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暖勢力

|

最新文章

發佈: 4:02pm 14/03/2023

難民

奧斯卡

關繼威

難民

奧斯卡

關繼威

從難民到奧斯卡得主 關繼威圓夢故事振奮人心

家威
奥斯卡最佳男配关继威曾居港难民营 得奖旅程由船上展开
關繼威得獎後說“夢想是你必須相信的東西,我幾乎放棄了我的。想對你們所有人說,請保持你的夢想!”(法新社照片)

(洛杉磯14日綜合電)晉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美國華裔男演員關繼威,曾入住香港難民營,大會宣佈他得獎一刻,他禁不住激動落淚。關繼威致謝時提到其(得獎)旅程從船上展開,“我在難民營住了一年,不知怎的登上好萊塢最大舞臺,人們說這種故事只會在電影發生,難以相信也會發生在自己身上,這就是美國夢”。

這位51歲男星得獎後說“夢想是你必須相信的東西,我幾乎放棄了我的。想對你們所有人說,請保持你的夢想!”,非常振奮人心。他說到的“我幾乎放棄了我的(夢想)”,此言非虛,他在美國是童星出身,之後又拍過港產片,但中途有10多年因缺乏機會而退出了幕前,改到幕後。

陪弟弟試鏡被史匹堡看中

關繼威的故事,可從他來自越南華僑家庭的身分說起,1971年在越南西貢(現今的胡志明市)出生,父母是華僑。越南戰爭在1975年西貢淪陷後結束,大批越南人為逃避北越統治而逃到外國。關繼威7歲時與父母、兄弟姊妹離開越南,他與家人逃到香港,在香港難民營居住,之後再搬到美國定居。

他的演藝旅程始於1983年,史匹堡執導的《奪寶奇兵之魔域奇兵》當年到唐人街招募童星,學校老師推薦關的弟弟試鏡,關陪同前往時被看中,能與主角哈里遜福德等大明星演對手戲,改變了人生方向。他其後拍過《小靈精》、《再生怪傑》等好萊塢製作,但年齡漸長,亞裔演出機會僧多粥少,最終淡出幕前,考入南加州大學主修電影。

任《2046》助導結識妻子

關繼威畢業後憑武打根柢轉戰幕後,應元奎邀請協助《變種特攻》及《最後一強》等片的動作指導工作。關又曾擔任王家衛電影《2046》的助導,並透過此戲在香港結識自己的未來妻子、同戲職員Echo。其間他亦演出過劉鎮偉執導的《無限復活》及臺劇《大太監與小木匠》。

沒當演員近20年的關繼威曾說,看到全亞裔主演的《摘金奇緣》叫好叫座,讓當時年近半百的他重燃演藝夢,遂致電經理人等待演出機會,最終得到《瞬息全宇宙》片角色。

他曾向傳媒稱“我在戲院裡看了三次,然後我哭了,因為這部電影太棒,我哭也是因為我嚴重地害怕錯過…… 我想和他們一起出現在銀幕上。”

他由此希望重返幕前,並找回他的經理人,然後在兩星期後,得到《瞬息全宇宙》的演出機會。

沮喪亞裔演員在好萊塢缺好角色

在很長時間以來,關繼威對亞裔演員在好萊塢中缺乏好角色感到沮喪,又曾整年都沒有試鏡機會,據他所指,他的妻子幫助他度過心理難關。

關繼威在奧斯卡舞臺致詞:“我的一切歸功於我一生中所愛,我的妻子Echo,20年以來,月復月、年復年,她告訴我,總有一天我的時機會到來。”

打开全文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发布: 12:18pm 15/04/2025
刘佩静以逝女之名办学习平台 用舞蹈分爱小难民

暖势力/ 以逝世女儿之名创办难民学习平台,通过舞蹈助难民孩子寻回自信
刘佩静将表演艺术设为人生的志向,通过舞蹈,尽可能去发掘这些难民孩子的潜能,让他们可以看到自己的价值在哪里。
暖势力/ 以逝世女儿之名创办难民学习平台,通过舞蹈助难民孩子寻回自信
虽然上课环境设施简陋,但无阻这些孩子上课时的欢乐氛围。

8年前,刘佩静肚中龙凤胎的女儿在6个月时没了心跳而离开了她,当时心情低落的她,在一场活动上遇见一名难民女孩,在交谈中,女孩告诉她,喜欢跳舞。

就是该名女孩的这番话,让也是舞蹈老师的刘佩静在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

“延续”已逝女儿生命

“与其这幺伤心,我可以把(对无法延续生命的女儿)这份爱,分散给更多的人。”

就这样,刘佩静以女儿之名发起了“ANJEZ ArtProject”,以这幺一个形式延续女儿无法继续的生命。

“ANJEZ ArtProject”是一个为难民提供学习的平台。在过去多年,刘佩静与志同道合的义工们,致力于为难民提供协助,其中就包括了教导难民孩子舞蹈艺术,并且与其他组织合作,训练难民母亲们的手艺,为她们创造经济来源。

42岁的刘佩静是一名表演艺术工作者。她在接受《星洲日报》专访时坦言,那时本身还不清楚难民这个社区,但因为难民女孩对舞蹈的热爱,让她突然觉得,或许可以通过舞蹈的方式,将爱散播。

在2018年,刘佩静开始进入位于吉隆坡的缅甸钦族难民学校,以义工的形式教导该学校的孩子们跳舞。

她忆述,在结束了第一天的教课后,学校负责人询问她,是否会继续前去教课。

“负责人告诉我,虽然有不少组织前往该学校办活动,但很多都是短期的,因此希望我可以继续这样的舞蹈活动。”

在接触该所难民学校的孩子后,刘佩静从起初每星期踏入难民学校教跳舞,到带领这些难民孩子走出难民社区,在舞台上演出。

暖势力/ 以逝世女儿之名创办难民学习平台,通过舞蹈助难民孩子寻回自信
孩子们通过舞蹈平台慢慢找回自信心。
通过舞蹈艺术教育
让难民看见自身价值

热爱舞蹈的刘佩静将表演艺术设为人生的志向,而她现在做的是,通过舞蹈,尽可能去发掘这些难民孩子的潜能,让他们可以看到自己的价值在哪里。

她说,很多时候和这些孩子聊天时,可以发现他们看不到自身的价值。

“所以我希望通过为他们提供舞蹈艺术教育时,可以慢慢提升他们自己的价值。”

她坦言,无法预测这些难民孩子会在大马逗留多久,才能被遣送到其他承认难民身分的第三国家,但她希望届时这些孩子前往第三国家时,不会误打误撞,而是拥有一技之长。

她提及其中一名让她印象深刻的难民男孩,这男孩一开始很害羞,但在接触舞蹈一段时间后,可以发现他越来越有自信,甚至可以编排舞蹈,上台演出。

跳舞助找回自信心

针对有些人或许会质疑,教难民孩子跳舞并不会带来任何实际效益,对此,刘佩静认为,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原本因“没有身分”而不敢面对社会的难民孩子,透过跳舞找回自信心。

根据联合国难民署驻马来西亚办事处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底,马来西亚有约19万2800名难民和寻求庇护者在联合国难民署登记。其中来自缅甸的有约17万1450人,当中钦族有2万8070人,他们因缅甸发生冲突而被迫逃离家园。

暖势力/ 以逝世女儿之名创办难民学习平台,通过舞蹈助难民孩子寻回自信
孩子们为演出积极练习。
舞蹈加入难民故事
让观众更了解他们

在这些难民孩子掌握了一定的舞蹈水平后,刘佩静会让这些孩子成为她在舞蹈演出中的表演嘉宾。

她说,她也会将这些孩子或难民社区的故事,融入在其舞蹈演出中,让观众通过这幺一个平台,对难民社区有所了解。

她提及,曾有段时间,想要让这些难民社区的孩子组舞蹈团进行演出,但由于许多不确定因素,这个想法只能搁置一旁。

“当这些孩子的家庭突然发生事故,或接获通知获得第三国收留,必须离开,那幺原本已排好的舞蹈,则须要重新再排。”

刘佩静表示,考虑到重重的不确定性因素,本身不再执着于将这些孩子带上舞台演出,而是让舞蹈成为孩子们寻回自信的一个平台,最终是否有机会上舞台演出,则一切随缘。

暖势力/ 以逝世女儿之名创办难民学习平台,通过舞蹈助难民孩子寻回自信
刘佩静带领孩子们外出表演。
非选择性
孤儿难民都会帮

从成立ANJEZ ArtProject至今,刘佩静曾遭到批评,被指为何身为马来西亚人不帮自己人,而是帮助难民。

对此,刘佩静表示,难民也须要获得平等对待,本身也并非选择性提供帮助。

对她而言,无论是国人还是难民,他们都是人。

“如果有孤儿院的小孩须要帮忙,我也会帮忙。只是当时因为刚好接触到这群体(缅甸钦族难民社区),因此就这样为这群体提供了帮助。”

她忆述,第一次进入难民社区,确实被恶劣的卫生环境吓到,但社区孩子们的笑容,让她觉得有义务以自身的能力,帮助这些孩子。

“虽然有时在面对经费方面会觉得有压力,如带这些孩子外出表演,全程的吃喝以及交通费都无可避免,这确实是一项挑战。”

但她说,当她看见这些孩子对本身的信任,在舞蹈中找回自信,她没有理由放弃目前为这些孩子所做的一切。

你也可能感興趣...
點擊 可閱讀下一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