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知付費系統造成阻塞問題的節骨眼,不是去想疏通之法,而是再增加無關解決車龍的付費方式,簡直是搞錯焦點。
ADVERTISEMENT
國內5條收費大道將在今年9月之前落實開放支付系統,讓公路使用者可以使用一觸即通(Touch n Go)以外的方式,如使用信用卡和扣賬卡來支付過路費。這竟然被官方包裝成一種“進步”,確實讓受盡收費站塞車之苦的車主啼笑皆非。
問題是付費系統太低檔,反應太慢啊!
事實上,居住在雪隆的居民,近年真的是被高度發展的收費大道系統折磨得練成一身忍尿術和壓抑神功,因為收費站的付費系統雖然升級了幾次,卻只是增加了付費方式,而沒有提升通關速度,收費站的車龍越來越長了,這可能是世界上付費系統進度最緩慢的大道哦!
記得二十多年前“一觸即通”開始運作的時候,確是一種適時的進步,甚至讓最先擁有一觸即通卡的車主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優越感。“精明通關感應器”(Smart Tag)幾年後面市,它也的確是一種不必打開車窗的小躍進,還被冠上“可減少自動窗損壞機率”的好處。
接下來,獨家銷售又高價的“Smart Tag”出現缺貨的情況,一些人的感應器壞了,有一陣子價格還被黑市炒高了,而收費站進口的車子繼續逐年增長了車龍……。
緊接著在感應器進入奇貨可居的時候,也是收費站每天發生大混亂的時候:在車龍中,有人進了“Smart Tag”車道,才發現卡不夠錢,結果後面十多輛車子必須逐輛退車,讓他轉去另一條車道充值;有人進去後才知道電池沒電了,卡也不夠錢,車龍也必須往後退,這情況常讓許多人受不了而按車笛表示不滿……。
再接著引進更先進的“無線射頻識別標籤”(RFID)了,結果是把收費站變成更多不同的進口車道,於是發生了更多的車子誤入不對車道的情況,也有一些車子是因為被太多的車子逼到另外的付費車道,到最後還是得讓更多車子讓道給他去要去的進口。
這個據說很先進的“RFID”,充其量也只是跟“Smart Tag”一樣的掃瞄速度,不同的是不必花150令吉買一個手巴掌大的感應器,只須付35令吉買一個條碼貼在車鏡。但是啊,你還是得像用“Smart Tag”一樣踩煞車器到最慢的速度,才能成功被掃瞄通關,而非當局宣傳的什麼可掃瞄到時速30公里的車子。
許多車主包括我的經驗都告訴我,“Smart Tag”的時速20公里掃瞄效率,很多時候都比RFID更敏感,因為我們的RFID失準的機率,是50%以上,即是每經過10次,至少有5次是掃瞄失焦,必須退車重試,而後面的車龍就是這樣子形成的。
所以說,當局包括大道公司最近競相發言發文告說9月之前落實開放支付系統,根本不是收費站付費系統的進步,甚至可以預見到再增加另一個信用卡收費車道,只會在上下班時刻製造更長的車龍,因為誤入車道的機率提高,通關速度被拖慢。
收費站大阻塞並非新問題而是隆靈車主多年的煩惱,歷屆政府的相關部長肯定知曉,他們也知道鄰國新加坡和泰國的大道付費系統多年前已經是通暢無阻的,日本和韓國方面更是一級捧,為何他們不向他們學習,引進這些更先進的付費系統?
在已知付費系統造成阻塞問題的節骨眼,不是去想疏通之法,而是再增加無關解決車龍的付費方式,簡直是搞錯焦點。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