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ah Air,在马来语中是指祖国,字面意思是“土地”和“水”,我们在很多方面都与这两者有联系。但现实是,tanah和air都由国家管理的。在这个充满灾难、动荡和变化的时代,我们的治理是否足够好?决策是为了谁的利益?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
这个专题通过3篇报道探讨了马来西亚的治理是如何影响人类和自然,以及相关的担忧和行动。最终,我们要问:我们的解决方案是真实的吗?
ADVERTISEMENT
第一篇就从土地和水为我们提供的食物──白米说起。白米这个主食养活了各行各业的马来西亚人,但由于气候危机导致的极端高温、强风和洪水正影响白米生产,给稻农带来压力;疫情、乌克兰战争、政治不稳定和全球通货膨胀,一起加剧了粮食供应的结构性弱点。
文:李桂娴(本文转载自独立媒体《Macaranga》)
译:万绮珊及团队
图:《Macaranga》提供
早上9时15分,太阳已经照射在吉打州孟格里哇(Megat Dewa)广阔的稻田上。稻农莫哈末纳兹里(Mohamad Nazri Murat)正在帮朋友莫哈末拉菲道斯(Muhamad Rafirdaus Abu Bakar)给稻秧施肥。
“我们必须一口气做完。太热了。休息后就很难继续。”纳兹里一边说,一边给施肥机重新装满20公斤的肥料。菲道斯补充道:“这不是普通人能做的工作。”
他们是第三代稻农,早在10年前就开始从事这份得忍受酷热折磨的工作。他们是慕达农业发展局(MADA)管辖的稻田区内5万7635名稻农之一。慕达农业发展局的稻田区是马来西亚最大的粮仓(大型灌溉水稻种植区)。2019年,该稻田区供应了马来西亚42.6%的白米产量,是马来西亚名副其实的“饭碗”。
灼热的高温天气,显现出粮食生产中的一颗定时炸弹,那就是气候危机。
马来西亚有12个大型灌溉水稻种植区,是国内主要的稻米产区。最大的是慕达农业发展局(占稻米总产量的42.6%),依序为格姆布农业发展局(KADA,8.7%)、雪兰莪西北综合农业发展区(IADA Barat Laut Selangor,7.5%)和吉辇综合农业发展区(IADA Kerian,6.4%)。
科学家发现,不仅慕达农业发展局的稻田面临气温上升的问题,马来西亚的另外3个主要粮仓──格姆布农业发展局稻田区、槟城综合农业发展区(IADA Pulau Pinang)和斯布朗霹雳综合农业发展区(IADA Seberang Perak)也出现同样的问题。它们一共占了全国稻米产量的60.2%。
气候学和水文学专家陈茂龙博士(Dr Tan Mou Leong)的研究发现,与1985年相比,这些稻田的最高气温至少升高了摄氏0.68度(除了气温没变的格姆布农业发展局稻田区),最低气温也至少升高了摄氏1.02度。
气候变化科学已经证明,炎热的天气会影响降雨,这对稻田及其他粮食和非粮食作物至关重要。除了降雨时间和降雨量变得更难预测,它也增加了发生洪水和干旱等极端天气的几率。这一切对稻米生产来说都不是好消息。
事实上,政府预计2030年和2050年的洪水和干旱将降低3个主要稻田区的稻米产量,即慕达农业发展局、格姆布农业发展局及雪兰莪西北综合农业发展区。(见表一)
回到吉打,农民并不需要数据来了解气候变化对他们稻田的影响。他们世代相传的传统知识肯定了气候变化。
“你现在感觉到的风,如果下个月继续这样吹就不好了。”菲道斯一边看着他的稻田,一边不安地说。当稻田在60天后开花时,像这样的强风会降低授粉率,从而降低稻米的产量。
农民在开花期后依然担忧不断
去年8月,菲道斯的稻田随谷子日渐成熟,转成金黄一片时,突然遭到强风和大雨的袭击,稻禾大规模坍塌(padi rebah),稻谷泡在水中而变酸。菲道斯说:“我们一里郎(relung,3.475里郎 = 1公顷)面积的产量,从原本的2公吨降至仅剩600公斤。”
此外,这种稻谷被认为“不是纯正的”,可能不会被米较接受。菲道斯叹气道:“当稻谷浸湿了,其扣水率将高达36至42%。”数月的辛勤工作和购买种子、化肥和杀虫剂的资金就这样付诸东流。
不止于此,豪雨也带来水灾的危机。菲道斯解释,虽然没有发生如2010年般的大水灾,但田间发生了多次的小水灾,每年发生大约2到3次。这也意味着稻田遭到更多轮的损坏,而每次重新种植都在加重他们的成本。
农业和食品工业部(MAFI)承认“气候变化仍然是农业食品领域面对的主要威胁”。除了降低农作物产量,极端天气还会破坏排水和灌溉基础设施。2021年至2030年国家农业粮食政策,以及国家水利科学研究院也提到过这一点。作为长远之计,国家水利科学研究院(NAHRIM)建议重新审核现有的基础设施和改进灌溉设施设计的工程指南。
供应赶得上吗?
面对这种种挑战,再加上马来西亚人口增长,我国的白米供应能否跟上需求?2019年,马来西亚人平均一年吃了73.9公斤的白米(2019年农业食品统计,MAFI)。
马来西亚长期以来一直进口白米以满足需求,但进口所占的白米供应比例已从1990年的21.4%增长到2021年的43.9%。(见表二)
然而,进口白米的价格越来越高。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7月更新的食品价格指数,国际白米价格已连续上涨6个月。由于2019年冠病疫情,以及俄乌战争造成供应链中断,全球食品价格都在上涨。
去年5月,因极端热浪影响收成,印度突然公布禁止出口小麦,致使全球小麦价格推至历史新高。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白米出口国,潜在的白米出口禁令同样会影响白米价格。
即使马来西亚可以支付更高昂的价格,出口禁令也会让食品从全球市场上消失,像马来西亚这样的粮食净进口国将如何是好?
2030年实现80%白米自给自足目标
为了解决疫情引发的全球食品供应链中断,2021年至2030年国家农业粮食政策放眼让马来西亚在2030年实现80%白米自给自足的目标。为此,农民必须将平均稻米产量从2019年每公顷3.5公吨,在2030年提高至每公顷5.3公吨。
为了协助农民实现这一目标,马来西亚农业研究与发展局(MARDI)正在研发适应气候变化的稻米品种,并改善水稻生产中的水利资源管理。同时,为了应对气候危机,马来西亚制订了一系列的策略,包括国家气候变化政策(2009年)、2021至2030年低碳移动大蓝图、国家低碳城市大蓝图(2021年)等。马来西亚也承诺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目标。
然而,政策的成败取决于如何落实。气候政策专家黄心薇博士认为,缺乏有效的规划,以及政策实施机制,会拖慢马来西亚应对气候变化的步伐。
“我们需要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将气候危机纳入决策主流。”一直致力于推动槟城气候变化政策本地化的黄心薇表示,在地方层面采取实际行动才是关键。
无法预测的天气VS无法预测的水稻种植未来
在吉打和玻璃市的稻田区,慕达农业发展局告诉记者,当局已采取措施解决气候变化的问题。一方面,该局正在与马来西亚气象局合作发展天气预报,另一方面也与国家水利科学研究院(NAHRIM)合作打造沿海水库。该局也正在研究地下水源。此外,慕达农业发展局也利用遥测系统收集到的实时水文数据,改善了水源管理和水灾演算的工作。该局的148个遥测站能远程更新降雨量、水位和水闸开口等数据。
这项系统还可用于警告农民降雨和病虫害发生率。不过,身为稻米生产的前线工作者,纳兹里对稻米种植的未来保持怀疑态度。不同于他小时候,他坚决不让他的孩子跟着他在田里干活。菲道斯也同意:“我认为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后,孩子会卖掉我们的土地,或出租给其他人。”
菲道斯怀念过去的时光,老一辈人可以通过鸟鸣和周围的腰果树和玉蕊树(Pokok Putat)来预测何时会下雨。“一旦他们看到这些树上长出大量新叶,就知道雨季将在一周后到来。树是不会说谎的。只是现在天气变了,变得不可预测。”
今天,农民再也无法预测天气,也无法预测水稻种植的未来。那么,明天我们要怎么获得稻米呢?
延伸阅读: 【Tanah Air水土治理/02】填海造地 直通生态灾害的捷径 【Tanah Air水土治理/03】垃圾岛 马来西亚被污染的缩影 相关稿件: 【粮食安全/01】吃不起!粮食安全哪里不安全了? 【气候变迁与你我/01】气候变化关你什么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