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地鐵那天,身旁坐著一位女孩正用著手機通訊軟件和朋友交流,我掃視了一眼,那是一連串的語音矩陣,和許多未讀消息小紅點。間中有幾次聽到一半,女孩不小心觸碰到手機屏幕,又得重新再聽一次。一次性一長串的語音,兩個人交替說話同時,逐條語音還未來得及聽完,對方又給她再發來了幾條40秒,60秒的長語音炮轟。
我心裡特別的牴觸,本是可以化繁為簡的信息,用一句話就能概述的核心要點,卻拖拉不利索。這樣的對話框中,即打擾又有種“聽君一席話,浪費幾十秒”的感覺。恰恰相反,以前的車馬很慢,書信很遠,時空縫隙裡卻多了一字一句斟酌語句順序的美好,他們細心推敲到每個標點符號,精簡深刻地處理文字,對方的回覆也多了一份慎重。
ADVERTISEMENT
智能時代,在人手都有一部手機的現在,它成了我們最親密的夥伴。透過指尖,來往幾萬英尺的高空傳遞,隨時連接彼此,但是否斷了人們現實世界交流的慾望?可妮是我住在國外的侄女,我們不常見面,但在我們家庭微信群組裡,她像足個話嘮。不管是平淡無奇的事無鉅細,或是雞零狗碎的日常,她都表現歡喜雀躍。但網上和現實面對面交流確實存在差異,如此明顯。
有次的家庭聚會,我發現網上妙語連篇的她,現實中卻是唯唯諾諾,她安靜的窩在小角落不吭聲,沒有了她在線上跟我們分享的那份期待與激動。我見場面冷場,便用微笑渲染氣氛來表達友好。我熱情有度但不過度寒暄。
“哈嘍,可妮,小姨好久沒見到你了。”
“是咯,”她附和,但無法接話。
我努力掌握好聊天尺度,用開放式提問。
“你很久沒回來馬來西亞了,有什麼美食是你想念的?小姨請客。”
“我想不到。”可妮笑笑回答。
“你的身材保持很好,想吃什麼儘管吃,小姨真羨慕!”我用讚美的場面升溫技巧,試著拉近和她的心理距離。
“隨便。”可妮笑著回答。
眼看話題快要被終結了,我嘗試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小姨特地請假一天,想陪你玩一天,請你吃頓大餐,你不答應小姨會傷心叻!”
“你覺得中餐如何?韓國餐喜歡嗎?”我花樣式提問,希望激起她的興趣,讓她主動開口。
“我都可以吧。”可妮回答。
現實中是否願意與我暢聊?
儘管在網上聊得熱火朝天,但現實見面交流可能都撐不過兩分鐘。現實世界中你一言我一語的快速交流不能等你網上幾分鐘的打字時間。語言匱乏時沒有emoji(表情包)的助力就只剩磕磕絆絆的表達。離開了萬能的emoji、搞怪的動態圖像、熱門的網絡哏,你我也就扛不過攀談的晝夜,各自無言。
或許是文字本身承載的情感有限,網上社交語言也進化到疊字和語氣詞來溝通,比如:嗯嗯,好噠,嗷嗷……字裡行間一臉軟萌,帶有“討好”的意味。這樣的交流操作看似鮮活熱情,很和諧,但迴歸現實卻說不出口,出於我個人的感受是,顯得陰陽怪氣。當“哈哈”被以長度界定的時候,必然“哈哈哈哈哈哈”比“哈哈”更好笑,因此,當我接收到“哈哈”時會誤以為那是在敷衍,網上交流在信息缺失的情況下沒有了靈魂。
我能感受你聊天框裡的熱情,但如果現實中的聊天需要你先朝我招手、口中踏實地喊我名字、眼神交流,情感投入、言語傳達,你是否還願意與我暢聊一天,兩天,或是更久?畢竟關心和在意需要真實才能萌生暖意,直擊內心。
侄女回國後給我發了信息,她告訴我她最想吃的食物是外婆親手煮的咖哩面。瞬間明白了文字有力量,語言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希望我能繼續不懈地磨練筆頭,再跟侄女交流切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