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有理论政

|
发布: 7:10am 26/03/2023

土团党

公正党

冯振豪

有理论政

印裔

少数族群

土团党

公正党

冯振豪

有理论政

印裔

少数族群

馮振豪.論少數族群的政治參與

冯振豪

土團黨藉由貫徹非土著臂膀,給非馬來社會傳達它是可被考慮的選項——縱使由馬來人主導,非馬來人權利也不會被扼殺。

美國政治學者馬克富蘭克林引用囚徒困境為例,主張即便投票是集體行為,不確定性能觸發集體理性抉擇。為此,他詳列三個集體理性抉擇的環境變數,分別為:制度、短期/競選和社會。

ADVERTISEMENT

在社會變數中,選民對群體利益的感知程度決定集體理性投票,即群體意識(group awareness)。假設個人跟群體利益的距離越近,又獲得充足資訊預測其他群體的政治態度,少數族群的集體理性投票就會產生。

在臺灣,黃復興黨部是中國國民黨內,一支由退休官兵、退休公務員和外省族群組成的“特種部隊”。該部由蔣氏父子在1955年草創以照顧外省榮民,最強盛時有20萬之眾,到2020年臺灣總統大選前夕,黃復興依然有9萬至10萬人,佔國民黨黨員二成左右。

黃復興黨部寓意“炎黃子孫,復興中華”,從字面上就知道其深藍、急統和保守的屬性。經過多年經營,黃復興黨部擁有自身的權力結構,有自己的肉桶,且具備高度的凝聚力,向心力強,動員力和爆發力不容小看,在黨內改選或候選人提名過程中,黃復興票源成為競爭者都想爭取的對象,遂常常左右泛藍陣的政治角力。

1990年代時任臺灣總統兼國民黨主席李登輝推行本土化,外省領袖不滿而退出國民黨,建立新黨跟李登輝和民進黨抗衡。黃復興也爆發退黨潮,有一段時間臺北地區成為新黨的政治基地,黃復興可說“功不可沒”。

值得注意的是,外省人在臺灣選民結構中屬於少數群體。繼民主化以後,占人口多數的本省人獲得投票權,主打本土的民進黨趁勢崛起,即便外省人主導的黃復興在2001年陸續歸隊,也無助扭轉大勢。然而,在黨內競爭中黃復興卻是吃重角色,始終起著配票作用,例如,2021年國民黨主席選舉時,朱立倫在新北和桃園兩個“本命區”得票未能過半,原因之一是部分黃復興黨員靠向“急統”的張亞中。時至今日,黃復興黨部在國民黨內仍呼風喚雨,面對敵對政黨時則是無牙老虎。

惟這些發展未弱化黃復興黨部乃至外省族群的政治參與,他們依然是泛藍軍的鐵票。2022年臺灣地方選舉,泛藍在低投票率的氛圍下將民進黨逼到南臺灣,全靠的是藍軍鐵票支撐。

在馬來西亞的族群結構中,人口約6%的跟外省人有相似的境遇——人口逐年減少,缺乏話語權。但從2022年公正黨黨選成績發現,印裔並未因處於劣勢而選擇放棄。

公正黨是唯一在全國222個國席設區部的政黨,也是唯一開放黨內高職直選的民主模範生。最重要的是,公正黨主打多元族群路線,每個族群都有參與的機會。基於此,印裔對公正黨派系促成的壓力乃最直接。筆者根據2022年第15屆大選公佈的選舉資料,抽出66個印裔選民達10%或以上的選區,對應2022年黨選結果,觀察印裔是否具備類似黃復興黨部的壓力功能。

由於安華不戰而勝擔任黨主席,署理主席又沒有印裔候選人提名,唯有副主席職有5名印裔參選。據此,筆者的假設是:(一)印裔黨員更傾向投給印裔候選人,以向其他競爭者展示他們的存在感及威力;(二)66個印裔比例至少10%的選區,印裔於公正黨的參與度較高;(三)競選副主席的5名印裔領袖,在66個印裔比例至少10%的選區/區部中,可獲較好的表現。

初步發現,66個區部投票率為36%,公正黨黨選的投票率是13.1%,相比整體投票率高出22.9%。5名印裔候選人的平均得票率是24.7%,當中50個區部得票率超過20%。除此,一些投票率低於13.1%的區部裡,5名印裔候選人得票率加總竟超過三成,有趣的是,這些區部大多是盟黨的選區(怡保西區、蒲種、伊斯干達公主城、埔萊),或希盟攻不下的選區(林茂)。乍看之下,公正黨印裔黨員確實有較高的參與度且兼具壓力功能,然後,參與程度似不受是否為公正黨選區所影響。

筆者承認,這個發現仍有許多待強化的地方。缺乏資訊而未納入其他變數(例如城鄉、年齡層、階級、種姓等等),未經統計相關的驗證動作,再說,公正黨印裔黨員未出現類似國民黨黃復興黨部般,有著系統性的動員組織。惟這也不能排除印裔積極參與政治活動的枷鎖,尤其是在集體理性投票有理論支持之下,印裔社群意識到馬來人或華人相對冷淡時,只要印裔的積極參與便可改寫選舉結果。

說到這裡,我們知道外省族群透過黃復興黨部左右國民黨的路徑,也清楚公正黨印裔黨員不容輕忽,目前僅有土團黨非土著臂膀是具備“把餅乾做大”的能力——沒有黃復興黨部的排他性,比公正黨印裔更有系統性。

非土著臂膀應該爭取發言空間,說服高層提升少數族群權益以改變國盟的單元刻板,例如:開放黨內高職直選、非土著和土著黨員有相等投票權、予非土著臂膀提名馬來選區,製造誘因令非土著感到被尊重。況且,土團黨藉由貫徹非土著臂膀,給非馬來社會傳達它是可被考慮的選項——縱使由馬來人主導,非馬來人權利也不會被扼殺。這不僅左右團結政府的陣腳,逼迫希盟和國陣不敢討好馬來人而忽略華人,我國也因而免於朝向多元與單元的極化對立,反而走入多元自由和多元保守的政治競爭。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