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族主義政黨的臍帶連接於民間的土壤,各族之間的隔閡與不信任,構成它的養分。只要民間的種族意識依然強烈、種族身分凌駕國民身分、與他族沒有更多交集和了解,我們就別妄想擺脫種族主義。
ADVERTISEMENT
這幾十年來,巫統作為種族主義政黨的代表,可謂“名聲在外”。當時,許多人以為,要消除∕遏制國內猖獗的種族主義,就必須扳倒巫統。
2018年,巫統失去政權,可是在選舉中仍奪下54個國席,保住國會最大黨的招牌(後來巫統冒現退黨潮,把第一大黨稱號拱手讓於公正黨)。
那一年,巫統受到重挫,但沒有崩盤,依然獲得多數馬來選民支持。而之後的幾場補選、州選,巫統狀態回勇,漂亮地連闖數關,打出強勁氣勢。
沒人料到,這幾場勝利竟然是巫統潰敗之前的點綴。
2022年大選,巫統面臨塌樓式的崩盤,這個曾被視為難以逾越的政治巨頭,頹然倒下,宣告一個時代的結束。在這場選舉中,巫統只贏得26個國席,丟失玻璃市州政權;同時,在組織聯邦政府一事上,沒有主導權。
曾經高高在上的巫統,沉到了谷底,但國內的種族主義非但未有消退跡象,反而結合宗教因素,進一步猖獗蔓延。
巫統失勢後,靠向多元的希盟,收歛種族主義火焰,可是土團黨取而代之,揮舞種族大旗,成為馬來人的新代表。更糟糕的是,土團和伊黨結盟,組成國盟(尚包括民政黨),猛打種族與宗教牌。
國盟這種策略非始於今日,而是他們一貫的路線取向。根據大馬社會傳播中心發佈的《2022年馬來西亞種族主義報告》,國盟是去年大選期間最常利用種族和宗教牌的政黨。
土團繼承巫統的“衣砵”,玩起種族課題,一點也不遜於前輩;加上伊黨在旁以宗教牌助攻,我國多元社會面臨更嚴峻挑戰。
從巫統的沉寂,到土團的崛起,種族主義火焰越燒越旺,映照出多元種族社會的困境。
要遏制種族主義,不能只是打倒種族主義政黨,而是必須從社會著手,改善各族人民的關係,建構馬來西亞國族共識。
種族主義政黨的臍帶連接於民間的土壤,各族之間的隔閡與不信任,構成它的養分。只要民間的種族意識依然強烈、種族身分凌駕國民身分、與他族沒有更多交集和了解,我們就別妄想擺脫種族主義。
無論是巫統、土團,都只是民間種族意識的產物,而這個產物為了維持生存,必然會設法進一步鞏固種族主義。扳倒種族主義政黨,當然不是毫無意義,然而這種勝利無法帶來根本的改變,只能短暫地迎來多元的假象。
今天打倒巫統,土團冒起,他日土團分崩離析,亦會有其他政黨∕組織接過種族大旗,高聲吶喊,吸納當中的選票。這是一個切不斷的循環過程,日落日出,青山依舊;除非從問題的根源切斷臍帶,讓種族主義失去養分供應,走向枯萎凋謝。
只要民間仍存在適合種族主義生長的土壤和養分,這個惱人的問題就註定會糾纏我們一輩子。即使種族主義勢頭短暫受挫,在有“需求”的情況下,總有人會看準時機,揭竿而起,再掀風雨。
因此,對一個多元種族社會來說,打敗種族主義政黨,只能是短期策略;促進各族融洽,建構國族意識,才是徹底的長期戰略。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