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际

|

坐看云起

|
发布: 8:56pm 18/03/2023

矽谷银行

矽谷银行

受了七伤拳的矽谷银行,一口老血喷在美联储脸上

作者:伍之管见

中国武侠小说里,经常动不动就把人打出内伤。就是那种挨打之后表面上看着还行,但已经全身脱力、精血寸断的“高科技”。最近,40岁的挂了,正因为被打出了内伤,一发病三天都没熬过去。这惨烈的场面,到底是谁出的手?

ADVERTISEMENT

1983年,美国银行经理人比尔·比格斯塔夫和罗伯特·米迪里斯打牌时决定了一件事:开一家银行。这可不是普通银行,而是一家“跳出传统思维”的银行。

这家银行就是矽谷银行。矽谷银行的成立算是个创举。那时,最让美国创业者头疼的就是启动资金。

比格斯塔夫和米迪里斯的想法是:咱的银行得懂创业者,说话能说到人家心坎上。矽谷银行成立第一天就明白,这帮创业者的钱没那么容易赚回来,所以在“风险管理”上得宽松点,批项目不能只看能不能立刻回本。换句话说,矽谷银行从根上就拥有“风投基因”。

1980年代,正是矽谷PC潮风起云涌的时代,创业也算是“潮流之选”。“弄潮儿”还都是青年乔布斯那种级别的。矽谷银行成立之初就成了创业者的“维纳斯”,专门服务初创企业的网点扩展到全国。

《矽谷创新资本的秘密》一书形容,矽谷银行在美国和全世界创建了“矽谷风格的经济生态系统”。这家银行迅速扩张,1990年代就开始经营国际业务,承接美国创业者海外投资,或海外资本投资美国初创企业。

要知道,就连现在的世界500强思科公司,当年也是矽谷银行的客户。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矽谷银行挺过了互联网泡沫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尽管在互联网泡沫崩溃时有股价暴跌50%的经历,但矽谷银行还是咬牙坚持,哥们就是只投科技企业,“鸡蛋坚持放在一个篮子里”。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矽谷银行用了两年就偿还了政府救助。

矽谷银行的商业模式,不是看抵押品价值批额度,而是评估创业成功可行性。实际上相当于给风投和创业者牵线搭桥。风投可以把钱存在矽谷银行,然后贷给创业者。初创阶段的贷款者会把一定的股份给矽谷银行,一旦初创失败,矽谷银行可以卖这部分股份弥补投资损失。矽谷银行的贷款协议还规定,如果成功度过初创期,企业做大了也不能“忘本”,还得做矽谷银行的客户,在这里存钱,让初创的“资金池”越做越大。

2015年,矽谷银行号称服务美国65%的初创企业。这家银行以大胆创新为特征,是当时美国唯一一家投资主营虚拟货币公司的银行。

2022年,矽谷银行突然开始亏钱,亏的速度越来越快。到2022年12月31日,矽谷银行猛然发现,“持有到期债券(HTM)”浮亏150亿美元。

这件事有很多因素,但归根结底都和矽谷银行的银行有关系。“银行的银行”是谁?那自然是相当于央行的美国联邦储备局。

2020年,冠病疫情暴发。美联储为了刺激经济,降息、降准、购债,无上限量化宽松,“开直升机撒钱”。市场流动性是通过银行注入市场的,也就是说,矽谷银行在这一时期也积累了很多资本,而且不用或很少需要支付利息。

这个时候,美联储算错了一步棋:市场里有钱了未必就能刺激经济。经济大势不好,创业者和科技企业也开始观望。疫情最厉害时,西方企业刮起了汹涌的“倒闭潮”,其中不乏澳洲老牌航空运营商维珍航空、美国石油企业钻石近海钻探公司、新加坡原油交易巨头兴隆集团等。

也就是说,专注于初创企业的矽谷银行没啥客户了。事实上,在美联储大放水时期,美国股市疯涨,恰恰是因为钱根本就没有跑到实体企业口袋里,都填了华尔街的泡沫。

矽谷银行还算中规中矩,毕竟是服务初创企业的金融机构,没有在华尔街挥霍,而是大量买入一到五年期的国债。

重点来了,这些国债就是让矽谷银行亏钱的“持有到期债券(HTM)”。这些债券收益率百分之一点多,不高但没有风险,不过提前平仓不仅没收益,还得损失本金。这笔损失就是所谓“浮亏”。

当美国基准利率是零的时候,矽谷银行没有资金成本,把这笔钱稳稳放五年,赚点小收益,问题不大。不过,美联储从去年开始换了玩法。为了应对高通胀,人家开始掉头猛增基准利率,一年时间提到了4.5%-4.75%。这意味着矽谷银行资金成本蹭蹭往上蹿,赚的钱不够给人家储户付本息。

到这个时候,矽谷银行就只能寄希望于储户不会大规模提取存款。巧了,美国经济颓势导致科技企业开始裁员。2023年年初,谷歌、微软、亚马逊都开始万人规模裁员,规模较小的初创企业更是噤若寒蝉。又巧了,矽谷银行的客户不就是这些初创企业么。一头都来取钱,另一头“浮亏”,这怎么办?

对了,是不是有个东西叫银行准备金?叒巧了,美联储大放水的时候,顺便把准备金也给银行松绑了。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3月8日,矽谷银行为了回笼资金,“割肉”卖了一部分资产,亏了18亿美元。当天,听到风声的创业企业、风投机构纷纷要求提款,累积达420亿美元,是当时银行可用资本将近4倍。9日,矽谷银行挣扎了一下,尝试在市场融资22.5亿。但消息传出后,矽谷银行金融集团股票暴跌50%。然后就没有然后了……10日,先是股票停盘,然后银行被政府接管。

从某种意义上看,矽谷银行挺冤的。

一家有50年历史的银行,还是矽谷创新资本的“秘密”,就是买了点无风险的国债,结果把自己整关门了。美联储这位爷,正常一呼一吸就算了,还大喘气,吸气吸得太猛,矽谷银行直接憋休克了等于是。

这帮银行家骂美联储有的是时间,但眼下的关键首先是保住别的银行。挤兑是有传染性的,既然矽谷银行有这个问题,那其他商业银行是不是也快顶不住了?

从数据上看,还真有可能。给矽谷银行做清算的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之前就发过警报,美联储把基准利率提高到现在这个份上,就是不想让大家好过。美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手头“持有到期债券”形式的国债可能造成的亏损,加起来有6200亿美元。

其实,在矽谷银行关门前后,银门银行、Signature银行等经营加密货币业务的银行关门。逻辑差不多,美国基准利率暴涨时,持有美元比持有数字资产更香。

现在,美国政府决定兜底,储户们可以取回所有存款,暂时避免了那些在矽谷银行存钱的初创企业大规模破产、裁员。不过,美国政府能兜多少家银行的底?用纳税人的钱救助科技企业会比2008年救助华尔街更道德一点吗?未来会怎么样?

市场上有人说这是又一次“雷曼时刻”。倒也未必。别的不说,雷曼兄弟的规模是矽谷银行的三倍多,债务杠杆率也比矽谷银行高。而且,矽谷银行主要影响科技产业,与雷曼兄弟倒台导致的金融整体性危机不太一样。另外两家涉及虚拟货币的银行关门的影响更小。

不过,话说回来,美联储“大喘气”,既然能够把科技企业搞成这样,谁知道下一个爆发危机的产业又是什么?从这个意义上看,矽谷银行关门产生的影响可能更加深远,是给美国实体经济亮起的红灯。

考虑到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影响力,以及全球各国企业与美国的业务往来和资金关系,如果危机真的进一步放大,后果还真的挺可怕。

两年来,美联储急刹车、猛转弯的利率政策,怕是给美国实体经济搞出了内伤。按照经济学家的说法,美国现在的利率水平是“较强的抑制性水平”,也就是明显超过2.5%左右的中性利率,对经济活动产生明显抑制。

就像不少分析师说的,美联储之前流动性大放水没有节制,导致通胀在乌克兰危机之前就已经高企;如今又要用激进加息的办法掐住通胀的喉咙,就相当于“用一个错误纠正另一个错误”。的确,写在美联储本子上的任务只有稳定通胀和确保就业,但如果实体经济出现衰退甚至崩溃,这两个任务恐怕一个都保不住。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