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剛過,即是說清明節已經近在眼前。在這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上墳掃墓祭祀先人是必不可少的習俗。每年一到這段時間,坊間神料店都會推出各類緊貼時代脈搏的紙紮祭品,五花八門,而民眾的關注程度更是遠超那些奢侈品牌的春季或秋季新品,堪稱奇觀。
相信近幾天就會有相關的報道,所以我們就不聊這些紙紮祭品,今天我帶大家來認識一幅與清明節相關的名畫,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清明上河圖》。相比起《谿山行旅圖》《虢國夫人遊春圖》《韓熙載夜宴圖》等古代名畫,這幅畫應該是最多人聽說過的,也是最常被引用的傳世佳作。然而,仔細欣賞過的人並不多,甚至我大膽猜測大家印象中的極有可能不是同一幅作品。為何這麼說?請大家接著往下看。
ADVERTISEMENT
《清明上河圖》被譽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由北宋畫家張擇端所畫。自面世以來影響深遠,歷朝歷代的摹本、仿本、贗本眾多,目前已知傳世的至少有50幅,分佈於中、日、英、美、法、荷多個國家的博物館、藝術館或收藏家手中,大致可分為3個版本。
被模仿最多的是明朝著名畫家仇英所畫(仇本),原件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而大家今天較熟悉的其實是清朝乾隆年間由清宮畫院5位畫家合作所畫的(清院本),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由於臺北故宮的大力宣傳,所以不少人印象中都以為清院本是張擇端所畫,但張擇端真本描繪的是北宋都城東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仇本和清院本則以明清時期的蘇州城為背景,實際上差異甚大。
張擇端原件目前則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內,其真正意義上的摹本也只有一件,由古畫臨摹大師馮忠蓮繪製。這幅摹本由於經歷文化大革命的干擾,前後用了近20年時間來完成,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藏生動有趣細節
《清明上河圖》真本長約5.3米,高約25釐米,畫中人物超過800個,還有大量房屋店鋪、牲畜、車輛、船隻、轎子等,生動描繪了宋徽宗年間清明時節汴河兩岸京城內外的繁華熱鬧景象。
比如我們在圖中可以看到街道兩邊都是販賣各種物品的小攤或地攤。這是因為北宋朝廷對小商販交易一概不課稅,所以吸引了大量小市民出來創業。根據文獻記載,北宋東京開封府到處都是店鋪,城內城外出現了大大小小的市集。再加上當時開封府取消宵禁,城中居民晚上可以出門自由活動,出現了許多通宵達旦的夜市。
從圖中,我們也可以認識到北宋開封府的餐飲業是多麼地發達。無論是高檔的大型酒樓,還是大眾化的茶館和食店,都可以在圖中找到。就比如說圖中就有兩家顯眼的酒樓,分別是“孫羊正店”和“十千腳店”。
在北宋,酒類是國家專賣的,只有政府授權的酒樓才能夠自家釀酒,這類酒樓被稱為“正店”,全京城共72家。圖中的“孫羊正店”樓高3層,樓上設有貴賓廳,規模龐大,以銷售羊肉美食和美酒為主。
為何是羊肉呢?其實在歷史上,古代中國人的肉食最初是以羊肉為主的。直到北宋滅亡後,失去北方牧場的南宋缺乏足夠的羊肉供應,只有王室貴胄能吃上羊肉,其他人只好改以豬肉為主要肉食。生活在北宋時期的蘇軾,也是在被貶官落魄時才以廉價的豬肉為食材,研究出那道流芳百世的東坡肉。
而“腳店”則是僅次於正店的大型酒樓,因無法自行釀酒,所以需從正店批發訂購酒類。在這兩家店門前,我們還可以看到裝飾華麗用來招徠客人的綵樓歡門。到了晚上,店家還會點亮門口的燈箱打廣告。
現代人懶得在家煮飯,又懶得出門吃飯,往往都會在手機下單訂外賣。宋朝人也一樣,十千腳店前你會發現有外賣小哥在送餐。出門聚餐喝多了怎麼辦?不用擔心,可以到前御醫趙太丞開的藥店,聽說他家的“治酒所傷真方集香丸”聞名京師,兩顆下肚保證你第二天不會宿醉頭痛。
這一切都活靈活現地呈現於一幅《清明上河圖》當中,讓我們真實地感受到一千年前北宋都城的繁華奢侈。不過這繁華背後實際上危機重重,張擇端在圖中隱藏了許多暗示。
首先,我們來看看圖中最顯眼的虹橋,其實正在發生一件非常驚險的事故。在當時,城中逆水而行的船需要靠兩岸的縴夫來拉船。但我們可以看到圖中客船的桅杆還沒來得及放下來,縴夫就拉著船衝向虹橋,嚇得船員只好拿起竹竿頂著頭頂的橋底,希望可以讓客船減速。有的船員快掉下水了,在橋上看熱鬧的行人趕緊拋下麻繩讓對方抓住。如此驚險,可見當時京城的公共管理已經開始出問題。
另一邊,商人進入內城後,需先到城門旁的稅務所報稅,其中一名商人聽到交稅數目後,當場目瞪口呆。這是因為當時北宋政府為了應付日益膨脹的政府開支,只好不斷提高稅率,商人苦不堪言。
其實上面提到的,只是圖中很少的一部分,不過我相信已經足夠打破你過去對這幅畫的認識。快去找找相關的掃描高清圖,看看你還會有什麼新發現吧!
相關文章: 林家豪/中國第一女戰神 林家豪/橫跨三千年的對話 林家豪/衣冠禽獸 林家豪/破解古埃及之謎 林家豪/沉睡三千年的法老 林家豪/法老的詛咒 林家豪/最貴的漢字 阿薊/誰不愛香辣炸雞飯?! 陳靜宜/臺灣必吃的一樣食物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