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人們用針在身上刺下圖案,都有明確的目的,或象徵自我英雄意識、辨別階級,或原始求生目的。直到現代文身機的誕生,讓文身有了藝術昇華──80年代的朋克文化,90年代香港古惑仔電影……除了一些反叛氣質,逐漸走出流行趣味,不再揹負沉重的意義。
ADVERTISEMENT
時至今日,文身機器、群體、目的與功能都改變了,唯一不變的是文身時不容忽視的痛感,沒有技術能將它抹除,充其量只能減緩。在文身流傳的千萬年之中,疼痛始終是文身的代價,但它造就了永恆且沒有終結的身體雕塑藝術。
作為潮流與藝術的現代文身,與原始社會的“文身生活”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究竟誰甘願忍受皮肉之苦,僅僅為了身體之美嗎?從文身發展看其功能變化,認識衍生的風格流派、用具步驟,進而從不同世代的文身師,見證文身從原始到現代的變與不變。
海源刺青工作室的孫海源,指著喉結四周的文身說:喜歡文身的人,多少都喜歡圖騰。
那是一個“吉”字,中華文化裡就有吉祥的寓意,乍看則像原始部落對大自然崇拜的圖騰。單一的黑色畫出穩重線條,似時尚符號,卻又散發難以抵擋的古老神秘感。
文身,即是古老又潮流的身體藝術,它可以是“18歲就要做一件了不起的事”而走入文身店留下的印記,也可以是文身師贈予文身者的祝福,伴隨一個人直到老去與腐朽。這股神秘的力量,早在遠古時代就能看到。
古埃及:生命的象徵
古埃及時期,文身最早帶有社會地位象徵,4000年前的古埃及女性有文身的習俗,在下腹接近生殖器的部位,刺上由點連接成曲線的網狀圖騰,或是守護神貝絲(Bes)的圖案,人們相信,帶有文身的多數是歌舞伎之類的女性。
後來,在古埃及女神哈索爾的女祭司阿穆尼特(Amunet)木乃伊上,也發現了類似的文身。她的手臂、大腿和小腹上都文有“生育”的標記,意味著文身不再象徵社會地位低下的女性。人體經歷不同變化——衰老、腫脹、鬆弛,於是當女性懷孕,下背部到肚臍正下方的網狀圖騰,便會隨著腹部的擴張形成一片彷彿正保護孩子與母體的屏障。
那時的文身,多是黑、藍或綠色,似乎與現在的傳統文身無異,但它們象徵生命、天堂與生育能力。
文身隱藏的喻意
說起女性文身,若把時間推前20年,在社會眼光底下,難道不是件“大逆不道”之事?然而,在原始社會卻平凡不過,甚至從嬰兒時期到婚嫁許配,女性都要在身體不同部位標下記號。那是新幾內亞磨土族的民族習俗,刺青標示著她們的初生以至性成熟。
當然,那多少也暗含了原始社會中身體政治的隱喻。男性往往被賦予狩獵、戰鬥的期望,女性則與生育脫不了關係。通過文面的結果,泰雅族人能借此檢驗女性的道德與貞操:“必須是線條清晰,且顏色油亮烏黑才算是在美觀標準之上。”(與如今的文身審美似乎亦無異?)但若是黯淡無光或線條模糊,彷彿便是罪與錯的體現。
完美的文身線條,在泰雅族人的觀念中,象徵了女性清白的身體。
有趣的是,在不同民族觀裡,文身都有翻天覆地的象徵意義。〈肉身化自我的標記:刺青〉一文中提及,在紐西蘭的毛利人(Maoris)社會,奴隸是不準刺青的。然而,在人權統治的國家架構中(帝國、現代國家),刺青卻成為罪惡及叛逆的負面象徵。須知,那些難以具體解釋的民族圖騰——英雄的,尊榮的,信仰或裝飾的,從部落文化的強制性身體符號,繼而走進文明世界,其實發生在18世紀英國庫克船長的一次航海冒險中。
走出歐洲以外的世界,他發現太平洋群島的土著居民在赤裸的身刺上不同圖騰 ,於是在航海日誌寫下“Tattow”一詞,記錄用野豬牙、海龜殼與細針在皮膚上刺洞上色的行為,也就是後來的Tattoo。
王曉東的〈藝術人類學視野中的文身文化〉也說,文身的樣式,能從生活和自然界中找到其物象源,好比黎族人的“蛙形”、高山族人的“蛇形”,或“巴西的巴凱里部落的印第安人,在他們兒女皮膚上畫一些黑點和黑圈,使他很像豹皮,因為他們認為豹子是自己部落的始祖”……
各國文身演變史
【中國】從生存目的到民間遊戲
早期的夷、越、蠻、獠族人文身,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在山林中求存,他們把身體裝飾得如同猛獸,起到保護色作用。
↓
到了中原時期,文身最早是“墨刑”。當時軒轅氏擊敗蚩尤,但蚩尤部落繼續反抗,掌權者便以肉刑嚴懲示威者,在犯人面部或額頭文上奴、盜、賊等字眼或圖案,作為犯罪者的標記。
↓
在唐末宋初的軍隊,文身成了必要標配,體檢合格後刺面,再來才是發錢發裝備。宋人對文身有他們的執著和狂熱,北宋名將呼延贊甚至在嘴唇裡文滿了“赤心殺賊”的字眼。
↓
宋人平民也有刺青愛好者組成社團,甚至舉辦文身比賽。
【日本】刺青遮蔽裸體
約16世紀,日本女性在手部的刺青稱之為Hajichi,象徵已婚及祝福。
↓
安定的江戶時代,出現了名為“鳶”的職業,就像現代的消防員負責救火行動,為了方便工作,常常只有一條兜襠布遮身。後來,因裸露而感到不自在,便流行起以刺青蔽體,有錢人更會集體資助年輕“鳶”文身,象徵了一種社會的體面。
↓
19世紀初,日本文身發展來到巔峰時期,《水滸傳》裡的英雄人物對刺青產生了極大影響,浮世繪畫家歌川國芳在《水滸傳》人物的肌膚畫上浮世繪。那個時候,文身的面積越來越大,以至覆蓋全身。
↓
來到1872年,明治政府認為以兜襠布蔽體並顯露文身的行為,似乎影響了國家朝歐美理想邁進的文明歷程,因而立法禁止文身。
↓
1948年,日本在二戰中戰敗後,全面解除文身禁令,日本文身師開始在軍港橫須賀為美軍刺青,逐漸復興刺青文化。
【歐美】文身機器的發明
19世紀末,因日本的文身禁令,許多文身師開始遠渡海外謀生,流連於港口、酒店房間等場所謀生;同時明治維新打開了日本貿易大門,讓日本文身進入嶄新發展。
↓
美國南北戰爭時期,戰死士兵身上的刺青也作為家屬辨認屍首的標記。
↓
在英國,最早有文身的都是貴族。1881年,英國國王喬治五世在16歲的時候,就於日本往手臂文上一條紅藍雙色的巨龍,他的刺青行在往後被視作成人禮。
↓
1892年,山姆·奧瑞裡發明了現代電動文身機,讓文身從一種犯罪表徵過渡到專業技藝,許多藝術家紛紛投入文身領域,英國第一所由藝術家開創的文身空間位於土耳其浴場。
後起之秀,中國文身藝術突飛猛進
據孫海源描述,將近20年前,刺青在中國不太普及。當年美術學院畢業的他,尋思想找個師傅文身,當時靠的都是口碑,環境不太理想,在一間不算大的屋子,師傅反覆使用針,文身時也不戴手套,如今回想覺得不可思議。即使後來想學習文身的基本功,也是找回那位師傅,哪像現在雨後春筍,滿大街的文身店。
對比當年新馬文身的發展,他形容較中國來得蓬勃,後期中國文身藝術飛速提升,國際文身展、研討會等活動的成果也有驚人突破。從文身師背景來看,亦有從愛好者轉變到專業藝術院校畢業生的現象。
相關文章: 【永恆的藝術/02】傳統vs新派,你喜歡哪種風格? 【永恆的藝術/03】不同世代文身師,刺在身上的故事
延伸閱讀: 【走進記憶深處/01】最懷念的記憶──昨日嫌棄的家,造就今日的我 【走進記憶深處/02】多麼痛的印記──清除文身,為何這麼難? 【走進記憶深處/03】記憶無法刪除,只能淡化它、模糊它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