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內卷”、“躺平”,中國年輕人因失業率高,工作難找,網路社群近來興起“孔乙己文學”,他們自比作家魯迅筆下窮酸潦倒又放不下讀書人身段的孔乙己,透過自嘲書寫對現狀表達不滿!
“孔乙己文學”掀起熱潮,已引發中共當局警覺。共青團中央與官媒央視相繼發表評論,試圖帶風向導回“正能量”,卻引發更多網民批評。
ADVERTISEMENT
“都說學歷是敲門磚,但是我慢慢發現它也是我下不來的高臺,更是孔乙己脫不下的長衫”;“如果我沒有上大學,那我一定心安理得的(去工廠)打螺絲,可是沒有如果”;“如果我沒讀過書,我可以找別有話做,可我偏偏讀過書….。”
中國網絡社群近日興起“孔乙己文學”,登上熱搜榜引發許多年輕人的共鳴。
孔乙己是魯迅1918年筆下的一個讀書人,他知道“回”字的4種寫法,卻考不上秀才,又不會營生,他不拖酒錢,卻偷書度日。
孔乙己還堅持穿著又髒又破的長衫,因為長衫是讀書人的身份象徵。窮酸潦倒的他,是咸亨酒店裡唯一站著喝酒而穿著長衫的人。
相隔逾一世紀,這樣一個可悲的知識分子,卻深深擊中許多中國年輕人的痛處,自嘲成了現代牌孔乙己。
有網民感嘆,小時候讀了魯迅筆下的孔乙己,只是覺得他的迂腐窮酸形象很好笑,成年後重讀,才發現“年少不懂孔乙己,讀懂已是書中人。”
“孔乙己文學”掀起熱潮,背後反映年輕人對現狀的普遍不滿,引發中共當局的警覺,發文試圖帶風向。官媒《央視》昨天(16日)表布評論,呼籲正視“孔乙己文學”背後的焦慮。
評論坦承,近3年中國高校畢業生規模持續攀升,2022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1076萬,創下歷史新高,同時由於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就業情況受到衝擊,找一份專業匹配且待遇尚可的工作,肉眼可見變得越來越難。即使找到工作,也要為收入下降等不確定性焦慮。
評論指出,在一些人看來,學歷沒有兌現利好,反成了身上難以脫下的“孔乙己長衫”。自己受過高等教育,曾經意氣風發,步入社會後發現如此“內卷”,象牙塔的知識無法滿足工作所需,骨感的現實已經支撐不了豐滿的理想。
《央視》並未狠批“孔乙己文學”,表示自我調侃只是自娛自樂,情緒宣洩,並非洪水猛獸,不必過於大驚小怪,上網上線,更不要一味地站在高處批判。
評論強調,如今早已不是咸亨酒店的天下,社會不對對年輕人的困難袖手旁觀。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們為破解年輕人的難題紛紛建言獻策。呼籲社會理應協同發力,協助他們走出暫時的困境,走上“焦慮–勇氣–希望”的正迴圈道路。
相比之下,中共今天透過微信公眾號發表評論,直批“孔乙己文學”是對安份守己寒窗苦讀年輕人“莫須有的侮辱”,強調並非每個受到高等教育的青年內心都住著一個“自甘墜落的孔乙己”。
評論也說,如果我們思想上還有所謂“脫不掉的長衫”的包伏,被“長衫”束縛住自己的個人發展,恐怕無法彎下腰來聽呼聲、挽起褲腿下田地,可能會錯過在廣闊天地中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的必然出路。
《央視》發表評論說,今天一度登上微博熱搜冠軍,但是多數網民怒轟這家官媒根本搞不清楚大空口中“脫不下的孔乙己長衫”是什麼,強調年輕人不是不願意工作而是沒有好的工作,就業形勢太差。
由於負評太多,《央視》在這篇文章開戶精選評論,只呈現肯定的留言,許多網紅的批評文至明上已搜尋不到。
共青團中央微信公眾號還關閉了這篇文章的留言功能。
中國國家統計局表示,今年前2個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5.6%,但是16至24歲年輕的失業率高達18.1%,許多大學畢業生在網路發文抱怨工作難找,薪資下降,高學歷被迫低就的實例層出不窮,引發社會熱議。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我一直不能忘记35年前的那杯咖啡,一杯很普通的咖啡,但却是那么的香淳而且带着可口的苦感,还有更多无法用文字和语言形容的感觉。我嗜咖啡如命,曾经喝过很多咖啡,也曾经在不同的国家喝咖啡,也曾经和很多朋友喝咖啡,但那杯咖啡的味道和感觉就是不同。我还记得当时的情景,是我独饮那杯咖啡,而泡咖啡的人则是坐在旁边和蔼可亲的和我谈话。这一情景再也不会出现了,因为泡那杯咖啡的人在25年前离开了我们,这25年来我一直没有忘记那杯咖啡的味道和感觉,也没有忘记那位泡咖啡的人,没有忘记我们之间那共同思想意识形态的真挚情感。
35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有事走进了国民大学,走到离图书馆不远的国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办公室,迎接我的是一位中年朋友,他满脸阳光灿烂地邀请我坐下,然后他走向另一个角落,不久他端着一杯咖啡乌放在我面前。“来,来,saudara Chong喝杯咖啡吧!要一些饼干吗?”他的话语声宏亮,你会感觉到他是一个坚定和很有信心的人,而且他平易近人,一丁点架子都没有。我当时还不知道他是国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我曾经和他见过几次面,那是在人民党政策讨论会上。我们都互称saudara,saudara在马来文是兄弟或同志的意思。我回想起当年我们和人民党的同志,朋友互称saudara时是多么地亲切和真挚。
那位泡咖啡的人就是在学术界享有盛名的Profesor Dr. Ishak Shari。Ishak Shari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国际著名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深造,该学院培养不少进步学者和公共知识分子。Ishak Shari于1972年进入国民大学担任经济系助理讲师。1980年升任为副教授,1991再升任为发展经济学领域的教授。在大学行政管理方面,他在1974年就担任统计经济学系主任,然后在1988至1990担任经济学院院长。与此同时他还担任了好几个重要的行政职位。他于1997年担任了马来西亚和国际研究学院(Institut Kajian Malaysia dan Antarabangsa简称IKMAS)院长一直到2001年。IKMAS在他的领导下培养了不少有开阔视野的年轻学者和研究者。该学院至今仍延续着Ishak Shari的理念和精神。
失去了一位真挚的朋友
Ishak Shari在大学时期就关注社会正义、社会发展、贫穷问题、贫富悬殊、城乡差异等。他进入大学以后参与学术和行政工作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大学和学术以外的社会活动。他参与了马来西亚社会科学学会、马来西亚人民党、社会分析学会等团体组织,关心社会大众,特别是工人阶级的命运。他强调学术和知识分子必须走入社会底下层。他是一位进步的公共知识分子,他一切以人民为本,人民为先。
Ishak Shari于2001年6月30日突然因病去世,享年53岁,正值壮年。朋友们无不惋惜。我当时正在台北出席一个文化论坛,无法出席他的葬礼,深感无奈和遗憾。Ishak Shari的离去不仅仅是马来西亚社会和学术界的一个重大损失,而且是国际学术界的重大损失。我们都失去了一位真诚,真挚,谦虚的朋友。Ishak Shari是一位非常乐观的人,朋友们常常见到他开怀哈哈大笑,久而久之朋友们都叫Ishak ha ha ha。但从此再也听不到他的笑声了。奈何。
我再也喝不到像那杯一样香淳可口和无限感觉的咖啡了,尽管35年来我一直在寻找和尝试,但就是没有那个味道和那个感觉。那以后每当朋友来访,我都很乐意地为他们泡上一杯咖啡,为的是希望有一天,他们其中有一人会告诉我他喝的那杯咖啡感觉及味道和35年前那杯咖啡一样。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