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把话说到年轻人心里,还得看他有没有把你放在心上。如果跟你聊天是因为尊重你,那其实是在浪费彼此的时间,还可能越聊越尴尬。
以前遇过一个老板。他有实力,很爱栽培年轻人,不吝啬于分享经验。但他讲多过听,内容不是太多重点,就是过度描述,以至于感觉有点唠叨。那次会面给我蛮深刻的印象,因为跟他聊天,更像是在听他讲故事。
ADVERTISEMENT
后来在某堂课里遇到一位曾在那公司实习的同学,我问起她对那公司的评价,她说:“什么都好,但老板很唠叨,一直在讲着自己的大道理。刚进工时还对她分享的人生经历有点兴趣。不过听久了,感觉很烦。”
其实很多毕业生都曾跟我说过这情况。我从他们那里听多了,处事的心态上多少也有了调整。不懂几时开始,我有时会跟学生说,若老师不与你们深聊,不是老师偏袒,而是老师觉得,老师的话说不进你们心里。
何谓浅聊?何谓深聊?一个是通过聊天来消磨时间,或是交换资讯,或是维持关系;另一个是通过聊天来调整对方的态度、行为,甚至是三观。看似你一言我一语,但在听与说之间,有两个层次,出现两个截然不同的效果。
无论浅聊或深聊,如果内容乏味空洞,没爆点没新鲜感,那实在无聊。如果内容与对方没有关系性,没代入感,对方会觉得事不关己,也无关痛痒。
如果聊天间没有互动,只是单方面的讲着自己的事,一段聊天对对方来说,只是应酬。
想跟年轻人聊天,还得聊些他想知道,或他感兴趣,或有关系到他的内容。
打个比方,有个老人跟孙子聊关于二战的苦难,孙子若对历史没兴趣,那很难搭话。
同样情况,老板跟新人聊公司初创时的起落,新人没经历过,情绪上很难同频率。结果老板讲得泪眼汪汪,新人当看戏。
所以,懂得和年轻人相处的职场前辈,在聊天的过程中,重心都放在对方身上。他们懂得压抑不分享己见的冲动,而是给对方空间说出自己的看法。
他们在给予建议或批评之前,会先衡量自己在对方眼里的分量,在觉得自己“渡”不了对方时,不逞一时之快。他们明白,交谈的目的,不是自己把话说出来,而是对方把话听进去。
所以,想把话说到年轻人心里,还得看他有没有把你放在心上。如果跟你聊天是因为尊重你,那其实是在浪费彼此的时间,还可能越聊越尴尬。
跟年轻人讲话,除非他想听,否则就得点到为止。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