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市世遗/02】当日常逐渐消失,怎样留住槟城人的底气?](https://www.sinchew.com.my/wp-content/uploads/2023/03/e38090e4b994e6b2bbe5b882e4b896e98197efbc8f02e38091e5bd93e697a5e5b8b8e98090e6b890e6b688e5a4b1efbc8ce6808ee6a0b7e79599e4bd8fe6a79fe59f8e_marked1679735023.jpg)
對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文化遺產”,你有何想像?是那古色古香的建築色彩,還是那些式微了的傳統行業、美食等人文風景?是遊客人來人往,排隊打卡拍照?又或是老師傅酷酷的表情,專注忙活手中的手藝活?說來,這些傾向遊客或外地人的視角呢。
對當地人而言,世遺想保留的當然是那個美好年代的日常。可伴隨著城市發展,經濟活動、在地人世代交替等自然流變,“美好年代”的定義不斷與時間拉扯著。最終,世遺留下的是什麼樣的精神呢?
ADVERTISEMENT
“哇,這裡好像一個Drive-thru megamall(得來速霸級商場)!”檳城古蹟信託會主席林玉裳說起多年前,侄女到喬治市世遺區買東西時的反應。侄女在吉隆坡長大,她的購物經驗是開車到停車場,然後下車走走。開車在世遺區繞,這裡停車買玩具,前面轉個彎又到了文具店,吃的喝的都在兜兜轉轉中完成。在世遺區長大的林玉裳說,“這是其他城市沒辦法享受到的特權。住在這裡的人,一直在珍惜這種感覺。”
她曾協助一家中藥店轉型酒店,住在那裡的遊客對她說,五星級酒店在世界各大城市都住得到,設計是一樣的,可是老房子在別的地方住不到。老房子的中式設計讓感覺好像身在中國,出門就是小印度,有奇特的香料味夾雜炒粿條的鍋氣。“(這裡)是色香味俱全的體驗,在一般城市體驗不到。”
林玉裳記得,入遺初期,帶外地人走走觀光,累了就隨便走入傳統咖啡店休息,看路上居民人來人往。對她而言,現在很多傳統行業沒落,由新式咖啡館進駐,感覺已經不一樣了。
“保留世遺的靈魂很重要,當地的居民、傳統行業、手工業……”她認為,一年一度的廟會或入遺慶典雖然辦得很好,可是世遺區裡的日常、精神和靈魂並非一天的節目能夠取代。她也說,遊客不會希望遠道而來看遊客,因此保留在地“日常”的感受很重要。
改變是必然的,如何讓下一代守住文化遺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介紹馬六甲與喬治市的其中一項傑出普世價值(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寫到,有形和無形的多元文化反映在不同宗教建築、族群聚落、多種語言、節日、藝術、美食和日常生活。換句話說,是“活的遺產”(living heritage)。
喬治市世界遺產機構總經理洪敏芝明白,在地生活的人都是世遺的一部分,可人的生活是自然地跟著時代改變。“改變是必然的,可是我們不要irreversible(無法逆轉)的改變。”
她說,遺產的定義是“從過去,到現在,為未來”,間中包含世代之間傳承、交接。這一代承接的有形或無形遺產,交到下一代手中時,他們會不會不接受呢?洪敏芝認為,關鍵在於在教育體系里加入“遺產”的推廣教育。所謂“遺產”不一定是有形物件,就連自己阿嬤煮魚的秘方也可以是值得傳承的遺產。從國家教育體系到家庭,都應灌輸珍惜與傳承遺產的精神。
也有上一代不願下一代承接,對子女另有期盼的情況。洪敏芝笑說,許多安哥安娣辛苦了一輩子就是要孩子當工程師、醫生,“他回來的話,打斷他的腳啊!”
洪敏芝那一代,小時候的生活都圍繞在世遺區,但近二三十年,生活水準提升,人們改變了居住需求,紛紛外移到周邊衛星市鎮。所以新一代年輕人不在世遺區成長、生活,少了直接的在地連結。
她認為,現在必須透過各種活動讓新生代建立另一種對世遺區的身分認同。或許是父母在裡頭做生意,放學後被接來店裡;平時到廟裡、祠堂祈禱祭拜;陪長輩到巴剎買東西;到世遺區參加活動等,建立在世遺區的回憶。
世遺範圍像一條分割線,外圍公寓計劃蓬勃,洪敏芝認為無可厚非,發展商看中商機。她說,世遺區也需要平衡商業生態,否則人口都外移到生活機能完善的衛星市,不到世遺區內消費,裡頭的商業活動可能支撐不下去。
沒有市場需求,如何保存?
所謂“遺產”,不管有形無形,似乎都在跟時間拉扯,人們力挽狂瀾地阻止遺產流逝,但生活卻也隨著時代前行,自然流變。上一代不想子女繼承勞力活,下一代對家業另有打算,在林士粧看來這些都是人性,“我希望在談文化遺產保存的時候,這些人性可以被尊重。”
前檳城研究院歷史與遺產研究組分析員林士粧點出,恰恰是因為生活、城市快速發展,這些文化遺產消失得太快,才讓人意識到保護文化遺產的重要。保護文化遺產的概念正是伴隨城市迅速發展延伸出來,人們驚覺過去美好的事物就要消失了,所以集體想方設法留住。
“尷尬的地方就在於,你現在說要保存它,可是它已經沒有市場去支撐的話,那要如何保存它?”她以藤製品業為例解釋,自由港時代,藤製的巨型籠子儲量大又防撞,如今已經沒有市場需求。當年的房子都是聘請中國師傅往來建造,老房子留下又缺乏當年的修復器具和技術,保存也不易。
另一個拉扯在於,成為世遺的價值、世遺光環,以及隨之發展而起的觀光旅遊業之間的三角關係。林士粧拉長時間線,1969年檳城失去自由港地位後,喬治市相對於鄰近的峇六拜(Bayan Lepas)和北海(Butterworth)顯得較沒活力,直到成為世遺之後,整體經濟才又蓬勃發展。外資在峇六拜投資,需要旅遊放鬆,喬治市就成為首選,“所以很難免要往觀光產業的方向去發展。”
世遺頭銜帶動了觀光產業,遊客變多,居住在當地的人出入不便;左鄰右舍投入觀光產業,不跟上步伐好像會吃虧。租金高漲,靠著租店鋪做生意的開始在世遺區內遷移,有些遷到外圍,甚至是世遺區外。能留下來的老店多數本身就是業主,或者產業符合觀光需求。例如老餅家迎合了遊客買伴手禮的需求,或者提供當地人到廟宇祭祀供奉所需的傳統糕餅。
林士粧分析,2008年成為世遺到2018年的頭10年,喬治市顯得“混亂”,人們都在與這個新身分和模式磨合著。“可是10年後我覺得沒有(混亂)了,因為該搬出去的人已經搬出去了,能夠留下來的都留下來了,我覺得已經是一個全新的面貌。”
1786年,萊特開埠檳榔嶼,成為貿易自由港,一直到1969年自由港地位取消。林士粧覺得,正是這段過去給了檳城人厚實的底氣,一直居住下來,還可以把早期產業給撐起來。“因為她(喬治市)本來就很多元,應付港口城市需求,衣食住行都有。”
她說,很多細小的零件都有,這個港口城市是能讓人一次找全所需的地方。那一份說不上來到底長什麼樣子的底氣,是林士粧覺得檳城人很珍惜的,他們其實很珍惜這塊地方,只是,是用什麼方法?
“我其實覺得開Cafe也不是什麼壞事,有Cafe就是有這個分益的空間,人家才會進來嘛。”林士粧說,開咖啡館也並非易事,世遺區創業成本高,檳城人口味明確,生意撐不起來的就被淘汰,撐得下來也有一定本事。
林士粧建議,把現在的喬治市套回過去自由港的時代脈絡思考,觀察這座城市的起伏。“在自由港的時候,她(喬治市)更自由,所以某個程度上她也是這樣子起伏,然後保留下來的……”
![【乔治市世遗/02】当日常逐渐消失,怎样留住槟城人的底气?](https://www.sinchew.com.my/wp-content/uploads/2023/03/e38090e4b994e6b2bbe5b882e4b896e98197efbc8f02e38091e5bd93e697a5e5b8b8e98090e6b890e6b688e5a4b1efbc8ce6808ee6a0b7e79599e4bd8fe6a79fe59f8e-9_marked1679734900.jpg)
相關文章: 【喬治市世遺/01】讓路發展?保留歷史?世遺外圍老建築何去何從? 【喬治市世遺/03】一方監督一方維護,守護古蹟全民努力 延伸閱讀: 【奧運特輯:運動盛會的遺產/01】奧運遺產,如何形塑一座城市? 【奧運特輯:運動盛會的遺產/02】共運會,給吉隆坡留下什麼運動遺產 【奧運特輯:運動盛會的遺產/03】後奧運時代,場館之命運
![close](/public/images/galleryclose.png)
![zoom](/public/images/galleryzoom2.png)
![image](/public/images/foursquare.png)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happy](/public/images/emoji-happy-1.png)
![shock](/public/images/emoji-shock-1.png)
![cry](/public/images/emoji-cry-1.png)
![angry](/public/images/emoji-angry-1.png)
![speechless](/public/images/emoji-speechless-1.png)
百格视频
![happy](/public/images/emoji-happy-1.png)
![shock](/public/images/emoji-shock-1.png)
![cry](/public/images/emoji-cry-1.png)
![angry](/public/images/emoji-angry-1.png)
![speechless](/public/images/emoji-speechless-1.png)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