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星洲人

|

会员文

|
发布: 10:00am 18/03/2023

印度饭

林金城

流动古迹

手抓蕉叶饭

蕉叶饭

印度饭

林金城

流动古迹

手抓蕉叶饭

蕉叶饭

林金城|流動古蹟:手抓蕉葉飯

蕉叶彷若南印度饮食的一枚古朴图腾。一叶摊展,容纳天下百味、世间人情,绿色便成了天地,构筑视觉上最原创的自然。

大可理解我们华人在吃印度(Banana Leaf Rice)时,不用手去抓饭的诸多理由。

左手右手,当然有别,不过不在这篇短文裡详谈;想必许多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与初访大马的外国朋友共进印度蕉叶饭,发现越具人文素质者,对手抓方式越感兴趣。有的甚至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认为这是全程参与饮食文化紧扣的一环,对待文化最基本的态度就是尊重。所以,若是真的不能入乡随俗也会抱以深深歉意,直到见了我们好像理所当然的捨手用匙弄叉之后,才松了口气报以微笑。笑中,不一定全是认同,有时也隐含一些暗语:啊哈,原来你们活在这里还学不会融入呢!

有位日本朋友,每次吃蕉叶饭时都坚持用手抓食,并从印度同事那儿学会最标准的手姿,灵活地运用五指关节,拈拈捏捏,提肘旋腕,先以手指触感品尝,再用嘴巴咀嚼赏味。他总爱抽象的说:食物是否美味,除主观的味觉反应外,更取决于品嚐过程中每个细节都得遵从进食的传统!

DSC_5885_EDIT

旧时印度移民越洋来到黄金半岛,与我们先辈一样,都是为了讨口饭吃。盘腿一坐,香蕉叶一摊,便带来千里外的饮食文化。

有说印度人用手进食是为了尊敬食物,因食物为神所赐,所以只能以最纯淨的手去领受那份恩宠。又说印度教徒为了遵守“种姓制度”的戒律,具上位者忌讳接触到较低阶级所碰过的器皿,所以用后即丢的香蕉叶自然成了最佳选择。

源自宗教情怀的抓食方式,不分东方西方,由来已久。印度教徒如此,回教徒也一样,甚至意大利以外的欧洲平民社会,在18世纪开始广泛使用刀叉之前,也是借靠“万能之手”与神赐之食物进行对话。
对南印度饮食的印象,蕉叶就彷若一枚古朴的图腾。一叶摊展,容纳天下百味、世间人情,绿色便成了天地,构筑视觉上最原创的自然。

一些同样自称“知食份子”的印度朋友说,从菜肴种类当然可以认出用餐者的身分及社群所属,连蕉叶大小都隐含一定的社会象徵,这是研究印度饮食传统至深的乐趣。但是现在许多餐厅都改用做成蕉叶形状的塑胶盘子,抓饭时碰触到的却是冷冰冰的失落,少了那种食物与大自然间传统的默契,有如蕉叶缺了呼吸,食物变得没有生命力!

蕉叶饭属于南印度饮食,素食为底,在穷困的原乡除宗教情由外,吃不起肉才是主要原因。三菜一饭,简单地淋上咖哩汁,加上数片由黑豆粉做成类似虾饼的Papadum(或称Appalam),便是知足的一餐。在本地凡标榜蕉叶饭的印度餐厅,同样以此为基本套餐,不管加菜添饭,收费划一;但外加肉类菜餚,如炸鸡炸鱼、咖哩羊肉和辣炒鸡肉等,则另外收费。

DSC_5886_EDIT

本地吃不起肉的人少之又少,反而吃素的人口愈来愈多。礼拜五中午时分到这类餐厅走一趟,会发现摊头上增添了许多素食菜色(兴都教徒周二、週五吃素),随餐亦可免费吃碗用坚果、豆类、沙莪及椰奶等煮成的传统甜点Payasam,美味甜腻得教人心动又牙痛。

我曾向一位印度老前辈求证的一些传统风俗。见他表情惊愕,感叹连连,一番摇头晃脑和喃喃自语后,反而问我是如何知道印度小孩从小就要避免养成抓饭时竖起食指的坏习惯,以及饭后蕉叶要向内对摺,而不可摺向外面。

他说,任何人都不高兴别人用手指点向自己啊!依照原乡传统,也只有在丧礼的宴食中蕉叶才会摺向外面,以示所有的噩运都得送出去,不再归来!

然而,我的印度同事都这般告诉我呢,说蕉叶摺向外面是对餐厅老板抗议,表示菜煮得很烂,我打死也不会再来!

老人拍拍我的肩膀:年轻人知其一不知其二啊!所以,你教我怎么不感叹呢?

2006年1月14日完稿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