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來臨,每個人都彷彿進入數字人生時代,每一天都要用幾組的密碼來開始全新的一天,從手機密碼、門鎖密碼、社交賬戶密碼、銀行交易密碼、信用卡密碼、工作賬號密碼,經常都需要為建立新密碼而傷腦筋。
ADVERTISEMENT
網絡時代也催生了數碼健康,尤其是疫情大流行,每家每戶都必備血氧儀、測溫儀、血壓計,而手錶更不再是單純的看時間,而是具備各種健康監測的智能手錶。醫療服務也都進入無紙作業時代,病歷都以電腦檔案記錄,醫生會診時只需要從系統中調閱病人的病歷,甚至遠程會診也在疫情下大躍進。
然而,當醫療科技火力全開之際,我們的網絡保安系統有沒有迎頭趕上,確保病人的個資與病歷都受到保護,避免網絡詐騙的風險?
報道:本刊 張露華
圖:受訪者提供
在數碼健康系統下,病人個資與病歷都掛在醫療機構的數據庫中,一旦被駭客入侵,個資外洩不在話下,甚至可能會被篡改病歷,醫生若根據篡改後的病歷會診,結果可以很嚴重。
早在2018年,新加坡保健服務集團(SingHealth)的系統被駭客入侵,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和數名部長的個人資料和開藥記錄也被盜竊。馬來西亞方面,2022年國家總稽查司報告揭露,MySejahtera有300萬名冠病疫苗接種者資料也外洩。
而網絡安全專家也透露,國內一些醫療機構網絡曾被駭客入侵,尋求他們的協助。種種現實面反映,在推行數碼醫療的同時,也必須提高醫院網絡安全,然而,我國的個人資料保護法令現在並沒有把醫療領域涵蓋在內,這將會是數碼醫療一大絆腳石。
數字健康或數碼健康,又或數碼醫療(Digital Health),已經成為醫療界新趨勢,政府或私人醫院都已經進入數碼時代,無論是直接或間接的醫療服務都走向自動化,從預約、提醒會診日期,甚至付款都走入無紙時代。
而醫療服務更加不必說,醫生調閱病歷、醫護人員值班安排、手術時間安排等等,都是通過網絡,彈指之間就可以把過去需要通過幾個部門來完成的程序自動化完成。
國際醫藥大學(IMU)集團主席丹斯里阿布峇卡蘇萊曼醫生,用一個場面描述了數碼醫療時代:一名患者在清晨6時入院接受手術,兩個小時後手術完成,當天晚上7時就出院。晚上8時,醫生或護士可通過數碼設備在另一端檢查患者,護士每天都可以通過查看數據(通過家庭監控設備發送)檢查並向醫生彙報,患者甚至可能無需回醫院複診。
“這種操作讓患者生活變得非常方便。而醫療服務提供者可以更高效地提供服務,甚至可能降低醫療保健成本。”
他認為,健康創新、技術發展及整合方式能夠幫助個人和家庭發揮健康潛力,在生活中保持健康,並將會幫助人們作出有關健康的正確決定。但關鍵是需要對循證研究投以重大投資,建設更多實驗室、進行臨床和實地研究,以及來自各方面利益相關者的承諾。
數碼健康不是新概念,MySejahtera是有效示範
他表示,數碼健康看似一個複雜的概念,但實際上我們的生活已經通過多種不同方式接觸過,而且未來朝向數碼化的速度會越來越快。
他舉例MySejahtera應用程式就是其一,通過技術幫助簡化衛生部作業的範例之一,提供一個共享途徑,政府可以通過這個應用程式發佈更新和最新消息,人們則可以輸入他們的健康狀況和疫苗接種數據,以及掃描登記方便進行接觸者追蹤。
他表示,上述應用程式目前正在開發成一種格式,允許人們繼續將其用作個人健康記錄的一部分,而且未來也可能成為個人健康計劃的一部分,所以數碼健康並不是一個新概念。
他提到,數碼健康一直都被吹捧為前進的方向,政府在1996年建立馬來西亞多媒體超級走廊時,已經推出一項發展遠程醫療的國家項目,並在一年後製作出遠程醫療藍圖,擬定了8個衛生服務目標,其中包括提供準確及時的信息和宣導知識,讓人們能夠作出明智的健康決定;通過知識和技能傳授賦權於個人和家庭並幫助他們管理健康,以及為農村和大城市家庭、衛生機構和社區中心提供服務。
電子病歷未來或在全國政府醫院與診所推行
“而這8個目標,在疫情大流行期間,多個目標都已通過MySejahtera和其他工具實現了。”
阿布峇卡表示,政府在1998年也提出了一項在醫院和診所建立醫療信息通信技術系統的倡議,如今已經在士拉央醫院和布城醫院實施,實現無紙化和無膠捲化目標。目前政府正考慮在全國所有政府醫院和診所實施電子病歷(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簡稱EMR)。
他認為,這是一項舉足輕重的措施,因為EMR將助我們建立終生健康記錄(lifetime health records,簡稱LHR)。而達到這個目標對於落實終生健康計劃(lifetime health plan,簡稱LHP)至關重要,因為終生健康計劃是遠程醫療藍圖的3個試點計劃之一。
阿布峇卡表示,將數碼健康與人工智能相互結合,可以幫助衛生部發展4大重要領域。第一,醫療保健將具預測性。通過開發預測模型來預測未來健康方面會發生什麼變化,如大流行病。
“其次,善用預測性幫助我們在問題形成之前提早預防,讓識別和管理風險因素髮揮重大作用。”
他以新加坡伊麗莎白諾維娜醫院(Mount Elizabeth Novena Hospital)為例,該院重症監護室在2017年採用該系統。該院護士的報告指系統非常有用,有助於預測哪些患者更可能出現問題,從而瞭解需要採取哪些緩解措施。
早從1980年代,阿布峇卡也開始以電腦遠程監控,為需要血液透析的患者提供服務。這些接受過自行使用設備培訓的患者,會獲得提供血液透析設備,然後再通過專門為自我血液透析和門診腹膜透析設立的呼叫中心來監測與管理患者。
他透露,第一名使用遠程治療的患者來自砂拉越詩巫,第二名患者也是來自東馬的亞庇。隨著成功病例越來越多之後,最終接收了來自全國四百多名患者。進入1990年代中期,隨著技術的發展,許多血液透析中心已經可以通過電腦遠程監控患者。
推行數碼醫療讓偏遠地區患者受惠
他解釋,相對於西馬患者,東馬偏遠地區的患者更需要遠程治療。1993年砂拉越一家偏遠小醫院就開始拍攝X光片的數字圖片,然後用電子郵件把圖片發送給古晉主要醫院的放射科醫生分析,省卻患者長途跋涉前往古晉面診,這方法讓那些無法遠行的人更容易就醫。
“當這些方法可行之後,我感到非常驚歎,因為它對患者非常有幫助。如今更已發展為遠程成像X光設備,可以生成數字圖像,發送給任何地方的放射科醫生,甚至可以通過有助於解析圖像的人工智能工具進行分析,在相近時間點醫生也可以通過電腦監測重症監護病房的患者,讓醫生在抵達醫院之前實時提供建議。”
阿布峇卡表示,早在1990年代中期,美國、澳洲等其他國家的皮膚專科和精神專科已經使用遠程服務診斷。精神專科醫生可能身處墨爾本,但他們可以為維多利亞州小鎮的精神病患者提供服務,也非常有效。
“但以我國目前的情況而言,大馬人仍未看到可以獲得全面和廣泛遠程醫療措施。”
針對醫療機構的網絡安全及病人個資外洩擔憂,IMU數據科學專家扎哈林尤索夫教授認為,數碼健康的做法是安全的,因為醫療機構收集的數據與身分證號碼無關,也不屬於個人,沒有人知道這些醫療狀況屬於哪個人,所以是非常安全的。
他也補充,礙於法律與責任問題,目前的診斷系統僅用於支持醫生,公眾無法輕易獲得。
“當系統誤診了患者,法律範疇並不包括患者可能採取的任何醫療事故訴訟,所以在法律層面上也必須與時並進,迎頭趕上。”
他表示,數碼健康確實已經深耕於我們生活當中,如穿戴設備和家裡使用的血氧儀,管理個人健康,這些情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已經相當明顯。
他補充阿布峇卡所提到的終生健康計劃,這項計劃的第三個作用就是促進醫療保健朝向個性化,可以針對個人需求,定製個性化配套推送給個人,從而有效地幫助我們消除過濾大量信息的挑戰。
“這些轉變對於增強人們管理自身健康的能力至關重要,而且也會將我們推向第四個重要領域,也就是參與性,即一開始提到,數碼健康已經融入我們的生活中,人已經參與了數碼健康。”
●遠程醫療藍圖(1997年)概述了3個試點計劃:
◎大規模定製/個性化健康信息和教育試點項目,旨在應用信息技術(尤其是多媒體技術和電信)為個人創建和提供高質量的健康信息和教育內容,包括使用適當的多媒體信息技術,通過遠程學習方法為馬來西亞醫療保健專業人員提供繼續醫學教育(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簡稱CME)。
◎遠程會診系統試點項目應用本質上是一種互動討論,由三級醫院的醫學專家為保健中心或診所的患者和服務供應者提供遠程會診,幷包含轉介方和諮詢醫療業者之間的患者相關病歷數字化和傳輸,其中包括文本、診斷圖像和醫療圖表,構建出終生健康記錄(LHR)的電子病歷(EMR),從而達到真正落實終生健康計劃(LHP)的可能性。
◎終生健康計劃(LHP)的最終目標是設計、開發和實施個性化、主動性和前瞻性的終生健康計劃,以實現持續性護理並使得個人儘可能保持最高水平的健康狀態。
延伸閱讀: 【數碼醫療/02】醫療記錄如財產 資料外洩後患無窮 相關稿件: 【本地中醫綻放/01】中醫走入主流醫療 與西醫共營共生 【美容配套/01】別讓配套綁住你的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