。很快的,有人划着独木舟过来,将他们救起送到邻近的达雅长屋中。这宗意外发生在砂拉越的鲁巴河,名为“梦娜”(Benak)的涌潮现象,是当地独特的地理景观。

在命悬一线之际,毛姆的脑海里曾经闪现过背弃伙伴的念头,这为他提供了一个灵感,写出〈黄色条纹〉(The Yellow Streak)这篇讽刺小说,故事的主人翁就是在类似的意外中抛弃同伴,结果同伴顺利逃过一劫,故事主人翁过后每次在同伴面前都被愧疚和心虚折磨着,表现了人性阴暗的一面。小说收入在《木麻黄树》(The Casuarina Tree)一书中。

蔡羽/《木麻黄树》
毛姆与赫克斯顿摄于纽约中央公园。(图:耶鲁大学图书馆)
揭开人性的阴暗面

1874年出生的毛姆,被誉为“故事圣手”,小说产量丰富,曾经是全球版税最高的作家,超过20部作品被改编为电影。我一直对毛姆的婆罗洲游历深感兴趣,多年前也曾经撰写相关文章,近期完整读完《木麻黄树》中的短篇小说,作品中的雨林世界是熟悉的,小说的故事情节也引人入胜,读罢掩卷赞叹于毛姆小说的魅力。

尽管是小说家言,而且其中的婆罗洲地名皆为杜撰,但我们依然可以透过毛姆笔下,窥探1920年代初的婆罗洲世界——雨林风光、达雅人、巴冷刀、马来短剑、纱笼、(米灵)祭祀仪式等;对于驻守各地的英国官员与当地原住民之间的关系描述,更是丝丝入扣,毫不留情揭露某些西方人的伪善嘴脸,以及在密林中做过的龌龊事。毛姆曾经撰文表示小说人物皆为虚构,但虚构人物的原型还是引人遐思。

〈环境的力量〉(The Force of Circumstance)这篇小说,主人翁盖伊是某个内陆驻地分署的长官,在深山里经历了漫长的寂寞独居生活后,喜迎新婚妻子的到来,小两口在驻地的房子里过着甜蜜的生活,却因为一个达雅妇女和两个孩子的出现而打乱了一切,并且逐步揭开隐藏其中的秘密。

〈铁行轮船公司〉(P. & O.)写的是一个放弃婆罗洲种植园的英国人,准备返回故乡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却因为辜负婆罗洲的女人而遭到诅咒,最终在航程中逐渐死去,引起乘客的恐慌,流言四起。他的死固然触动人们的情绪,最后大家还是选择用一场圣诞舞会来遗忘一切,遗忘曾经短暂同行的一位新朋友,这一幕幕迫使一位遭遇背叛的女子重新思考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赴宴之前〉(Before the Party)和〈信〉(The Letter)分别揭示了两宗命案,让人看到身处异地的人性,可以扭曲到令人不寒而栗的地步。这大概也呼应了毛姆采用《木麻黄树》作为书名的原因,借由这种植物的特性来表现所谓的英国绅士在番邦异域的无所适从和阴暗面。

蔡羽/《木麻黄树》
1920年代的古晋老街,毛姆的印象是中国人在这里过着忙碌的生活。(图:Kuching in Pictures, 1840s-1960s by Ho Ah Chon)
蔡羽/《木麻黄树》
根据毛姆小说的描述,早期很多驻扎在婆罗洲的欧洲官员,应当是居住在图中这类别墅房子中,这座正是早年白人拉者居住的房子。(图:Kuching Past & Present by Elizabeth Pollard)

笔下的砂拉越

跳出小说以外,毛姆初次抵达砂拉越,沿着砂拉越河航行,他看到了什么?他是这么记录的:河口非常宽,两边都长着红树和聂帕榈(Nipah),浸在水里,被水冲刷着。郁郁葱葱的丛林后面,在更遥远的地方,碧蓝的天空映衬出崎岖山峦的深色轮廓。你一点都不觉得阴郁,也不觉得压抑,反而觉得开阔、自由,绿色植物在阳光下泛着光,天空无忧无虑、轻松愉快。你好像是踏入一片友好而富饶的乐土。

在砂拉越期间,毛姆和赫克斯顿当然也走访古晋市集,他指出“集市由几条窄窄的街道组成,街道上有像博洛尼亚(Bologna,意大利城市)地区那样的拱廊,每栋房子都是一个商店,可以看见里面挤满了中国人,过着中国城忙碌的生活,干活、吃饭、聊天”,然后毛姆提到“密集的人群中走过一个白人,这便是这里的管辖者。他永远都不会是身边这生活的一部分。只要中国人不闹事,乖乖缴税,他就不会管他们的闲事。他只是一个皮肤苍白的外人,穿行在现实中,像是外星来客”,这是他对驻守在婆罗洲的白人的观察。

必须一提的是,毛姆和赫克斯顿的到访,是得到砂拉越白人拉者梵纳布洛克及其夫人的欢迎的,因此这位大作家在砂拉越度过了非常愉快的一段时日。及至1926年《木麻黄树》出版后,毛姆小说里面充满淫欲、贪婪、负心汉、冷酷等负面形象的白人主角,立马刺痛了南洋各地的英国统治者和官员,不止《砂拉越公报》抨击他,马来亚、新加坡、沙巴等地的媒体也群起对他表达不满,认为毛姆将大家分享的生活故事大书特书,而且极尽丑化,是过火和不道德的行为。

无论如何,《木麻黄树》这本充满婆罗洲风情的小说,还是一部值得一读的经典作品。

延伸阅读:
蔡羽/毛姆的木麻黄树和阿金
蔡羽/雨林世界的创世神话
蔡羽/巴都林当的沧海桑田
蔡羽/消失中的墓柱文化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