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际

|

坐看云起

|
发布: 8:56pm 18/03/2023

矽谷银行

矽谷银行

受了七傷拳的矽谷銀行,一口老血噴在美聯儲臉上

作者:伍之管見

中國武俠小說裡,經常動不動就把人打出內傷。就是那種捱打之後表面上看著還行,但已經全身脫力、精血寸斷的“高科技”。最近,40歲的矽谷銀行掛了,正因為被打出了內傷,一發病三天都沒熬過去。這慘烈的場面,到底是誰出的手?

ADVERTISEMENT

1983年,美國銀行經理人比爾·比格斯塔夫和羅伯特·米迪里斯打牌時決定了一件事:開一家銀行。這可不是普通銀行,而是一家“跳出傳統思維”的銀行。

這家銀行就是矽谷銀行。矽谷銀行的成立算是個創舉。那時,最讓美國創業者頭疼的就是啟動資金。

比格斯塔夫和米迪里斯的想法是:咱的銀行得懂創業者,說話能說到人家心坎上。矽谷銀行成立第一天就明白,這幫創業者的錢沒那麼容易賺回來,所以在“風險管理”上得寬鬆點,批項目不能只看能不能立刻回本。換句話說,矽谷銀行從根上就擁有“風投基因”。

1980年代,正是矽谷PC潮風起雲湧的時代,創業也算是“潮流之選”。“弄潮兒”還都是青年喬布斯那種級別的。矽谷銀行成立之初就成了創業者的“維納斯”,專門服務初創企業的網點擴展到全國。

《矽谷創新資本的秘密》一書形容,矽谷銀行在美國和全世界創建了“矽谷風格的經濟生態系統”。這家銀行迅速擴張,1990年代就開始經營國際業務,承接美國創業者海外投資,或海外資本投資美國初創企業。

要知道,就連現在的世界500強思科公司,當年也是矽谷銀行的客戶。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矽谷銀行挺過了互聯網泡沫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儘管在互聯網泡沫崩潰時有股價暴跌50%的經歷,但矽谷銀行還是咬牙堅持,哥們就是隻投科技企業,“雞蛋堅持放在一個籃子裡”。國際金融危機期間,矽谷銀行用了兩年就償還了政府救助。

矽谷銀行的商業模式,不是看抵押品價值批額度,而是評估創業成功可行性。實際上相當於給風投和創業者牽線搭橋。風投可以把錢存在矽谷銀行,然後貸給創業者。初創階段的貸款者會把一定的股份給矽谷銀行,一旦初創失敗,矽谷銀行可以賣這部分股份彌補投資損失。矽谷銀行的貸款協議還規定,如果成功度過初創期,企業做大了也不能“忘本”,還得做矽谷銀行的客戶,在這裡存錢,讓初創的“資金池”越做越大。

2015年,矽谷銀行號稱服務美國65%的初創企業。這家銀行以大膽創新為特徵,是當時美國唯一一家投資主營虛擬貨幣公司的銀行。

2022年,矽谷銀行突然開始虧錢,虧的速度越來越快。到2022年12月31日,矽谷銀行猛然發現,“持有到期債券(HTM)”浮虧150億美元。

這件事有很多因素,但歸根結底都和矽谷銀行的銀行有關係。“銀行的銀行”是誰?那自然是相當於央行的美國聯邦儲備局。

2020年,冠病疫情暴發。美聯儲為了刺激經濟,降息、降準、購債,無上限量化寬鬆,“開直升機撒錢”。市場流動性是通過銀行注入市場的,也就是說,矽谷銀行在這一時期也積累了很多資本,而且不用或很少需要支付利息。

這個時候,美聯儲算錯了一步棋:市場裡有錢了未必就能刺激經濟。經濟大勢不好,創業者和科技企業也開始觀望。疫情最厲害時,西方企業颳起了洶湧的“倒閉潮”,其中不乏澳洲老牌航空運營商維珍航空、美國石油企業鑽石近海鑽探公司、新加坡原油交易巨頭興隆集團等。

也就是說,專注於初創企業的矽谷銀行沒啥客戶了。事實上,在美聯儲大放水時期,美國股市瘋漲,恰恰是因為錢根本就沒有跑到實體企業口袋裡,都填了華爾街的泡沫。

矽谷銀行還算中規中矩,畢竟是服務初創企業的金融機構,沒有在華爾街揮霍,而是大量買入一到五年期的國債。

重點來了,這些國債就是讓矽谷銀行虧錢的“持有到期債券(HTM)”。這些債券收益率百分之一點多,不高但沒有風險,不過提前平倉不僅沒收益,還得損失本金。這筆損失就是所謂“浮虧”。

當美國基準利率是零的時候,矽谷銀行沒有資金成本,把這筆錢穩穩放五年,賺點小收益,問題不大。不過,美聯儲從去年開始換了玩法。為了應對高通脹,人家開始掉頭猛增基準利率,一年時間提到了4.5%-4.75%。這意味著矽谷銀行資金成本蹭蹭往上躥,賺的錢不夠給人家儲戶付本息。

到這個時候,矽谷銀行就只能寄希望於儲戶不會大規模提取存款。巧了,美國經濟頹勢導致科技企業開始裁員。2023年年初,谷歌、微軟、亞馬遜都開始萬人規模裁員,規模較小的初創企業更是噤若寒蟬。又巧了,矽谷銀行的客戶不就是這些初創企業麼。一頭都來取錢,另一頭“浮虧”,這怎麼辦?

對了,是不是有個東西叫銀行準備金?叒巧了,美聯儲大放水的時候,順便把準備金也給銀行鬆綁了。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

3月8日,矽谷銀行為了回籠資金,“割肉”賣了一部分資產,虧了18億美元。當天,聽到風聲的創業企業、風投機構紛紛要求提款,累積達420億美元,是當時銀行可用資本將近4倍。9日,矽谷銀行掙扎了一下,嘗試在市場融資22.5億。但消息傳出後,矽谷銀行金融集團股票暴跌50%。然後就沒有然後了……10日,先是股票停盤,然後銀行被政府接管。

從某種意義上看,矽谷銀行挺冤的。

一家有50年曆史的銀行,還是矽谷創新資本的“秘密”,就是買了點無風險的國債,結果把自己整關門了。美聯儲這位爺,正常一呼一吸就算了,還大喘氣,吸氣吸得太猛,矽谷銀行直接憋休克了等於是。

這幫銀行家罵美聯儲有的是時間,但眼下的關鍵首先是保住別的銀行。擠兌是有傳染性的,既然矽谷銀行有這個問題,那其他商業銀行是不是也快頂不住了?

從數據上看,還真有可能。給矽谷銀行做清算的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之前就發過警報,美聯儲把基準利率提高到現在這個份上,就是不想讓大家好過。美國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手頭“持有到期債券”形式的國債可能造成的虧損,加起來有6200億美元。

其實,在矽谷銀行關門前後,銀門銀行、Signature銀行等經營加密貨幣業務的銀行關門。邏輯差不多,美國基準利率暴漲時,持有美元比持有數字資產更香。

現在,美國政府決定兜底,儲戶們可以取回所有存款,暫時避免了那些在矽谷銀行存錢的初創企業大規模破產、裁員。不過,美國政府能兜多少家銀行的底?用納稅人的錢救助科技企業會比2008年救助華爾街更道德一點嗎?未來會怎麼樣?

市場上有人說這是又一次“雷曼時刻”。倒也未必。別的不說,雷曼兄弟的規模是矽谷銀行的三倍多,債務槓桿率也比矽谷銀行高。而且,矽谷銀行主要影響科技產業,與雷曼兄弟倒臺導致的金融整體性危機不太一樣。另外兩家涉及虛擬貨幣的銀行關門的影響更小。

不過,話說回來,美聯儲“大喘氣”,既然能夠把科技企業搞成這樣,誰知道下一個爆發危機的產業又是什麼?從這個意義上看,矽谷銀行關門產生的影響可能更加深遠,是給美國實體經濟亮起的紅燈。

考慮到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影響力,以及全球各國企業與美國的業務往來和資金關係,如果危機真的進一步放大,後果還真的挺可怕。

兩年來,美聯儲急剎車、猛轉彎的利率政策,怕是給美國實體經濟搞出了內傷。按照經濟學家的說法,美國現在的利率水平是“較強的抑制性水平”,也就是明顯超過2.5%左右的中性利率,對經濟活動產生明顯抑制。

就像不少分析師說的,美聯儲之前流動性大放水沒有節制,導致通脹在烏克蘭危機之前就已經高企;如今又要用激進加息的辦法掐住通脹的喉嚨,就相當於“用一個錯誤糾正另一個錯誤”。的確,寫在美聯儲本子上的任務只有穩定通脹和確保就業,但如果實體經濟出現衰退甚至崩潰,這兩個任務恐怕一個都保不住。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