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選擇符合自己個性的風格開始,看看文身如何從無到有,在身上開展雕塑的魔術。
[ 東方傳統 ]
日式老傳統也是東方刺青的代表,帶出強烈的視覺衝擊感。好比圖中的蛇,在日本文化中備受尊崇,相傳能保護人們免受疾病、災難和厄運的侵襲,象徵健康。另外,波浪在日式老傳統也常出現,作為水的形象,比喻生命如水般能強壯亦能平靜。正如孫海源強調的,老傳統注重圖案整體的韻味,做的多是滿背、全胛、七分臂,因此身體能形成一個完整的場景。
ADVERTISEMENT
[ 日式浮世繪 ]
浮世繪能解讀為“虛浮的世界繪畫”,是日本的風俗畫或版畫,它用以文身的題材就包括神話、鬼佛、武士、浪人、藝伎、水滸傳等。它們象徵挑戰禁忌,文上浮世繪的人被賦予重新開始的信念,甚至有“涅槃”的象徵意義。
[ 美式老傳統 ]
這種風格也是我們熟知的Old School,特點是圖形外框由厚重黑線包圍起來,風格偏向復古與懷舊。美式老傳統的形成其實與美國水手文化有關,水手相信文身能防禦海上不幸事故的發生,起初多是文上航海文化符號,如象徵迴歸的燕子、象徵冒險的帆船、象徵穩定的船錨等。
[ 美式新傳統 ]
新傳統與老傳統的差別在於前者更有立體感,顏色使用了明顯的明暗過渡,亦更符合現代審美。
[ 寫實 ]
這是一種精緻的文身風格,也是源自繪畫的表現手法,呈現出來的作品近似真實。
[ 圖騰 ]
文身與圖騰崇拜和氏族標誌有著密切的關係,也是刺青的經典樣式,早在原始社會就已存在,承載著民族與宗教意涵,也為了辨別階級,如今更能彰顯時尚個性。
推陳出新,文身機器邁向輕盈便攜
早期在文身機器公司工作的孫海源,對老式機器有種情懷。海源工作室門口牆上架起個小木櫃,打開透明門窗,能看到不同年代的金屬機身,他邊手動組裝邊講解不同之處。文身把墨刺進皮膚,是否有點像筆墨滲透進紙裡?最早的文身機採用的工藝即是愛迪生髮明的墨版筆,在紙上打孔以複印手寫資料。
從前的文身機機身沉重,文身師握著勞動一天關節會感到疼痛。機身組裝好後要連接笨重的電源,手腳也要並用,驅動與中斷電源。
大家都說文身痛——早期電動文身機每分鐘跳動1000次,深度約0.8至1毫米,只刺及皮膚表層。經過多年發展,電動文身機每分鐘跳動3萬次……文身前,你準備好承受這樣的痛感了嗎?
後期文身機呈筆型,輕巧方便,甚至有了便攜式型號,他說到野外也能文,還真是走到哪都能文到哪。
然而,對從事點刺創作的蔡怡敏來說,所需的工具少了許多。
比起點刺,傳統刺青要講究得多,因成品面積大,使用的顏色也更多。點刺是手工活,玩不了太多花樣,所以通常圖小,也需要更長時間,但痛感少許多。
那要從點刺工具上說起。
工具:針、顏料、轉印紙、轉印藥水、顏料杯、藍皂、頭燈、轉印去除液、文身軟膏
文身步驟
相關文章: 【永恆的藝術/01】文身──從古埃及到現代,流轉千年的身體藝術 【永恆的藝術/03】不同世代文身師,刺在身上的故事
延伸閱讀: 【牆繪藝術/01】塗鴉,城市裡的斑斕藝術 【牆繪藝術/02】塗鴉,把反叛的聲音留在牆壁 【牆繪藝術/03】Nestwo/塗出夢想。改變了生活 【牆繪藝術/04】Drewfunk/多元繪畫風格,墨爾本街頭華麗張揚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