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阿嬤又鬧脾氣了。
因為行管令的長期居家,加上身體機能與記憶力的衰退,促使她在飯桌上越來越安靜,甚至逐漸自我封閉,不願外出,內在情緒也變得愈發喜怒無常,動輒就耍性子。
ADVERTISEMENT
究竟是什麼時候開始的?我們也說不上來,於是把它稱作是“後疫情時代的焦慮”。在那段群聚還是違法的日子,我們為了相互保護儘可能做到零接觸,而隨著實體見面和對話的減少,老人的語言組織能力也在不知不覺中退化,以致於現在變得疲於溝通,對許多事都興致缺缺,既害怕說錯話,也擔心自己成為累贅。說到底,就是不自信了。
最近,阿嬤經常語塞,偶爾還有口齒不清的情況,總喜歡找身邊的子女代為表達,或者補述更完整的句子,自己則坐在一旁獨自沉默,埋怨腦力大不如前。面對這種情況,我雖然也會出言安撫、解圍,卻甚少依從,一方面是鼓勵她多動腦,通過更頻密的溝通交流,開口重拾自信。另也希望我們和她都能在有一搭沒一搭的對話中共同驗證,她始終是我們心目中最厲害的阿母、阿嬤和外婆,並沒有也不曾因為行動變得緩慢或表達得不夠流暢,而被輕易取代。
處在瞬息萬變的時代,只有獲得足夠的安全感和嘗試空間,老人才能攢足勇氣,重新出發與社會接軌。所以,比起直接幫阿嬤表達她的想法,慢慢讓她相信自己有能力說清楚及建立舒服的聊天氛圍更為重要。
“沒關係,你坐著就好,我們來做……”長輩們捨不得阿嬤操勞,習慣把工作都搶走,尤其疫情期間,日常家務更是直接“被分擔”了。但誰想到呢,原來終日無所事事其實會打開憂鬱的缺口,使負面想法趁虛而入,讓阿嬤自覺不中用,甚至沒有存在價值。在她說喪氣話的時候,我們總以“不要想太多”回應,卻很少仔細幫她規劃生活,找到能夠消磨時間的精神寄託,導致她每天除了看電視,就是胡思亂想,認為自己不再被家庭成員需要。
幫助阿嬤重新動起來
但正因為深愛,我們才會總是把阿嬤照顧得太周全;既擔心她會不小心受傷,又害怕她突然悶悶不樂,以致於忘了“過度保護”也可能令阿嬤提早衰退,讓她覺得自己是連日常瑣事都完成不了的無用之人,成了隨時會被遺棄的負累。於是,她便藉助想像而來的病痛和焦躁極端的情緒,獲取身邊人的時刻關注,以確保自己依舊受到重視。
我們也是到了後來才明白,與其不讓她做,不如陪著她做。阿嬤必須擺脫“廢物式養老”,唯有幫助她重新動起來,才能有效地延緩老化和處理情緒問題。
與老小孩相處是一門學問,裡頭有太多的知易行難。我們現階段能做的是,不隨意低估家中老人的能力,適當地鬆開手,認真聆聽與溝通,將擔憂與阻止轉為讚美和鼓勵。只要他們忙得歡喜便好。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